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Scott foil 10慣性輪推薦

scientistyi wrote:
應用到積分算式的話慣...(恕刪)
我也是這麼想,不過騎起來就不是這麼一回事,覺得很奇怪
我有一組mavic Elite S和一組FFWD F6R和一組喜馬路RS11
自己騎起來的感覺時速30~35
Elite S 輕鬆踩好保持
F6R 要一直踩不能放鬆方可保持
RS11 要一直踩用力踩才能維持
輪胎都是裝維多利亞CX III

我就是幽靈人口就是我/\ /\
住台北嗎?我也是FOIL 10。
可以約騎,借輪給你試試。

twoolin wrote:
如果作功圓能練到完...(恕刪)

講真我還是基於常識來理解的。
翻看了一下關於汽車引擎曲軸和飛輪的關係。

大致理解為,在爆炸衝程(施力階段)飛輪吸收能量,在非爆炸衝程(阻力階段)飛輪釋放能量
目的是為了減少震動??

並沒有資料表明因為飛輪的存在,他能夠讓車跑更快啊?

否則的話,我用汽車車輪用來配重的鉛塊貼滿輪圈,那我的車騎起來會變成永動機嗎?
meetso wrote:
講真我還是基於常識來理解的。
翻看了一下關於汽車引擎曲軸和飛輪的關係。
大致理解為,在爆炸衝程(施力階段)飛輪吸收能量,在非爆炸衝程(阻力階段)飛輪釋放能量
目的是為了減少震動??
並沒有資料表明因為飛輪的存在,他能夠讓車跑更快啊?
否則的話,我用汽車車輪用來配重的鉛塊貼滿輪圈,那我的車騎起來會變成永動機嗎?


建議您看一下該篇回覆所附的連結,針對單車的狀況講得很清楚。
重框的飛輪作用是在較高阻力(高速或陡坡)時,
幫你更快更容易過死點、弱力區,使踩踏更順暢。
過不了死點、弱力點,引擎就是停掉,人騎車爬坡就是定杆、
高速就是初踩力矩小時覺得拖、花較多時間過死點弱力區進而踏頻往下掉。
一個儲能、釋能的裝置本身不產生功(而且還會有些微耗損),哪有辦法使車更快?
有摩擦、有滾動阻力、有風阻,怎麼可能永動?
建議你先思考一下自己的腳對區柄的作功模型。

twoolin wrote:
建議您看一下該篇回...(恕刪)


很不幸我身處大海的西邊。。。不翻牆壁看不到那篇鏈接。所以我自己搜索了一下關於引擎曲軸飛輪的作用。

爬坡,我定桿的時候好像不是在死點,是發力階段都踩不下去了,那個時候如果按照飛輪概念正好是在加力儲能的階段。。。
所以,貌似我用低框輕量化的輪子會更好一些。另外我還用了橢圓盤,雖然我熱播為橢圓盤也是另外一個都市傳說。

飛輪的儲能是吸收一部分能量,然後釋放,如果醬紫說,其實沒省力
再者,騎行的狀況是不斷的起伏上下,順風逆風,那麼重量大的輪子有沒有比輕量化的輪子「划算」
我是很疑慮的。

不然,再問一次,為什麼我們不要把汽車輪子配重的鉛塊拿來貼滿輪框?
我覺得扯遠了吧
實際上我們要對抗的就是風阻跟滾動阻力或加個重力
首先速度0的定桿不是這個概念
他是指如果腳下到死點無法做功或很小時 沒有慣性克服阻力把你帶離死點的定桿
這在發動機設計上是非常嚴重的錯誤
慣性高會平順一點 用在機器就是震動會小點且不容易故障
用在人踩踏好像不是那麼重要 人體很精密可以相對做出很多調整
框就是看用途在剛性 重量 流體力學去取捨罷了
速度快高框降風阻優先 爬坡慢就低框減重優先
如果平路上坡下坡都有又是比賽 加入集團又更複雜了
以上大概就是講到爛的常識 知道怎麼取捨的就是專業了

回樓主 我自己沒用過本來不能說什麼
可是身邊騎車的都推mavic說耐用
至少沒人就這點反對的......
你可以上mavic網站找wheels aero系列的
應該就是你要找的東西吧

其實我也想知道還有什麼比較好的選擇 大家多推薦吧...
meetso wrote:
爬坡,我定桿的時候好像不是在死點,是發力階段都踩不下去了,那個時候如果按照飛輪概念正好是在加力儲能的階段。。。所以,貌似我用低框輕量化的輪子會更好一些。


連結那一篇有講,沒力就是輕框好爬。

meetso wrote:
飛輪的儲能是吸收一部分能量,然後釋放,如果醬紫說,其實沒省力
再者,騎行的狀況是不斷的起伏上下,順風逆風,那麼重量大的輪子有沒有比輕量化的輪子「划算」
我是很疑慮的。不然,再問一次,為什麼我們不要把汽車輪子配重的鉛塊拿來貼滿輪框?


沒有省力,是比較好過死點、弱力區,比較不會導致掉踏頻,
掉踏頻單位時間總作功會降速度會降。
我就有一位朋友,買了 ZIPP 全碳板騎一陣子又賣掉,
說還是 SRAM S60 碳鋁板比較好騎。
我有 DA 7900 c24 (輪組重約 1458g,一個框只有約 390g) 和舊款近 2000g 的跑5。
如果生病或受傷幾個月沒騎車、作功圓變差,
同樣的訓練路線(爬坡平路混合路線,最大坡度約 10%),
騎跑5比較快。騎個約 2~3 週後作功圓變好,就會變成用 c24 比較快。
能夠讓你騎得更快、更遠,就划算,不是嗎?
否則,騎車時速不要超過 25kph,把力氣花在空氣阻力上最不划算。
很重很重的框,起步/加速很慢很慢、剎車減速也很慢很慢,你要?
根據騎士作功圓的不完美度稍微加重框重來配合。
光討論輪子,不把騎士的踩踏加進來思考,是沒辦法了解的。
腦子沒辦法了解,不如用腳去做實驗。
去找一對 1300g (不含內外胎快拆桿重)的輪組不上卡騎平路巡航 35+kph,
然後加克破、多加幾條襯帶把輪組總重加到 1600+g(不含內外胎快拆桿重),
不上卡騎平路巡航 35+kph。
你的腳會告訴你答案。
建議板主從國產輪組下手,
比如說equinox、Novatec、Kaish等等,
會比較符合你的預算期待。
Kaish的無阻力EAGLE 58 CARBON 輪組可以考慮看看
慣性強勁,爬坡順暢~如果有時間不仿先去試乘看看
試乘位置: 台中市西區 台灣大道二段546號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