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請教 Giant 8折買2016年的車 or 官網價買2017年車 問題點在車架S跟M

lavierose wrote:
買合適的車架,然後...(恕刪)


其實正確來說 不是先買車再fitting 而是先fitting後再買車

做完量測之後
應該會給建議數據

適合的上管 座高 龍頭長度 彎把尺寸 腿長等等

買車的時候 就可以先挑選上管、頭管長度、龍頭、彎把尺寸、腿長都比較接近自己尺寸的車
其他不符的地方 再拿回去做細部修改就好

不用買來之後才發現不合的 又再換一次
身高175,跨高83.5,捷安特系統量測出來是適合M的車架,
最後買TCR ADV3 M號,目前騎起來沒什麼不舒服的感覺
要買對的車架,當然要先知道個人的跨高、身高、手長...等基本資料
然後對照車架的幾何,再做選擇-----這一段我是認為不該算fitting

我是把fitting 限縮在找到對的車架,然後依實際的個人騎乘和身材再動態微調,這才算fitting,
對的車架,應該能使多數不是身材特殊的人可以微調不需要換零件,要換零件的,只有少數身材、體能或特殊需求的才需要做比較大的調整
如果已經需要換多種零件,那車架一定不適合,應該找別的車架.零件調整太多,車架的幾何力學早就跑掉了(假如真的有的話)

一個車架的誕生:
應該是從一定範圍的多數人身材,蒐集資料,取得中位數或平均數或中間數之後,去研究變化而製造出來的,所以本身就有固定的身高合適人群,在這個範圍內的多數人都會合適.而不是說隨便做大一點、小一點,然後消費者自己去選,還是說這才是實情?

過份強調fitting,卻不標明該有的資訊,我看成是廠商規避責任服務的手法.

買個幾十元的玩具,廠商還要標明適合幾歲的小孩

單車卡在不像網購不合可以退貨的模糊地帶

我是新手,本來就只打算買成車騎騎就好,
未料,買錯車架,買後比買前花更多時間爬文
本來看的東西模模糊糊的
一買錯之後,問題就清楚浮上來了,至少是我遇到的問題
也沒打算多研究,不過就騎個車,還能買到差那麼多的車架也是絕了

幸好買的是相對便宜的車款,連重量,都是請附近賣米的秤的才知道
看到實際重量-----買前要是有標出來,我是不會選這款的
再次驗證:不給你知道的,都是坑,等你跳


ICE0917 wrote:
其實正確來說 不是...(恕刪)

8折牽的17年車
151515
上身長加手長加大腳,
別挑小一號?
挑小一號車架時,
座管角度要小一點?
才能用龍頭加大座艙空間?
頭管太短可反裝龍頭提高2~3cm?
再次感謝版友回復
今天換了一家捷安特
進門是一位上班三個月的新人招待
一開始一樣也是就身高175推薦M車架
然後車衣 背包 配件 也都有解惑
後來換店長服務
也有解釋碟煞 快拆的差別

後來我站在Fitting的模擬車前面的時候店長有再過來服務
解釋TCR跟DEFY之間的差別
我順口問了店長的身高跟跨高
我175 他176
跨高我78 他82
我是土炮量法 他是詳細量法
所以我的車架應該可以跟他一樣選M

最後訊問價錢就 95折 或是 官網價送1折的配件費

過程落落長 感謝大家解惑跟收看
沒意外的話應該是17年的TCR Advanced 1 KOM 跟 DEFY ADVANCED 1 之間做選擇

另外如果有想買16年8折車 不計較服務的版友 可以私訊店家

謝謝大家
上星期五特別去八里十三行捷安特租車試騎,我從龜山林口來的,那裡的公路很多山坡要爬,量身高跨高後於是拿出TCR Adv 1 KOM,我整整試騎了1小時。

第一段路是渡輪對面的向上緩坡繞到64快速道路的出口,第二段是廖添丁廟到八里焚化爐來回,因為是第一次試騎公路車,騎回來很累,和店員聊騎車的總總問題,最後又牽2016 Defy ADV 讓我再騎出去試試路面較差的路況

這回只騎十分鐘吧,從13博物館入口旁的小路繞整個博物館到八里露營區河邊的步棧道再回到店裡,新手從外觀看不出來二台之間的差別試過後才能肯定Defy ADV 比TCR Adv 1 KOM舒適多了。

這麼多的單車廠商,新手很難一開始就找到對的車。
moky1696 wrote:
車架買小比較好修正,...(恕刪)



柔軟度不過還買S? 你想趴死嗎?
你不會不知道S 頭管比M 短吧?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