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空力vs剛性vs重量vs輪組 哪一個快。

外國的 youtuber 早就做了很多測試
得出既結論大概是 平或貴的裝備得出來的成績只相差一點點

尤其是所甚麼頂級碳輪組 與 平價輪組
如果不是競賽選手, 一般單車愛好者其實不需要盲目追求頂級裝備, 除非想炫富

而且現今的單車產品售價都被搶高了
一般人選 CP 值較高的產品, 再選一台帥的塗層就足夠了
把精力放在享受單車運動
Ahoo Chen
Ahoo Chen 樓主

為了帥換頂裝我同意,但為了追上腿力比你強的人換頂裝會發現現實是殘酷的。

2024-05-05 13:29
Ahoo Chen wrote:
這次我用了登山車拼命跑,但極限還是跟騎公路車的差不多,

怎會這樣?
我用登山車改騎出來的成績都比較差說,
不管是我很弱或是有練車後狀態變好時都有差別,
而且騎越久爬越高成績差越多,
至於問題點在哪我之前的比較文裡也說了,
這我就不多說了,
其實你的三鐵車跟公路車可以騎出一樣的成績,
我也覺得不太正常,
我真的懷疑你的車子設定可能沒到位,
因為不同車種理論上使用的肌群不太一樣。




西子灣5趟的都是鋼管公路車騎出來的,
一次去年一次今年均速差了0.2。

西子灣4趟用登山車改騎出來的,
去年均速跟公路車差了2.2,
還蠻明顯的差距。

西子灣3趟今年登山車騎出來的,
一樣跟今年有明顯的差距。

PS:但我沒騎過三鐵車,
也不知道跟公路車會不會有明顯差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近又沒什麼動力騎車了,
懶懶的無聊看看之前寫的文,
看看能不能刺激一下,
看到登山車1趟的數據(但平均速度不準確理由內文有提,但可證明短程差異可靠近)
點了一下內文連結又發現我連爛爛的,
兩台公路車的平均速度也一樣爛。
小緯0510

我們只說市民組,不要把選手跟菁英組放進來比,我還是菜雞時01就常常看到平把不行,不上卡不行,碟煞不行,板輪爬坡不行,寬胎不行,這個不行那個不行,如果我聽了這些我都不會騎車了,就我長時間觀察strava

2024-05-07 12:24
小緯0510

騎的越差的,規矩越多,所以我為何一直說01要strava實名制,這樣你才知道鍵盤後面那個人騎的怎樣,你在吸取知識時,才能判斷誰講的比較符合你的狀態,討論事情也比較不會失焦,比較會就事論事

2024-05-07 12:26
瘦的狠 wrote:
看完企劃,引發我比較想要看緯大你用52大盤騎一次,跟以往的數據比較一下,在別的文裡有看到緯大的弟弟有彎把公路車,你可以用那台騎一次來比較看看平把彎
(恕刪)

其實大盤52跟50對我來說沒差
因為我的腿力沒辦法發揮50或52對飛輪11的極限
我strava裡有差不多4萬公里的ct盤數據
(我入坑七個月後才加入strava)
我弟的車我有騎過
輕騎起來一定有感
但我跟他身高差超過10公分
我騎他的車沒辦法用全力騎

我之前發文也有說過
我騎車四年後才發現我單盤就夠用了
如果時光可以倒流
我一定入坑車一落地就改單盤
改電變
這兩個是我用過之後絕對回不去的選項
(五月份正好改單盤已騎了3年)

平把跟彎把我之前也解釋過
我平常騎車都單推,騎車也只是舒壓跟健身
所以我沒有握下把的需求
與其裝了一個用不到的下把
還犧牲握距變窄造成的操控不穩定,這已經違反了我騎車的初衷
且如果要空力,我調整騎姿即可
我的車設定也比許多彎把長頸鹿低的多了

我是因為腳十字韌帶開刀復健才入坑騎車的
我騎車是以安全舒適為最優先

所以板上我算是很早就騎碟煞加寬胎,並堅持不上卡,堅持騎握距寬,並且對姿勢容錯率大的平把車

我剛入坑時那時strava沒有鎖隱私權
那時我每次騎車,回去都會看今天路上遇到車友的strava區段
那時就發現設備對速度來說,沒有這麼絕對
所以我一直都不是裝備控
也對車子輕量化沒有興趣
所以我一直都是板輪寬胎,大面積踏板騎山路

我車子目前的配置
也是在我換過四台車
數個輪組
並綜合自己6萬多公里騎乘數據
調整後覺得最符合自己騎車方式的結果
chinya

職業的瓦數哪能跟我們這種小鳥瓦相比,普通人齒比4.0就用不完了啦

2024-05-07 3:31
CycleFormula

真的,平民選帥得比較重要

2024-05-08 17:02
空力vs剛性vs重量vs輪組 哪一個快,,,,樓主這標題很籠統

看單車國際级各種不同賽事,選手們用車含輪组的選擇,就是最佳答案了
計時賽,埸內計圈賽,長程公路賽,In-road登高賽,Off-road 登山賽....
我們單車愛好者們

各部件選用2級

例如車架捷安特advanced pro,閃電10r

變速R8100,force

輪組dt Swiss 1400,zipp303f

管你車架空力還是爬坡,寬高還是低

同路段同功率成績幾乎誤差範圍內

為什麼我可以這麼篤定

因為各位的ftp都是市民水準,推力最多3.5

選手,或是市民菁英不會來這裡看廢文

你若有在乎這些細節,不如先把龍頭截到最短

但連腰都不想彎,然後討論空力議題

就如我在跟你講大海你跟我提漱口杯?!

