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Time Alpe 01全藏線分享文

再次驗證了 "時間就是金錢" 這句話了~

樓主這台車組的真漂亮 給你一個讚
又輕又帥好車一台(反正我是不敢開孔)
外走線的車架

這種改法

會不會崩劣

鏟平固定線槽的結構+車架鑽孔
重新烤漆

把蟑螂鬚改掉換煞變把! 不難! 代價粉高
也把外走線改成內走線甚致完全隱藏內走線

應該沒有幾個人有勇氣嘗試

重新買也許快一點



預算問題
11萬5000 上下
好像只有GIANT 空力車才能達到完全隱藏內走線
而且是碟煞版本搭配三級 SHRAM 電變煞變把, 1級 Red, 二級 Force 的下一級

Shimano Durace 電變12速價格就破10萬了

Ultegra 電變12速價格應該也破6萬
同上面一位同業前輩的專業意見,真的很不建議這樣開孔

尤其是這種本來就講求輕量化的龍頭,更不建議

你可以想看看,THM這種講求輕量化的配件公司
能偷輕的地方,他能不偷嗎?
就算是後處理鑽孔偷空,也會讓他們重量數據推向極致

為什麼這樣頂級價格輕量化的原廠製品,在出廠的時候,那邊沒有打孔偷空、或是保留給內走線車輛呢?
現在走內線的空力車那麼多,有龍頭內孔,多吃這塊的市場
你覺得廠商會不願意?

「因為會有安全性疑慮,那邊是應力結構的一部分」
所以廠商在設計他們龍頭的時候,那邊沒有洞

再看到你龍頭開的孔,竟然是方孔,方孔的四角處最容易應力集中
尤其龍頭這種在抽車時需要受扭轉力道的
更容易從四角處往外延伸裂痕

然後,碳纖維鑽孔,是有專門的鑽頭來鑽的
樓主竟然是拿一般鐵工鑽頭去鑽
你拿一般的鑽頭來鑽,肉眼看不出異樣
但在顯微鏡下絕對可以看得的出周圍的碳纖維是撥離狀態
有興趣可以去Google,碳纖維輪組的碳纖維框體,從模具出來後開輻條孔,用的是什麼樣的鑽尾
連鑽孔的轉速也需要由機台控制,不是隨隨便便這樣鑽

我真的是建議生命可貴,不要拿外觀的帥氣去賭
公路車會上坡下坡過坑洞,真的不要再用這組

因為攸關人命,才要這樣打這麼多,真的是勸
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樓主說的真好,只能說樓主是拿生命開玩笑。既然都已經選了那麼多的碳纖車材做輕量化的組車,又要走內線,那為什麼不一開始就選可走內線的車把,前叉。

碳纖的車架,車材,若要鑽孔,勢必會在該部位做補強設計,強度及疲勞測試更不可少,且既是輕量化的設計,那麼在碳纖布的疊層上會少一些,一級車架還會用上最高等級的碳紗以強度來換取輕量化,二三級甚至白牌車架要偷輕,有可能就變成車架剛性不夠。樓主若自認內行,那應該就會知道破壞碳纖的連續性,對結構強度會造成多大的影響,更何況孔還挖得那麼大,只能說樓主心臟夠大。再說碳纖被破壞後,一般來說肉眼根本看不出被破壞後應力的結果,更何況又被龍頭,車架包覆住,真有損壞的跡象,第一時間亦無法看出,如果在騎車時,車把直接從中間斷裂,人的上半身是會直接往龍頭前叉的位置壓下去,後果自想,不要用這種文來誤導愛車人士,這邊還是有不少業界人士出沒,真不知樓主是自己口中的內行還是外行。

樓主保重。
qetuoadgjlcbm

樓主生活上應該是順風順水, 信心滿滿. 吾等“外行人”看得背脊發涼.

2021-10-28 19:27
vul4

也許人家的車子根本不騎,結構傷到一點影響也沒有,客人來家裡可以讓客人讚嘆一下車子改的很漂亮就好

2021-10-30 14:02
掛在牆上超好看.

