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61 wrote:連騎個車也在那邊CP...(恕刪) 我覺得樓主這個題目很好啊 何必用這樣的詞語吐人家...這個時代只要用心用血汗錢去換得的東西 大家都會比較C/P 值車子的C/P 直倒是牽涉到很多因素 很多品牌的價格 "吃牌" 吃得很嚴重 偏偏是歐洲品牌 卻是在其他地方製做我覺得我車子的C/P值很高啊 自己組車的過程 真的是貨比三家不吃虧 足足省了近2萬 比重都是在變速系統與輪組.
我想各位大大所談的CP值應該是用最低的價格買到最佳的商品腳踏車零件的performance 應該也可測出吧車架的材質與幾何的設計變速器的速度與準確度輪組的順暢度如果能用最少的cost去買到performance最佳的車組那cost/performance rate就很高了這是我的淺見 我還是新手
以COST/PERFORMANCE的角度來看,如果我騎20k的車上鐵砧山10分達成,和騎2k的車10分30秒達成相比較,後者當然CP值高多了,因為前後只多花三十秒。不過我卻同時擁有這兩台,因為兩台的外型與功用是完全不同的,也就是前面大大所說的"爽值"不同。
最簡單的算法一台車買了20萬, 騎了10萬KM1KM要價2元台幣 (而且車超滑順好騎)一台車買了2萬, 騎不到100KM (蛋塔騎士一族)1KM要價200元台幣 (2萬的車就頂多那樣好騎而已)哪台車比較貴??花了錢就要有決心把車子騎壞不然就不要講啥CP...Cow and Pig嗎??
若看爽度問題或是品牌因素,這跟邊際效用有關,邊際效用又跟個人有關,沒法比較。ex1:A君愛G牌,GIANT ATM售價 = FUJI Team售價,雖然Team是入門carbon車架,但是,買ATM對A君來說,爽度比較高,覺得錢花得比較值得。若是相同cost卻能得到更高階的零組件,那就會有比較級的C/P值了呀,零件等級也算量化。ex2:A車Deore全配的價格=B車部分XT,其餘Deore的價格這樣,很明顯B車C/P值高了吧。
冷~狐沖 wrote:買車來有在騎才能算~...(恕刪) 贊成真的有需要的物品, 多花點是可以接受的沒有需要的物品, 多花1圓都是浪費買之前先評估是不是真的有需要, 以這點設定價格區間相信CP值再怎樣也不會低到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