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因為腳膝蓋痛( 髂脛束症候群,側邊的肌肉髂脛束太僵硬,摩擦膝蓋而使之發炎 ),騎完車常常需要貼止痛藥布,止痛藥布本身很黏,如果沒有局部剃腳毛,每次撕藥布都有拔毛之痛。
(2)
另外,參加單車挑戰賽,需要貼「肌內效」輔助髂脛束,由髖骨沿大腿外側貼到膝蓋、膝蓋周邊再貼加強,肌內效很黏,騎完車撕下依然有拔毛之痛,所以局部剃腳毛。
(3)
平常自己騎,沒有貼,痛就回家。
參加挑戰賽,需要完賽,需要醫療器材肌內效輔助,比賽前再剃腳毛。
平常沒有剃腳毛,只有需要貼藥布( 沙隆巴斯 )、貼肌內效時,局部剃一下。
(4)
隨著年紀增加,男性賀爾蒙會越來越少,所以年紀越大,腳毛越少。
單車比較多年輕人,大家都有黑森林榮茂的腳毛。
如果您們看打網球、游泳、跑步的中年人,他們的腳毛就比較少。
(網球、游泳、慢跑...比較有中老年人;單車人還是以青壯年居多 。)
另外,您們觀察路上騎機車的阿公、阿伯,他們的腳也是幾乎沒有腳毛。
想想,我們在高中時期~當兵時期~血氣方剛時期(16~30),也是雙腳長滿黑森林,到了不惑之年(40~50),腳毛都變的較稀少,黑森林不復。
(5)
職業選手( 包括單車( 美利達蘭波隊、捷安特... )、網球( 盧彥勳、球王DJOKOVIC、NADAL...) ),他們會請「運動防護員」來按摩大腿、小腿,放鬆髂脛束、大腿肌肉。
如果選手的腳是毛茸茸,「運動防護員」不好動手按摩,因為按摩都摩擦到腳毛,效果打折扣。
運動防護員方面,職業車隊會雇用。
如果是我們一般人,就要到醫院復健科,醫生如果看我們膝蓋痛的很嚴重,就會排「物理治療師」做徒手治療,只有星期一~五的白天。
「物理治療師」可以當「運動防護員」,但「運動防護員」不能當「物理治療師」,所以有些體育學院畢業的「運動防護員」又去考一次醫學院,讀完醫學院,再考物理治療師。( 物理治療師要到醫院 實習八個月)
(6)
總之,腳毛隨著年紀加大,會變少。因為男性賀爾蒙隨年紀加大,而減少分泌。
運動員有需要剃腳毛,一般休閒騎士可能不需要。
但是,現在很多人(包括01網友、現實認識)都有【運動員特質】,因為現在很多人是每天運動2~3小時,外加假日的整天,上次問過01單車網友,有些人的安靜心跳已經有運動員心跳的程度(一分鐘40~60下)。
所以,運動員和一般人的區隔,隨著單車、慢跑的密集,已經減少區隔。
自然也有人需要剃腳毛了,例如請醫療人員「物理治療師」徒手治療時。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