拿來騎,記得出門都跟家裡打聲招呼.
首先,非常感謝各位車友的回覆與關心,關於走內線改裝部分,可能有部份車友誤解我開孔的方式,其實開孔主要是用銑的方式做處理,同車廠做車架用CNC銑孔是一樣的意思,把手會用Festool 工具鑽孔,主要是為了要做出兩端的半圓弧度,因為兩端的剎車油管很硬且曲度不易彎曲,又需從左右兩側出線穿過龍頭走直線進入前叉管道,故不做出弧度將來容易擦傷油管表皮,除了兩側的半圓弧形外,其他部分也都是用高轉速手機銑出來的,至於把手中心開孔有沒有強度問題,可以參考去年ENVE最新發表 SES AR把手,也是特別這樣設計提供走內線使用,其開孔更大更誇張,不是嗎?





其實我從2012 Time RXRS 開始 到Time zxrs 還有二台 BMC Impec 到現在 Time Alpe 01 和21都是這麽改裝,在C夾系統時就已經把電變改成內走線. 風櫃冷水坑上上下下也不曾有什麼需要擔心的,從來也沒有什麼頭碗異音、BB異音、變速不順.....這等問題,關鍵是要懂這些結構和原理才動手改裝,我很多精密的儀器設備也都是自己維修,我對精密設備的精密度和品質要求也不是一般般的。所以各位車友絕對不能依樣畫葫蘆的改裝,所以我從頭到尾都沒鼓勵車友自己改裝,但其內容對車店有技術底的技師應該有所幫助。

最後再次感謝各位車友的建言與關心,我只是很單純的把我的經驗分享出來,不需要過度解讀和下註解,走內線改裝已有很多車店都有在做,我只是提供了我的做法和經驗分享給用的上的技師而已。至於我之前的圖片都不見是因為之前為了要求圖片的解晰度,放在國外的圖庫再連結到01,結果因流量問題常常當機,所以索性就把它砍掉了,不好意思,造成困擾了。

對了,我是從紡織工作的,各位口中的碳纖只是我使用其中一種而已,比它強度高的材料還有很多,不要用一些看似專業術語來賣弄或者恐嚇大家,真的不需要。這些所謂高分子素材只是我的工作之一,我是每天都會進實驗室工作的,我都要操作SEM在看纖維斷面的人,真的不需要在我這邊討論這些專業話題











這只是我的工作內容之一,沒別的意思,純分享
songbanks

會打SEM都是材料學專家

2021-10-29 11:41
Cratos

很厲害也感覺得出來有做了很多的功課。還是很感謝樓主分享這樣的作品,讓我看到更高層次的作品。

2025-02-24 17:09
您舉的例子並不能套用在自己身上, 那是廠商開發的商品, 經過嚴謹的測試與設計.

有技術底,應該都有常識.

車友並非過度解讀, 不只是擔心您, 更擔心其他閱讀者沒有風險概念,依樣畫葫蘆, 這是很嚴肅的問題, 運氣不好就是一條命.
Borsche1988 wrote:
對了,我是從紡織工作的,各位口中的碳纖只是我使用其中一種而已,比它強度高的材料還有很多,不要用一些看似專業術語來賣弄或者恐嚇大家,真的不需要。這些所謂高分子素材只是我的工作之一,我是每天都會進實驗室工作的,我都要操作SEM在看纖維斷面的人,真的不需要在我這邊班弄這些有的沒的。(恕刪)



閣下說話還真是不客氣.
Borsche1988
Borsche1988 樓主

感謝指教,但請別對號入座

2021-10-28 23:01
qetuoadgjlcbm

自信點, 留言別改來改去, 這樣才專業.

2021-10-28 23:16
奇怪了 都2021了 怎麼大家對碳纖維還覺得一碰就會壞

碳纖維用堆疊交錯構成 力量是均勻分散的 開個孔根本沒什麼關係

雖說我不是專業 但看樓主開孔位置 也都避開應力大的位置

如果是金屬零件 反而更要注意應力集中的問題

各位可以比較碳車架與鋁車架進線孔補強就知道了

另外因家人是單車業的業內人士 大概知道碳纖維研發沒想像中的嚴謹

反正哪裡有需要 哪裡就挖個洞 不要太誇張就好


最後再補充個冷知識 :

time的碳車架的製作方式 是由法國大媽像編毛襪一樣編出來的

所有纖維更是有系統的交織在一起 跟一般用現成碳布堆疊不一樣

我是覺得挖小孔不會有什麼問題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