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新手入門公路車,預算約2萬上下[已解決,感謝~各位前輩的經驗及知識]

emiyadelta wrote: 唔..所以8速系統都不要碰..(筆記...(恕刪)


比如說上面板友推薦的 PRESTO SL APEX是20速 要怎麼判斷是8速或9速系統@@
疑?
A:飛輪齒片數量

排列順序表(最高到最低階)
shimano:
Dura Ace 9000/9070 (11速)
Ultegra 6800/6870 (11速)
105 5800 (11速)
Tiagra 4600 (10速)
Sora 3500 (9速)
Claris 2400 (8速)

SRAM :
Red 22 (2×11)
Force 22(2×11)
Rival 22(2×11)
APEX(2×10)

20速的話是前面只有2速嗎@@還是公路車都是這樣~(現在才驚覺!
感謝指點!

A:兩盤和三盤都有。
但SRAM比較特殊的地方是變把,只有進退兩檔,沒辦法跟shimano一樣是可以三盤來回。
20速=2盤×10片飛輪

再來shimano在改款上,入門的9、8、10速 系統有把大顆飛輪和長腿後變納入其中,在山路騎乘上會比較輕鬆,但會犧牲一點平路衝刺的綿密感。

務必多多考慮。
為何步考慮defy 3 呢 ~
然後我好像知道還有一個品牌 Masi
他的車之前有去看過
我覺得蠻可以考慮的
買masi的車要很小心看規格
這間車廠比美利達更愛玩八國聯軍
"舒適度"為第一考量

我前一台車KHS ALPINE 登山王


微轉2*9 /18速
54車架含踏板實測10.8KG,
若對重量不苛求的話~

鋼管車的舒適度還不錯~

原價1.8W,店家大都9折左右~
emiyadelta wrote:
年初時買了一台小徑車...(恕刪)


2萬左右捷安特就買DEFY3就好了打9折2萬初

這台爬柀比SCR1輕鬆

省得買SCR1買一買還要換飛輪
要舒適的話...
SRAM對手比較小的人比較方便
關於幾速的問題,小弟本身在購車前也認為檔次越多越好,但實際入手並騎上路之後改觀了,反而認為是綿密齒比比較重要一點,雖然「檔次多」與「齒比綿密」好像是有絕對關係,不過我想表達的是檔次多的重要性不及齒比綿密。

「齒比綿密」指的是飛輪每個盤的齒數差異小,像HASA R3的飛輪是9速,每個盤的齒數由少到多分別是11、12、14、16、18、20、23、26、30,我大盤只使用50齒,而飛輪最常使用的盤是14與16齒,當我把飛輪從16齒換到14齒的時候,差異是2齒。以比例來看,50/16=3.125,50/14=3.5714,齒比差異是0.446,也就是當你把飛輪切換到14齒,踏板轉一圈,後輪會比16齒時多轉0.446圈的意思。

以相同方式來看14齒切換到12齒,後輪會比14齒時多轉0.595圈,也就是速度的落差會比16=>14還更大,當然你的腿需要更用力。

我目前就是卡在14=>12這個換檔步驟上,因為腿力不夠所以沒辦法應付這樣的圈數落差,如果克服了,後面剩下的12=>11齒比落差反而變得更小。

所以,你可以先到各個店家騎實車看看,然後留意一下你自己比較適合的飛輪比是怎麼樣的搭配,像SRAM的11速飛輪就有幾個不同齒的搭配方式:
11-25: 11、12、13、14、15、16、17、19、21、23、25
11-26: 11、12、13、14、15、16、17、19、21、23、26
11-28: 11、12、13、14、15、16、17、19、22、25、28
特別注意齒數比較少的盤的齒數落差都是1齒而已,可以想見,如果都是使用52齒的大盤,那麼在平地換檔時可以有比SORA 9速飛輪還要順暢的感覺,不會像SORA這樣必須去克服較大的力道差異。

至於山路的話我還沒去嘗試過,無從比較齒數較多的飛輪之間有什麼差異,不過基本概念都是一樣的,齒比綿密程度可以決定你騎起來順不順,檔次多寡可以加入參考,但不會是你的絕對依據,而且要看你平常都騎山路還是平路,所選擇的飛輪應該也會不一樣才對。
emiyadelta wrote: 為什麼呢..因為我發現捷安特把這台...(恕刪)

這頁面只看得到Defy 3 Compact 
也就是說15年款的少一盤還一樣價錢?

並不是,而是把爬坡策略改變。
CT盤配11-32T飛輪,一樣能爬坡,但操作上更快速。
個人也推捷安特scr1,20000元能找的車真的不多,建議可以去市集看2手車,cp值還不錯的,20000元可以找到105系統二手車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