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爬坡型車架如何區分類?

那是你們級數差太多了...不是他太強就是你們太弱...
可以海放騎公路車的馮俊凱再來講


計時車加上碟輪爬13%坡...防哥?
防哥去年?還是前年3P騎計時車海放一堆人沒錯
但終究不是最快的

家藤影丸 wrote:
我認識的人之中就有一個
用計時車加上碟輪爬13%坡
海放我們一堆所謂爬坡車架
人家的實力已經不是一個車架可以左右得到

givemelightbike wrote:
沒這回事,把車架依幾...(恕刪)


個人偏向給大的論述

如果騎乘者有菁英組以上的實力(ex:陽金3P三小時內),

再來討論車架特性才比較實際,因為一般人的瓦數輸出實在

沒有足以完全駕馭車架的能力,常常聽到車比人兇,

不是沒有道理。
本質強的人,騎什麼車架差異不大。參加比賽時,當同組皆是菁英,因不同車架間適用性的差異,對比賽最後成績影響就會很大,既使只是幾秒的差異。故在有選擇的範圍內,選手會依賽事型態、比賽路線地形選擇適當車子。
對一般人、或休閒騎士,選對車架可以讓你騎的較輕鬆,選到不適用的車架,只怕在腿力還沒練到前先傷到身子、更折損信心。尤其台灣,丘陵地形 & 山地居多,選擇對爬坡有利的車款(幾何)應是首選!
至於何種車架幾何有利爬坡,google一下就有非常多的選擇。

誰說車架幾何不重要? 非常重要!

Robin Hu wrote:
【單車時代】淺談公路...(恕刪)

公路車座管角會小過72? 不是吧...
Supersuperlee wrote:本質強的人,騎什麼車架差異不大。參加比賽

沒辦法。
台灣夾在歐亞大陸和菲律賓海板塊,板塊擠壓下造出不少山脈。
對喜好探索山區的騎士來說,爬坡車種是再恰當不過。
拿長途車種上去也行,前提是可以耐得住性子,攻坡節奏就沒有爬坡車那麼快。
沒錯
尤其是針對爬坡,風阻相對沒有平路巡航這摸高.

太重的車爬起來的確是比輕量的要難啦,
但是輕量過頭的話要維持速度也不容易喔.


givemelightbike wrote:
沒這回事,把車架依幾...(恕刪)
在環法或環義等較具規模的比賽,在一般公路賽中,除了計時賽之外,不管是高山站或平地站,基本上選手們的坐騎都是一樣的,唯一改變最大的就是輪組。因此,輪組對地形的敏感度是遠大於車架的。

Supersuperlee wrote:
對一般人、或休閒騎士,選對車架可以讓你騎的較輕鬆,選到不適用的車架,只怕在腿力還沒練到前先傷到身子、更折損信心


對這段話我不太懂,是說騎defy去爬山會比較不輕鬆?傷身?折損信心?

在下認為

不輕鬆:沒練車就越級挑戰,導致騎的氣喘吁吁

傷身:應該是fitting錯誤導致筋骨、肌肉受傷

折損信心:把自行車運動看得太簡單,實際與想像有落差所導致

上述三項和登山車架與否沒有關係吧


家藤影丸 wrote:
我認識的人之中就有一...(恕刪)


個人覺得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他如換爬坡車,想必能更快
個人實力絕不容忽視,但是車選的好,更能凸顯個人得實力,
配合得宜才能爭取最佳成績,你們覺得呢?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