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先參考一下單車雷達的評測。
先別管UCI了。如果忽略很貴很貴的夢幻逸品,目前R785系統可以說是一般市售套件中數一數二的了。
這台New Tarmac唯一的"問題",就如同樓上Lionlin板友所言,輪組受到的限制比較多。但至少Roval Rapide目前評價似乎都還不錯。
重量?根據目前實際在店家看過的Defy Adv SL0 ISP,New Tarmac Disc,Roubaix SL Disc,成車價格都是二十八萬多,重量似乎也都差不多...我沒厚著臉皮請店家量,但估計都是七公斤多一些。夠輕了。
樓主可以算一下,以這定價給你這些東西,其實挺划算的。如果用組車的方式...嗯,更別說現在R785的零售套件不算太好找。
總之,預算許可的話,衝一下應該很不錯。
裡面提到
Test riders suited up with diving weights and full body armour to raise the rider weight to 130kg made sure the brakes could handle the extremes. They even tried runs where they dragged the brakes all the way down Mount Elba, maintaining a speed of 15mph for 10km, just to try to cook the brakes. The testing only finished in August this year ...
130公斤的負重, 連續 10Km 的下坡, 保持在 24Km/h 的速度, 8 月夏天的測試, 沒有溫度過高汽化油的問題.
聽起來應該很安全.聽起來很讓人心動啊. 不知道那位武嶺下來沸騰的液壓碟煞型號是否是其他款的.實在看不太出來... 文內有說原來是 果汁 3 的碟煞, 改成 shimano 的. 也許改得不好吧?
目前列出來的配碟煞的車種, 只有 Tarmac 是剛性爬坡導向的. 其他都是長程舒適導向的.
defy adv pro1 , merida ride 7000 disc 也都配有液壓碟煞, 價格低了許多. 也許也是不錯的選擇.

背景: 1年騎車經驗, (5個月公路車) 体重100kg-86kg
第一台小摺 KHS T33 用的是V剎, 但我是用得很兇... 全新的sabs剎車環台1200km就報銷了...
用avid juicy 7時下坡不消1km就已熱得"鎖碟" ...
背景說完了, 現在騎的是 performer SR2 , SCR 自組公路車, 配上的是TRP Spyre & HY/RD
兩套碟刹在我如常"刹得兇下"沒發生過異樣
在香港較著名的"東涌道"我可以刹得只有 30kmh 均速下坡
更重要碟刹的是比其他系統更得心應手. 剛在沖繩的比賽上中途下了場雨
其他的選手在山道下坡中變得小心, 而因為使用碟刹令我可以在下坡中以 59kmh 隱定過灣並板回不少名次
不過正考慮轉performer 的是 RCQ33 碟/V 兩用車架, 前V後碟減點重量和風阻

在日本時公路車碟吸引了不少目光, 就連國際組的外國選手也行注目禮 (也許因為沒有UCI也敢在這裏騎

日本車友們其中的讚嘆是不外乎不怕燒框了

Maocrab wrote:
http://www...(恕刪)
細讀了bikeradar 的文章後, 難怪目前用 Shimano 785 的車種都是類似 Defy 系列的.
"On a race bike with short chainstays, simply widening the hub would cause shifting issues to the point that Shimano and SRAM recommend chainstays of at least 420mm."
這 420mm 後下叉的長度是 Shimano 建議的, 所以以剛性爬坡導向的 TCR / Tarmac .. 這些後下叉只有 405mm 的車種要放入碟煞系統, 要自己想辦法. 這就是 Specialized 的功夫啦.
聽起來挺酷的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