然後那個整天算數學那位,用數學闢謠很好

但過於提倡數字,請你菁英主義留給你那小眾市場

絕大多數看你影片多人都直接跳過看結論

沒人在乎你在算什麼

新手小白騎就對了

想改裝的朋友先從一級外胎開始

一般市民挑帥的準沒錯

想變快的,麻煩遠離01,不要看裝備文

買個檯子,一定比你換個輪組車架有用100倍
CycleFormula

另外應該只有少部分的人只看結論,反正我後台有數據可以看,不要跟結構大師一樣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

2024-05-06 14:43
SimonW

為什麼選手的車看起來總是特別帥?因為他們的身體素質可以騎的了帥車,夠趴夠aero,就算買的起十幾萬的車,騎的人素質太差,車子設定要用成長頸鹿就算你的車很貴也帥不起來。結論車要帥人也不能太廢。

2024-05-06 18:03
整篇不知道在測試什麼,人最重要,車子影響其次這誰會不知道,公路車就是比登山車快,不會因為你找的人差距大於車子的差距就會改變這個結論。
騎多快的重點是人,騎多好的車子重點是你的口袋,這些都不用否認
我自己的觀點啦

職業選手能力到頂了,才有必要裝備來湊。
一般的車友,沒有不堪的裝備,只有不堪的人,所以買顏色對味的就好,真的不用去討論性能。
恰恰.

本來就是,顏色對了就好騎帥不騎快,自己騎爽的就好[真心不騙]

2024-05-06 12:55
所以結論是錢應該花在健身房年費跟請健身教練才是王道啊
其實看01也快10年了,
初期什麼都不懂,
想修車換零件改裝備,
來01爬了多很多DIY的文,
還有一些大大會教人怎樣騎車,
當時覺得01真是好地方。

不知道何時開始硬體的討論變成主流,
那時還常看到試車文,
我印象深刻的是,
內文都會提到車的性能有多好,
爬坡可以用比之前重1-2檔爬,
看久了我一直覺得是真的,
一直腦補換台空力碳車我也可以騎很快,
舊時代的車子就是不如新世代的車。

再來開始了推坑文,
一堆新手上來問要買什麼車,
就有一堆人跑出來一次到頂最省錢,
什麼頂車都推,
什麼預算就像乳溝擠擠就有,
但就從沒人詢問新手們的需求。

直到我買了ASTER F35後,
又花了大半年跟它磨合後,
我才能比較理性看待單車,
也不瞞大家,
我就是討厭別人用價錢衡量事物的價值,
因為我媽就是這樣的人,
她就是看不起低價的東西,
什麼都要買貴的,
之前在別的文裡講什麼廚具什麼百萬裝潢甚麼讀書,
就是我從小到大的經驗,
我真心討厭她用她的認知強壓在我的身上,
在別人眼裡或許有錢等於有面子,
在我眼裡個人能力才是真的面子,
我只認同有能力的人。

其實出了社會的人都懂,
你發的你裝備文我騎我的車本就兩件事,
裝備文其實也很好看,
美美的圖片新的資訊,
跟看美食一樣令人心動,
但如果品牌信仰過頭了,
要把自己的觀念強壓在別人身上,
不免令人想反擊。

來01的我們不就都只是普通人嗎?
因該沒人是專家學者吧,
也沒人是職業選手吧,
那討論留點餘步不是比較好嗎?
就算想法不同,
講講自己的想法就好,
或許退一步再仔細想想,
搞不好大家的想法都可以互補,
獲得一個更完善的結論。

大家不就是對自行車有愛才來單車版的,
像T大有錢就多去買幾台車來給我們看,
用力騎就繼續騎發發在地特色遊記,
各自在各自喜歡的領域表達自己的觀點,
這不是很好嗎?
小緯0510

不要亂曲解,是從來不發分享文的人,最喜歡在別人的分享文,打那種一行酸文,不然就是鬼打牆,如果你常常發分享文,你就不會這樣做,因為你會懂得將心比心,遇到這種來亂的,你跟他多花一分鐘口水都是浪費

2024-05-07 20:27
june-sue

之前都是潮流大師在踴躍發言,所以單車版應該改成潮流版吧

2024-05-08 7:10
瘦的狠 wrote:
其實看01也快10年...(恕刪)


硬體有分別肯定有其原因
科學數據不是那麼容易推翻
商業行為更不用說
尤其01也是靠推坑、開箱文起家的

唯一能控制的只有自己的心態
自己騎單車、運動開心就好
尤其是現在有公路車、有xt登山車了
也懷念以前騎賣場雙避震車的日子

有機會想收個ds521或821來回味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