個人認為主要的差異在於騎姿容易造成迴轉習慣不同
大車座艙夠大、車架設計也讓人的腿部活動範圍夠大(用蹬的
尤其公路車加上更低趴的姿勢,感受一定會更明顯
使人容易傾向於使用較重的齒比用力推蹬
若非刻意練習迴轉,可能會蠻容易變成重踩騎士的
我在騎小徑和E2以整個路段而言,成績沒什麼差
比如新月橋 - 大溪老街大約30公里
老實說我換了GP5000 32,也沒什麼特別的感覺

可能我肌力足夠,瓶頸在有氧耐力

我想表達的是,輪徑的差別
第一個帶來的差異應該是騎姿和舒適度
騎姿造成許多大輪徑騎士傾向於較慢的迴轉
反觀自己踩的速度拼命迴轉似乎要死要活
我在河濱用小徑騎ZONE2時也有這種感覺
(雖說我是刻意如此練習
以gear inches來說,大小輪徑並不會帶來『太大』的問題
調整齒比後,大小輪徑的gear inches就差不了多少
我的451大盤/飛輪是52/11-30
換算700C大約等於39/11-30,很夠了
一樣可以常常維持在25~30KMH
需要時也會有40KMH的速度
但也的確較難維持在很高的速度
如上所言,最大的差異是騎姿
小徑較為休閒的騎姿,不但不講究空力
也並沒有講究臀腿連貫的發力
雖說腿力夠也是可以在市區號誌多的短路段無視輪徑差異
但時間拉長到了長路段還是會拉出差距(光空力就比別人消耗更多
換台大車最大的好處是舒適度(挑個適合的尺寸
但速度其實差不了多少
不過如果個子不小的話
換個大車本身會好騎很多
只是換Escape可能會覺得沒有什麼『升級』感
這就看樓主個人考量了
題外話,不管換不換車,燈具是最重要的
因為每天通勤的關係,我的車裝了一堆東西
尾燈還刻意分成座管的閃燈+貨架後加裝面積較大的煞車燈
https://www.yahoo.com/lifestyle/fitness-influencer-defends-3-hour-172422592.html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