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個例子我沒摔車前 騎東眼山大概26~27分(不落地)--------------------------------------------------------------------------------------您講的時間(26~27分)是指.....騎到這裡嗎???(引用Google街景地圖)如果不是 是113"真"終點!!!!那看來我還要多多練習才行,小弟我不才!騎再快也要44分
我 54歲, 騎公路車半年, 剛好也是上卡半年, 已經摔了6次車了。前三次是上卡1個半月內, 都是忘了脫卡而摔車。後面三次摔車, 都是路面有砂石/路面長青苔/車友休息時佔據下坡彎道 而摔車,跟上卡就沒關係。以樓主能夠東眼山不落地, 那就應該不會有上坡需要中途休息停車, 因而忘了脫卡摔車的心裡陰影,反而是應該在下坡才會有怕遇到突發情形, 忘了脫卡而摔車的陰影吧?如果以同一部車子同樣的輪徑來看, 時間長就是速度慢。 而以公路車的檔位結構來看,速度慢 1. 同檔位但是踏頻慢 或是 2. 同踏頻但是使用踩踏輕的檔位樓主可以選同一個坡, 看看不上卡跟上卡, 用的檔位跟踩踏的頻率, 來找出差異性, 或許可以用來找出減少心理陰影的因素吧!很多專業的教練都說, 上卡可以增加踩踏效率。 這個效率, 對專業車手來說, 可能指的是時間更短或是速度更快。 但是對多數假日車友來說, 以同樣的路段同樣的完騎時間, 這個效率可能是指1. 可以用更少輸出功率完騎2. 或是肌肉乳酸累積的比較慢3. 或是可以騎的更多趟, 騎的更遠以我個人騎觀音山凌雲路的感受, 每次上山大都掌握在22~24分鐘的時間來看:不上卡騎, 上下連續兩趟, 就會讓我感覺大腿酸的無法讓第三趟在25分鐘內騎完了。但是上卡後, 上下連續3趟,大腿累積的乳酸,會覺得比不上卡的2趟來的少一些。啰嗦完畢!
其實有障礙就別上了!我會上卡,不是為了追求速度,而是因為穿上卡鞋感覺比較帥!可惜我騎車容易放空,心腳無法合一,摔過幾次後,腦中浮現一堆OOXX,之後就放棄了!剩下的卡鞋(三雙),我自行加個橡膠底,改當硬底鞋來穿,感覺比穿慢跑鞋或球鞋輕鬆許多!
東眼橋北113終點七公里26分真的很快!我上卡前32分,上卡後33分。數據差不多。但上卡前爬坡是重踩,上卡後平均迴轉多了10。之前一位河濱一小時迴轉120的車友,很少爬坡但第一次騎就34分。或許你可以跟他交流看看。
關於上卡,我也來分享一下經驗。公路車騎了三年多,在車友的鼓吹下,也上了卡,三個月內還真的摔了三次,然後就沒有在摔過了(真神,跟傳說中的一樣,一定要摔三次,哈哈)。在後來的三年多,都一直穿卡鞋,也沒啥問題,雖然成績並沒有啥進步(只是業餘騎士)。後來騎車時不在關心時間及速度,開始注意旁邊的風景,時常會停下來拍照、打卡,就覺的卡鞋很不方便,剛好在一次換車時,因卡踏未到貨,就先不裝了,那一個月的騎乘變得有樂趣許多,不會因懶的脫卡而放棄下車看風景,都市中及陡坡時也不用繃緊神經,覺的這樣的輕鬆騎更符合現階段的我,於是就這樣放棄上卡直至今日(已經三年多了),車友有時會說怎不上卡,我只會輕鬆回他懶的換,反正也騎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