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頭麵包 wrote:說得好。100%支持。麵包兄加油。台灣選加油。雖然他們跟國際還有一段距離。蕭美玉。馮俊凱。等等。我以你們為榮
抱歉,小弟資歷淺,剛...(恕刪)
每個車廠其實都有長期在本土贊助培養車隊、車手。
例如申疼沒力達,捷安特哥輪布,還有很多獨立的選手或縣市地方代表隊,我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方面的資訊。
而且他們也只是主要贊助商,並不是車隊經營者。
要加入一級車隊不是只靠贊助商就可以的好嗎
我認為馮是靠自己努力打拼上去的,不然申騰裡面也有很多“在台灣“很厲害的選手,他怎不簽???
哥輪布車隊18歲的杜志濠四月也要去歐洲接受測試了!
所以請不要再給大廠牌扣帽子了,大家都有在做這一塊阿。。。
只是自行車運動長期不被重視而已
捷安特官網
每次看到01或者車友間討論到這個話題,總是想要跳出來幫G牌說話。小弟從06年開始騎車,並且開始接觸國內自行車賽事,也才知道原來台灣也有UCI等級認證的賽事,然後才開始四處看國外的比賽,也因緣際會下認識巨大公司的特助,得知了很多以前辦環台賽的故事。
台灣有環台賽,真的要很感謝標哥在民國70多年接任台灣自由車協會會長後,帶著巨大一群老員工來舉辦這樣的國際賽事,他當年這麼做的目的很簡單,希望國內也能有好的、國際的自行車比賽,因此毅然決然地做了這件事情。在擔任了幾年會長卸任後,有感於企業還必須要有所作為,轉而將辦比賽改為培養國內車手,在民國83年左右正式創建了台灣第一支由企業支持的捷安特自由車隊(前勁車隊教練徐瑞德就是當時的選手阿!!),一開始車隊教練、隊員都是公司員工,早上上班,下午練車。而隨著國內自行車風氣漸行,90年左右車隊由林文進教練獨立經營,巨大改為以主要贊助商持續給予金錢、器材上的支持。同時,也為了測試產品,開啟了與歐洲職業車隊的聯繫、贊助。
2012年捷安特結束了階段性註冊在台灣三級車隊的贊助,選擇往更下層的俱樂部型車隊提供贊助,並有了相關的階級培養機制。而S大提到的杜志濠即是其中一例,(聽說去年原答應要送王X之去Giant-Alpecin測試,但因他個人決定與其他車隊而放棄未成行!!)至於未來會怎麼繼續進行下去,這就必須繼續觀察下去了。
以上落落長一段話,我只是想表達,如果看一件事情只看目前你我看到的新聞,而沒有往前、往後、往深的找一找,真的會錯失了很多你我習以為常的一切。舉例而言,雙北的河濱自行車道怎麼來的?ubike背後投入了多少心血、願景才能成功?2008的自行車熱是偶然嗎?以前每年的無車日、自行車日、成年禮百K推廣的過程創造了今日車友們參與各項活動的前身?國中、國小自行車種子教師? 由台灣人為主的自行車研發中心 ........如果大家有興趣去找一找相關新聞,絕對會發現G牌跟其他任何自行車品牌的絕對性差異,還有,為何G牌會成為當今全球最大的自行車公司,就是標哥說的不能只看短期的投入阿!!
我這邊沒有要比較誰對誰錯~只是想幫做一堆事情卻從來不說的笨蛋G牌平反一下。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