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新版 Giant 無內胎輪組有改回有溝框的嗎?(放棄 Hookless ? )

感覺是寫錯 哈哈哈 羨慕有預算可以上TCR
janetony
janetony 樓主

如果我把為了健康吃藥的預算拿來賣自行車,可以買幾台頂級的沒問題~~

2023-03-31 8:43
有框溝的比較好,避免將來後悔不想騎無內胎的時候,還可以換回騎有內胎的,現在無框溝讓你沒得選擇(無法裝內胎),很多車友說無內胎很好很舒服,胎壓不用打太高,但事實上當你在外騎時遇到爆胎,補胎液也補不起來,只能叫55688,你就.........,但如果你是有框溝版本,只要塞一條內胎進去,就可以繼續騎了,另外我將我的無內胎換回有內胎之後,整體重量還比較輕(因為無內胎版本的外胎比較重),騎車成本也變便宜了,之前無內胎的外胎,隨便一級胎都要2000元上下(因為無法補,只能整條換),現在一條內胎還不到100元,只能說我的口袋不夠深吧!
morning1123

無勾的缺點:能選擇的外胎不多,無勾的缺點也有很多疑慮跟擔憂。假設在比賽的時候爆胎,自己要換胎,那就會很費力了。在訓練期間爆胎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裝內胎也是不行,但是無法打到正常的胎壓,只能臨時用

2023-04-06 12:16
abso0408

比賽的時候換胎,對甚麼胎都一樣吃力,我爆兩次都補給車換的。如果選手的話就拿副手的輪子直接換了。無框溝現在有台灣Maxxis 很多車友都用,其實不貴又很耐,但我是每個牌子都買來試驗...

2023-04-07 21:16
賣掉不就好了,捷安特輪組應該不難脫手 。不過認真說那種輪胎沒200瓦騎起來都很難駕馭;反之搭cadex輪胎輕快很多,瓦數太高會hold不住。
有注意到車架規格,在價格上,碳纖維(Advanced-Grade碳纖維)反而不及複合材料(Advanced-Grade Composite,)~~是現在流行複合材料嗎?
不負責任經驗,以下免責聲明有狀況別找我:

最近在實驗 CADEX 50 Ultra hookless搭配 GP5000 STR 25C 輪胎

打75psi 沒問題
打80psi 沒問題
打90psi 有機會脫框,騎著平路不轉彎壓車還可以,壓車很危險
打100psi + 直接打氣打到脫框

另外我來回實驗後發現,其實打 80psi 最剛好,速度最快彈跳少。

還有隔夜就漏氣許多的現象,其實是店家沒裝好,你可以多灌些補胎液,然後打到90psi 讓它從邊邊滲出補胎液,然後再洩氣到40psi,讓補胎液凝固之後來回打氣幾次,對了記得360度轉動,坐上去給點壓力讓他露汁,之後補胎液補滿邊框小空隙之後就不會漏氣了,至少漏氣速度只比有內胎的稍快一些些而已,已經不必每天打氣了。

GP5000 STR 我也發生過在BA六刀輪上 轉彎壓車脫框,後來店家幫我換了舊版GP5000TL騎半年沒問題,通常打85psi ,但是六刀輪是有hook的,所以我現在換Corsa Speed G+ 2.0 可打到95ps但我覺得85~90 psi 就夠了
利口貝爾

jcchiou BA 才20寬喔...如果用寬胎的話..會是什麼樣子

2023-04-09 2:46
jcchiou

我15C的都在裝寬胎, 不要緊的啦[笑]

2023-04-09 12:02
無勾就是一大罩門
單論胎貴也就算了
但出外有狀況換不到胎才麻煩
難道隨車帶一組無勾胎嗎
abso0408

Maxxis可用,又便宜,任何一家捷安特都有賣

2023-04-09 17:08
我認為未來的發展趨勢應該是會偏向Hookless + 內胎

我看了一些廠商在介紹他們家的Hookless輪組時都會提到

1.成本降低
2.重量減輕

但以目前的取向 應該喜歡有內胎的人佔多數

強推無內胎是一定推不起來的 推一個沒人買的東西沒有意義

但最近看了一些有意思的組合

例如Hookless + TPU內胎

感覺像是要大量推廣的感覺
新的一年也要繼續騎騎騎
Antus

無勾的比較輕跟比較便宜這兩個現在看起來都沒有。我認為有勾跟TPU可能會是主流。現階段無勾的優點不明顯。

2023-04-09 12:58
jcchiou

我沒用過TPU也不懂那麼容易破的東西也有人要用

2023-04-09 19:07
胖比逛01 wrote:
感覺是寫錯 哈哈哈 ...(恕刪)
其實tcr的價格跨距還蠻大的從2萬9到10萬以上的車都有,可以依照自己的消費能力購買
龍貝爾 wrote:
我認為未來的發展趨勢...(恕刪)


比起HOOKLESS+內胎缺點太大了...
我覺得也是有機會返古..像鎖牙BB一樣
HOOKLESS成本真的能省下不少...
有勾必須用到一次模...無勾模可以N次重複利用..
生產效率跟良率差更多...有勾難度高平整度也會比較差
這就是為何廠商要大推無勾.把鍋甩給輪胎廠

無勾無內胎有要求胎唇的變形率要很低.所以無法避免會比較重.而且為了讓重量不要太難.跟降低滾阻,
而閹割了防刺層.就算小破可以補..大破的機率也會比一般OPEN胎還要差
所以如果使用HOOKLESS+TPU內胎基本上出門會破的不要不要的

因為防刺層被閹割掉了.連小破都不能自捕的話...畫面太悽慘...
而用一般OPEN+TPU上HOOKLESS框的話.胎唇變形量太大..翻胎 畫面更淒慘

以科技技術來說...其實我認為有勾框是能做到比無勾框還要輕的.
原因在於有勾的結構能做到比無勾更好的支撐......
就像是輕鋼架支架.....輕鋼架只是用很薄的鋼捲壓製成的..支架的部分的邊鉤設計能提高不少側向剛性..
但是罩門是局部抗衝擊(輕鋼架很薄撞一下就歪了 但是能支撐的重量卻不小一樣道理)..如果要打到很薄,框內必須要有填充物來分散衝擊力..可能要用到CORIMA那種填充技術去搭配高T碳(分散衝擊就不怕裂).重量就能更輕.而不是像現況基本上被T7.800綁架...


而即使是相同框.內胎系統承受衝擊能力也比無內胎優秀.這點ROVAL的實驗就有很清楚的顯示....
也就是說以現在的技術來製造有鉤OPEN框能做到更輕(只是廠商為了要提高相容而不這樣做)

以BA來看就知道.如果用頂級的作法鉤的重量有跟沒有一樣..可以參考一下 BA管胎框 跟BA有勾框的重量才差多少...就是等哪家大廠願意像閃電一樣帶頭返古...然後市場的反應又不錯才能帶動潮流了吧
Delete all
Delete all
Delete all
Delete all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