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open碳框測試影片分享

長知識 感謝分享

1515151515151515151515
重點:
1.使用好的輪框還是要有好的剎車習慣~
2.既然花了錢就是要買到對的產品~

同意,下坡速度用15~20 對公路車而言根本是天方夜譚,時速至少30~40, 負重80, 煞車時間應該最多二十秒,比較符合實際狀況!

internetlin wrote:
下坡剎車時,通常時速會逐漸降到15K/
感謝分享!很有用的資訊。可是不懂25K時速怎樣算是嚴格測試條件?我是膽小的女生,下坡控制在30K左右......好像沒看過比我更慢的,男生衝超快,超過我的應該都有40K,50K多了吧。
因為愛騎又怕死,又沒辦法確定騎車出去不會下雨,下部車要買油壓碟煞(雖然很多公路車前輩對碟煞公路車不以為然),很希望相容碟煞公路車的輪組以後會多一些。

皇天不負苦心人 wrote:
前陣子po了一篇op...(恕刪)
這得要看是哪些坡度
假設是大屯山助航站下二子坪那個坡,時速真的不能太快(我個人下那個坡都是慢慢下,一直含著,下到二子坪後再讓框體休息散熱一下)
但如果是巴拉卡下竹子湖那個坡,時速確實可以拉到40~50,但那個坡度也不太需要常剎車,可能就是偶爾的十秒點剎
應該這麼說吧!
世界上本來就沒有完全不會燒框不會開框的碳框,只有比較不會燒框跟結構比較強的碳框
所以什麼樣的測試條件是合適的,沒人說得準,因為有時候還沒燒框前,內胎已經先爆胎了
關鍵還是先買到好的框,然後再搭配好的剎車習慣,輪組才能長命百歲


ponfon lin wrote:
同意,下坡速度用15...(恕刪)
大車廠一直要強推碟剎公路車
但一直無法普及,我想有這些因素
第一:成本較高
第二:重量較重(畢竟買碳框的人就是想要輕,要你再碟剎上多重量,有點怪怪的)
第三:危險(畢竟騎公路車的人都比較追求速度,如果在高速下緊急用碟剎剎車,真的很危險)
這是我自己的想法,不知道對不對


helenhuang31 wrote:
感謝分享!很有用的資...(恕刪)
helenhuang31 wrote:
因為愛騎又怕死,又沒辦法確定騎車出去不會下雨,下部車要買油壓碟煞...(恕刪)

碟煞真的好用,有時不要太在意別人的想法,我已經有一台,還會再買一台碟煞的
手編輪組是個不錯選擇,11速花毂目前可能不多,但10速可以和登山車135mm的共用
皇天不負苦心人 wrote:
第三:危險(畢竟騎公路車的人都比較追求速度,如果在高速下緊急用碟剎剎車,真的很危險)...(恕刪)

公路車碟煞的煞車力道和C夾差不多,因為它碟盤縮小到140mm(登山車160mm),未改裝的情況,超過140mm的碟盤輪組裝不上前叉和車架(這是以我的車來說,可能有例外)
我的全碳open在兩個月前後輪燒掉。他已經陪我跑個兩年多幾萬公里。我是去北橫過北橫之星隧道前的雪霧鬧部落。從最低到最上面大概是11~12公里(大概),全部上坡。前端四五公里大概是8~15%。後面的六七公里很厲害。15~23。平均應該16~18。就單一路線而言,我認為比大禹嶺困難(當然不能從花蓮算起)。天氣很熱。但是有點青苔。下來時候速度都不超過十公里。因為太陡。不得不一直煞車。所以燒了。
大家講的煞車方法我都知道。但是在這種情形下。像是助航站乘3~4倍的距離。能夠不一直煞車嗎?
我去哪都用這個輪子(東西進武嶺。雙塔)。我知道也許是我的問題。這種程度的下坡不應該騎這種輪子去。
只是廠商在賣我的時候告訴我她的輪子不會燒⋯⋯所以我去了!以後這種路線我再也不會騎這種輪子去⋯⋯
分享
那你那個輪組真的不賴
現代的行銷方式都喜歡用簡單且誇張的方式來宣傳自己的東西有多好有多好
以為測試過EN或是某某耐熱測試就安全了
然後就宣傳“保證不燒框”之類的行銷口語
但那真的不負責任
有時喊得越大聲卻可能是最沒保障的
就像蘋果iOS再好,他也不敢說iOS不當機,只會虧其他系統比較容易當而已
所以真的沒有完全不燒框的碳框,只是大家的耐溫度如何
是130還是180
越高的耐溫當然越好,但一樣有它的極限存在

edda1101 wrote:
我的全碳open在兩...(恕刪)
請問如果是像mavic cosmic carbon sle 這類的框,就不怕燒框嗎?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