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請問GIANT TCR車架尺寸(M或ML)的選定

MARKC456 wrote:
因預算考量,故不會在直營店購買
一般的經銷店家無fitting設備,所以需要自己決定尺寸


買錯尺寸或設定錯誤,反而更花錢,
尤其是身材特殊的人,Fitting 更為重要,
(很高或很矮、比例和一般人不同、柔軟度不夠)
若是為了省錢卻買到不適合的車,日後的花費會更多!

我自己雖然不是買 G 家的車,
但店家有說,他們的 Fitting 系統有 G 家全系列的資料,
也可幫忙訂車,
千萬不要為了省一、兩千元而省略這個步驟,
否則日後後悔的還是自己!
My Interior Knowledge is Extraordinaire
M與ML的上管長度,reach都是可以靠龍頭長度來彌補的,
頭管M是14.8,ML是16.8,長度差了2公分
如果選M有可能會太趴,畢竟你的跨高很高
但還是要實際fitting才知道,畢竟每個人的柔軟度,核心強度都不同
我是ML號 雖然難賣 但是也不會這麼快就換車 我185 BB到坐墊74 以舒適度考量我選ML

M的話還要配合你的柔軟度 萬一你身體或手太長M號再加長龍頭的話 視覺比例會很奇怪

買大號的好處就是一樣的價錢用的材料就是比小車架多 XD 最後還是先取決於FITTING的數據決定你的尺寸



我第一次買公路車,選擇TCR ADV SL0 交給G牌專業店家,量身定做輸入資料,騎乘舒服也沒什麼問題。

acer wrote:
以M為基礎去做Fitting

喜歡輕跑車,喜歡F1的感覺

那麼當M或ML都可以的時候,先選M來做Fitting就對了


通常尺寸1跟尺寸2 都可以的話用尺寸1就對了

當初我也是 S 跟 M 都可以,結果買了 S 騎一陣子之後覺得還好當初沒買 M
MARKC456 wrote:
小弟身高183/跨高...(恕刪)

我身高184 185

跨高86

TCR 是騎 ML

我有一個朋友身高跟我差不多

應該是被清庫存

Propel 騎M

感覺很身體伸展不開
落差感可不是只看立管。頭管是大家常忽略的地方!

如果墊片一樣多,龍頭也一樣長的情況,M號當然可以有3CM落差的增加。

但應該這樣想,如果要設定一樣的落差,ML號可以少墊2CM的墊片!

這頭管也是該考慮的地方!因為車子的落差是從座墊和彎把這兩個地方決定的!

別只考慮座墊而已!

龍頭用到12公分以上,有時該真否該選擇大一號車架,真的該考慮一下!

當然龍頭長,穩定性會相對的好!下坡安全不少!這一點是肯定的!



保險點 選ML吧

以下是我個人的經驗

"sizing不要錯得太誇張 只要有心 fitting可以自己慢慢來"

我身高188cm 跨高91cm

當初買捷安特店員是根據我的身高跟跨高用他們自家的系統算出我該買defy ML
(鬼知道他們怎麼算的 X的 = =")

現在回想剛入坑的前半年 騎的還滿痛苦的...

簡單說就是車偏小

那一陣子常在後悔沒先做fitting

同時也開始讀fitting的相關資料

自學fitting時有一句話我覺得很重要

"fitting是一個過程 設定會不斷的變化"

但一直到了現在我會自己設定讓身體舒適的程度

還是會每次騎車前或中途調整車子

反而不會覺得車太小 而是非常非常的剛好

因為玩fitting的同時也不斷在騎車

我的身體素質開始可以駕馭車架

現在我自己的設定是

座墊高80.7 龍頭14CM而且不用墊片
(這種設定在defy ML其實還滿極端的)

另外因緣際會下我也試過朋友的車50KM左右
(他剛好也是defy 大一號L)

我反而覺得他的車龍頭好高

騎完肩膀被龍頭高度頂的很痠痛
(即使墊片都拿掉)

而且因為較短龍頭的關係

操作上我覺得有點過度的敏感

回到樓主的情況

M跟ML我覺得都是你的sizing範圍

都可以找到適合你的fitting設定

如果你不是M可以享受痛苦超過整整半年
(老二麻 手掌麻 腳掌麻 肩頸受傷 髕骨外翻 摑肌拉傷 除了骨折 你想的到我應該都碰過)

那保險點選ML

反正這一定不是你最後一台車 =w="b
Owen_Yang wrote:
保險點 選ML吧以...(恕刪)


就算入門,也去Fitting!!

"保險點。。。。"之云的試試看心態,有點像是打算用時間&金錢來做Fitting。

但實際Fit過的經驗是,車子尺寸正確,也都還要調整,這是重要的過程。

以自己親身例子,一開始騎MTB,有Fit過,尺寸是M,騎起來上手,椅子拉的蠻高的。後來入手公路車,沒重做Fitting,撿了一台二手M號,結果車身太長,整個人要非常趴,超級難騎,上坡騎不動,下坡也是,整個不舒服。。。。。。後來丟著就沒騎,也對公路車喪失信心。

現在重新入手,車子是"清庫存",划算很多,車架是S,這次有重新Fitting,過程中也把騎車的習慣&期待,都有跟技師溝通,是花了些時間。

現在車子拿到,體會到什麼是輕跑車的快感,幾天裡50~100K的騎,好幾趟下來,都也不再有過去的不適。

一般來說小一號適合抽車,較不適合長距離,但這次好好去Fit出來,結果是抽車乾脆,一個爽快,中長距離也不覺得累。很滿意。

心得是: 尺寸重要,但不是唯一,大號也要Fit,小號也要。自己想要的騎乘模式也是重要的,要去溝通,大號有大號的Fit法,小號有小號的,重點是你自己要的是什麼。

除非青青菜菜,口袋深時間也多,才買車就打算要換車,那就隨意選,當以上沒說囉。



其實fitting 只是一開始決定尺寸
不少人遇到選擇尺寸要大還是小 例如M跟ML 還有S跟M
但其實兩種都完全可以複製出同樣的騎乘姿勢
差別在於龍頭墊圈 龍頭長度 (幾何計算的問題)
所以選擇小的車架 墊圈會高一兩公分 龍頭長度會多一兩公分
不過龍頭長度會稍微影響操控 建議不要太長 但13cm應該是還好

我個人是覺得如果為了落差 可以選小的
因為通常騎了一段時間之後 建議搭配核心訓練
身體素質變好 可以做出更趴的姿勢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