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oo Chen wrote:
從以前到現在,我就一(恕刪)
貴方代表如果是6.0KG的話應該會有差....重量至少能簡單的用公式算出差異(而且很準)
我們菜腿組基本上姿勢也不是那麼標準..身上AERO裝備也不是很齊全.單單車架能帶來的空力效益
基本上遠低於"車重"所帶來的效益....
全車迎風截面積佔全體不到10%,總使頂車比便宜車更AERO.20%...佔整體也不到2%的效益
簡單的說 就AERO而言你拿掉一個墊圈或改用-17%龍頭...就是頂車與便宜車的差別
其實最大問題
我覺得還是出在ceepo本身,這台車其實比較像是概念車,原廠號稱最強但是卻沒拿出cfd數據出來證明..
單單用靜態模擬圖看不出擾流問題,姑且不論車重
現在的前叉一般來說側邊都會遠離輪組來減少擾流....而這台車是緊貼的與主流背道而馳
而既然那麼優秀為何kona, ceepo出場幾乎都是其他款式.這些選手幾乎都是無視器材價格力求成績,也有贊助選手基本上拿免錢的,為何不用
為何只出了第一代後就再也沒動靜,甚至悄悄下架....而其他款式卻又不斷更新研發
沒有CFD數據佐證.沒有大賽亮相加持,而重量數據又.....
因此我覺得ceepo shadow-r 性能在公路車界無法代表 "高價車"
例如以今年的同一支一級車架new Propel SL,Dura Ace di2大全套和 SRAM force etap axs 價差8萬。以我為例,騎這同車架但套件不同等級的車,我認為頂規套件的在爬坡的確輕快很多,抽車比較不費力。
基準點相同互相比較才有意義,像樓主的2019 propel,前後輪早已改成高級碳框,跟原配車輪組等級已經差異很大,已經不能用便宜車來形容了。如果你的propel二級車架當年是只買車架,搭配一體把、Cadex 碳座椅、全車dura ace di2 9150+corima mcc 47mm,整個完工價格肯定破35萬!比現在的Ceepo貴不少喔!
我相信爬坡和平路巡航也會比目前的ceepo好(但改回原廠空力把,平路應該會贏)


之後又一次一次的嘗試 我發現幾個自己的問題,新舊車的車架幾何、變速不一樣,功率的傳導率也不一樣,我的踩踏習慣沒有跟著調整,還是習慣用原來的方式去騎。輪組的特性也不一樣,需要的速度或迴轉也要跟著調整。
目前大致上有慢慢改善速度也有提升上來,同路段速度 約無風30可以騎現在約在31-32之間。
當然對我而言那都不重要,騎帥不騎快,運動帥氣第一、強身健體第二,其他再說。有人會回頭看我的車子一眼我就滿足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