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GIANT的TCR會不會步上DEFY的後塵....


Stallings wrote:
我只想說Defy 是...(恕刪)


同意+1 , 想當初我想買公路車,第一個名單就是DEFY...
但是當知道他在台灣只有三盤的規格(美日有兩盤版本),
也是讓我直接放棄的原因...
雖然三盤有他的市場定位跟消費需求群存在,但是一定也有
反面的消費需求群存在,我就是其中之一...
這點Performer PR-99Y的方法我就覺得不錯,雖然預設規格是
三盤,但是可以在下訂時改兩盤版本,這樣兩種族群的消費群都
顧的到,以上純屬個人觀點...就見仁見智了~
其實CT盤就夠力了..用三盤說真的機會不大
如果擔心不如換飛輪..直上32T...

不然三盤說真的利用率不高..平常也不會把大盤放到最低...
Stallings wrote:
我只想說Defy 是...(恕刪)

配三盤真的很鳥,要是Defy3是配兩盤的話,當初我也不會去牽個09年的TCR3了.
Defy3要是敗下來也是鎖第三盤,無用武之地又增加重量

但Defy3的車架設計比較新,造型也比較好看
舊年份的TCR圓圓的上管及車架造型感覺有點土土的,騎出去還常被誤認為鋼管車
三盤真的那麼不堪? 除了重量重一點以外,還有什麼缺點嗎? 就爬坡而言,一樣11-28飛輪,三盤除了多一個輕很多的齒比以外,齒比也綿密很多,更不用說對我這種體重8x的騎士而言,那個齒比還真的有時候會用到? 還是tcr幾何可以讓他一樣齒比踩起來比較輕? 然後中盤在緩坡像是石碇到菁桐或是三十上下的平路巡航都很實用,35以上我才會換大盤,三盤除了重量多一點,齒比綿密,平路也好用,上坡還有更輕齒比更綿密檔位,為何大家如此視為缺點呢?

cappuccino_0424 wrote : 其實CT盤就夠力了..用三盤說真的機會不大
如果擔心不如換飛輪..直上32T...

不然三盤說真的利用率不高..平常也不會把大盤放到最低......(恕刪)
"第三盤無用武之地又增加重量"

簡單,買來把第三盤拿掉就好了嗎。

在加拿大 Defy3 是配兩盤 34/50.

linklist wrote:
三盤真的那麼不堪? ...(恕刪)

大大說的好!
DEFY 的定位大概是休閒旅遊,配3盤很正常.
兩盤即使配32T遇到30度陡坡,還是要抽車,但穿了卡鞋騎在地又不平又陡的產業道路很不OK!
騎3盤就像開4驅車,需要時就用得到,飛輪配個30或32T,輕鬆自在.
那平把呢?騎公路車一定要彎把嗎?
平把3盤就不能稱為公路車嗎?
看自己需要啦!

FOCUS-LIU wrote:
先說明 不是說DEF...(恕刪)

取向問題
因為defy的長途旅行取向
實際上是個很薄弱的賣點
tcr就不能長途旅行?
propel就不能長途旅行?
defy或許比其他車款舒適
但要比舒適就騎登山車就好了
也沒有人真的提出defy在長程下
能比tcr省多少體力
那這個車系存在自然就很尷尬
除非大改
像是specialized roubaix一樣
設計一些真的看起來很減震的巧思
實際把defy車系丟去經典賽的石板路拿個好名次回來
defy 頭管長,騎乘角度就是舒服,後叉也有減震設計,騎乘感就是輕鬆舒適,又有速度感.許多新手不明究理就直衝tcr,再來說手酸脖子酸,何必勒?

vul4 wrote:
取向問題因為defy...(恕刪)


DEFY ADVANCED 國外評價很高
BikeRadar 給5顆星,Bike of the year 2013
"This benchmark sportive bike perfectly balances comfort with excitement"

今年的Paris - Roubaix 2013
1 Fabian Cancellara (Swi) RadioShack Leopard
2 Sep Vanmarcke (Bel) Blanco Pro Cycling Team
3 Niki Terpstra (Ned) Omega Pharma-Quick-Step Cycling Team

Blanco 當然還是用捷安特,古典賽用DEFY ADVANCED SL
因爲常年鄉民們耳濡目染的 “長途舒適” 聽起來就很弱的樣子

鄉民們都不喜歡落後與人

但實際這跟五通強度比較有關(該硬)

而其他地方由於碳釺維可編織布的原因 可以變軟調一些(該軟)

下列影片聽的懂就會懂 聼不懂也就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