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換個車主看起來就不會覺得詭異了...照片來源:http://www.cyclingnews.com/features/pro-bike-marianne-voss-olympic-edition-giant-tcr-advanced-sl
才正想說Vos就是這樣設定的就有人放上她的照片了常看國外職業隊(World tour等級)的車子照片,就會發現,每個選手設定邏輯差異都很大甚至同一位選手不同年的設定也會不同以我個人的經驗來說,有一陣子覺得前趴的騎姿比較好(座管拉高、座墊前移+長龍頭、降低龍頭高,以高轉、手握變把為主)隔一、兩年後又覺得稍挺的騎姿出力比較順(座管降低、座墊後移+短龍頭、提高龍頭高,爬坡時騎法變成低轉、高扭力、手握平把處)其實以上的調整都只在5mm左右,帶來的騎乘感變化却很大,這也是玩車的樂趣之一所以多方嘗試,不要執著於固定的設定理論,說不定會帶來意外的收獲(不要在長途挑戰或比賽前改變設定就是,改變肌肉的使用方式是需要時間適應的)
真的多方嘗試是不錯~我以前也是座管拉比較高~坐墊位子比較後面~也是可以騎~不過騎起來感覺不太一樣~後來一直嘗試調整~忽然覺得這個設定還不賴~座管低一點點~舒適度增加點~拉轉起來也不錯~不過也許騎一陣子又會改變了也不一定
千之雷 wrote:以我個人的經驗來說,有一陣子覺得前趴的騎姿比較好(座管拉高、座墊前移+長龍頭、降低龍頭高,以高轉、手握變把為主)隔一、兩年後又覺得稍挺的騎姿出力比較順(座管降低、座墊後移+短龍頭、提高龍頭高,爬坡時騎法變成低轉、高扭力、手握平把處)...(恕刪) 這會不會跟藥檢抽查比例有關???藥檢比例抽查得少就大量克補~補~補~補動力十足 永不抽筋
千之雷 wrote:以我個人的經驗來說,有一陣子覺得前趴的騎姿比較好(座管拉高、座墊前移+長龍頭、降低龍頭高,以高轉、手握變把為主) 這是剛開始騎或者某個很久沒騎砍掉重練的新週期開始初期爆發力較有但欠缺踩踏持續性耐力,均瓦數不高所以會手往前趴坐墊往前拉,以低瓦數&高轉速來帶動千之雷 wrote:隔一、兩年後又覺得稍挺的騎姿出力比較順(座管降低、座墊後移+短龍頭、提高龍頭高,爬坡時騎法變成低轉、高扭力、手握平把處)其實以上的調整都只在5mm左右,帶來的騎乘感變化却很大,這也是玩車的樂趣之一 過了一陣子的修練後,股四頭肌變強了好出力了,加上爆發力變弱,迴轉拉不快,耐力增強,踩踏畫圓上(死點)推下(死點)拉技巧變好,所以坐墊往後移以求的更佳的支撐平衡點,手握部位也相對的縮短龍頭且墊高來回應。(這是以肩膀是圓心,手臂長是半徑的合理縮短)...這些都是一般性的身體生理週期循環所導致的座艙區微調變動我也都經歷了上述情形好幾個cycle了..不是甚麼難懂的東西都很正常,有合理解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