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吋胎 鈦登山車+油碟
AD2 KOM+105 C夾
碟煞手感真的很棒!!但我覺得還要搭配夠寬的輪胎才能跟得上碟煞的煞車效率。
C夾下山一樣可以煞到你翻車都沒問題...
所以論煞車的能力,我覺得正常狀況下無訪,但下幾點自行評估。
下雨天:碟煞手感依舊,C夾會變有點沒力,但平路保證還是可以讓你剎死翻車。
長下坡: 碟煞不用擔心炸框,C夾用碳框會容易燒框(燒了就整組報廢)
偏擺容忍度: 碟煞>>>>>>C夾
體重比較重的,輪組偏擺機會高,光是輪框稍微有一點歪斜,C夾殺車就會頓一下頓一下的!!感受非常糟糕
碟煞就算偏擺歪掉,只要不打到車架基本上...很無感的!!
維修容易度: C夾>碟煞
C夾歪掉沒在中心點,手掰一下就好了..
碟盤偏擺或是輪組不正,讓碟盤會摩擦到來令,找店家處理吧!
碟煞系統重量比較高一些,但樓主有要拚登山王之類的嗎?
運動安全,開心,方便才是重點吧~
還有我下雨天只會在室內訓練,天氣預報不好的狀況,只跑平路!
車壞了再買就好,人受傷了可就麻煩了~
auxo wrote:
看了大家的建議我心中大概有底了,應該這幾天就會去訂車了,到時候再開個簡易的開箱文吧....感謝所有的車友
一般人買車很難什麼一次到位
特別是公路車的坑那麼深、那麼大
到位也就是到了目前預算的極限而已
所以重點是要清楚自己的需求
衡量手中的預算
訂定明確的計劃
然後去買讓自己心中最安心踏實的車
不一定是最好最頂級的
而是對自己最有說服力
最符合需求用途的車
如果有堅持下來的話
日後換車的衝動是免不了的,不用掙扎
而且到時你會更清楚自己需要什麼、想要什麼
接著設定好預算、擬定好計劃,存夠錢就衝了
我入坑的第一台車甚至不是公路車
而是三千多的賣場車
因為老婆給的預算有限
聊勝於無
但我騎得很勤、很樂
還東改西改想把它變得跟公路車一樣快(真是想太多)
接下來一年邊騎邊爬文研究
選定了我的換車目標....一台真正的公路車
老婆看我健身有成、而且很樂在其中
所以也放鬆預算,要我好好堅持
後來入手了鋁車 TCR 2
騎了一陣子又加入車隊
跟他們一起攻山頭
挑戰百公里的路線
技術跟體能又提高一層
不但瘦了,而且瘦到腹肌都浮出"油面"

就這樣過了一年多
在這段期間一直肖想著碳車(這是加入車隊最大難克服的問題...看著別人的好車豈能不動心)
所以又設定了新的目標
也做好功課如何說服老婆(碳車的優點)
晚上做家事的表現也讓老婆滿意(上百公里都騎完了,這腰力腿力還有什麼駕御不了的

最後入手了碳車 TCR COMPOSITE 2
這下子玩更瘋了
接連拿下雙北跟武嶺的挑戰
老婆覺得我幹嘛交錢去騎車
但感覺就是爽
之後雖然預算上不去了
但因為對公路車熟悉、也有一定的維修技術
所以就敢買二手車
陸續換過 Cannondale 跟 Pinarello
這些國外名牌車騎起來是挺有爽度的
但還是很懷念 TCR 碳車的騎乘感受
我想我下一台車會換回 TCR
擔心自己改裝或換車太沒節制?
其實這真是個問題~就會一直肖想作夢啊
不過我倒是用了個方法改善這情況
那就是無論小改裝或換車
都會依照金額設定一個目標
如果達成了就當成獎勵
像換鋁車是淡水南港來回XX小時的獎勵(我忘記具體多久了)
換碳車就是達成百公里挑戰賽的獎勵(好像是西濱的挑戰賽)
武嶺挑戰賽達標後則是入手跑零
總之每個目標都要苦練好一段時間
這也是我用來跟老婆談換車的方式
提出來的時候她都覺得誇張...你要是真做到了,那就給你換車
因為目標明確、獎勵也誘人,所以練起來特別有動力
換車都換得名正言順、引以為傲
完全沒有在亂花錢的感覺
恭喜樓主即將入手新車
也祝福你達成自己的目標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