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oo Chen wrote:
這次我用了登山車拼命跑,但極限還是跟騎公路車的差不多,
怎會這樣?
我用登山車改騎出來的成績都比較差說,
不管是我很弱或是有練車後狀態變好時都有差別,
而且騎越久爬越高成績差越多,
至於問題點在哪我之前的比較文裡也說了,
這我就不多說了,
其實你的三鐵車跟公路車可以騎出一樣的成績,
我也覺得不太正常,
我真的懷疑你的車子設定可能沒到位,
因為不同車種理論上使用的肌群不太一樣。


西子灣5趟的都是鋼管公路車騎出來的,
一次去年一次今年均速差了0.2。

西子灣4趟用登山車改騎出來的,
去年均速跟公路車差了2.2,
還蠻明顯的差距。

西子灣3趟今年登山車騎出來的,
一樣跟今年有明顯的差距。
PS:但我沒騎過三鐵車,
也不知道跟公路車會不會有明顯差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近又沒什麼動力騎車了,
懶懶的無聊看看之前寫的文,
看看能不能刺激一下,
看到登山車1趟的數據(但平均速度不準確理由內文有提,但可證明短程差異可靠近)
點了一下內文連結又發現我連爛爛的,
兩台公路車的平均速度也一樣爛。
瘦的狠 wrote:
看完企劃,引發我比較想要看緯大你用52大盤騎一次,跟以往的數據比較一下,在別的文裡有看到緯大的弟弟有彎把公路車,你可以用那台騎一次來比較看看平把彎
(恕刪)
其實大盤52跟50對我來說沒差
因為我的腿力沒辦法發揮50或52對飛輪11的極限
我strava裡有差不多4萬公里的ct盤數據
(我入坑七個月後才加入strava)
我弟的車我有騎過
輕騎起來一定有感
但我跟他身高差超過10公分
我騎他的車沒辦法用全力騎
我之前發文也有說過
我騎車四年後才發現我單盤就夠用了
如果時光可以倒流
我一定入坑車一落地就改單盤
改電變
這兩個是我用過之後絕對回不去的選項
(五月份正好改單盤已騎了3年)
平把跟彎把我之前也解釋過
我平常騎車都單推,騎車也只是舒壓跟健身
所以我沒有握下把的需求
與其裝了一個用不到的下把
還犧牲握距變窄造成的操控不穩定,這已經違反了我騎車的初衷
且如果要空力,我調整騎姿即可
我的車設定也比許多彎把長頸鹿低的多了
我是因為腳十字韌帶開刀復健才入坑騎車的
我騎車是以安全舒適為最優先
所以板上我算是很早就騎碟煞加寬胎,並堅持不上卡,堅持騎握距寬,並且對姿勢容錯率大的平把車
我剛入坑時那時strava沒有鎖隱私權
那時我每次騎車,回去都會看今天路上遇到車友的strava區段
那時就發現設備對速度來說,沒有這麼絕對
所以我一直都不是裝備控
也對車子輕量化沒有興趣
所以我一直都是板輪寬胎,大面積踏板騎山路
我車子目前的配置
也是在我換過四台車
數個輪組
並綜合自己6萬多公里騎乘數據
調整後覺得最符合自己騎車方式的結果
看單車國際级各種不同賽事,選手們用車含輪组的選擇,就是最佳答案了
計時賽,埸內計圈賽,長程公路賽,In-road登高賽,Off-road 登山賽....
各部件選用2級
例如車架捷安特advanced pro,閃電10r
變速R8100,force
輪組dt Swiss 1400,zipp303f
管你車架空力還是爬坡,寬高還是低
同路段同功率成績幾乎誤差範圍內
為什麼我可以這麼篤定
因為各位的ftp都是市民水準,推力最多3.5
選手,或是市民菁英不會來這裡看廢文
你若有在乎這些細節,不如先把龍頭截到最短
但連腰都不想彎,然後討論空力議題
就如我在跟你講大海你跟我提漱口杯?!
然後那個整天算數學那位,用數學闢謠很好
但過於提倡數字,請你菁英主義留給你那小眾市場
絕大多數看你影片多人都直接跳過看結論
沒人在乎你在算什麼
新手小白騎就對了
想改裝的朋友先從一級外胎開始
一般市民挑帥的準沒錯
想變快的,麻煩遠離01,不要看裝備文
買個檯子,一定比你換個輪組車架有用100倍
初期什麼都不懂,
想修車換零件改裝備,
來01爬了多很多DIY的文,
還有一些大大會教人怎樣騎車,
當時覺得01真是好地方。
不知道何時開始硬體的討論變成主流,
那時還常看到試車文,
我印象深刻的是,
內文都會提到車的性能有多好,
爬坡可以用比之前重1-2檔爬,
看久了我一直覺得是真的,
一直腦補換台空力碳車我也可以騎很快,
舊時代的車子就是不如新世代的車。
再來開始了推坑文,
一堆新手上來問要買什麼車,
就有一堆人跑出來一次到頂最省錢,
什麼頂車都推,
什麼預算就像乳溝擠擠就有,
但就從沒人詢問新手們的需求。
直到我買了ASTER F35後,
又花了大半年跟它磨合後,
我才能比較理性看待單車,
也不瞞大家,
我就是討厭別人用價錢衡量事物的價值,
因為我媽就是這樣的人,
她就是看不起低價的東西,
什麼都要買貴的,
之前在別的文裡講什麼廚具什麼百萬裝潢甚麼讀書,
就是我從小到大的經驗,
我真心討厭她用她的認知強壓在我的身上,
在別人眼裡或許有錢等於有面子,
在我眼裡個人能力才是真的面子,
我只認同有能力的人。
其實出了社會的人都懂,
你發的你裝備文我騎我的車本就兩件事,
裝備文其實也很好看,
美美的圖片新的資訊,
跟看美食一樣令人心動,
但如果品牌信仰過頭了,
要把自己的觀念強壓在別人身上,
不免令人想反擊。
來01的我們不就都只是普通人嗎?
因該沒人是專家學者吧,
也沒人是職業選手吧,
那討論留點餘步不是比較好嗎?
就算想法不同,
講講自己的想法就好,
或許退一步再仔細想想,
搞不好大家的想法都可以互補,
獲得一個更完善的結論。
大家不就是對自行車有愛才來單車版的,
像T大有錢就多去買幾台車來給我們看,
用力騎就繼續騎發發在地特色遊記,
各自在各自喜歡的領域表達自己的觀點,
這不是很好嗎?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