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台灣之光~ GIANT Propel Advanced SL風洞測試表現亮眼

感謝coolcop提供內文,看完了之後覺得疑點重重...

1.Velonews只有提到路測是用同樣輪組,但沒提到風洞測試是用那個輪組? 其次只用空車測試、沒有騎士或假人,測出的風阻也會和實際情況有所差距。
如果Velonews笨到用原車的輪組去測,那風阻排名前二的Propel和BH G6在雜誌照片中配的都是Zipp404,風阻最大的Madone是用低框輪,這還真是巧啊...

2.Velonews測試剛性的方式是看五通、頭管和立管的變形量,只看五通的變形量的話(踏板受力100kg),最小(Ridley:0.330mm)和最大(Trek:0.939mm)的差距只有0.609mm,頭管變形量的差距更小,人類的感官是否能查覺到不到1mm的差距還是個疑問。此外把立管的變形量也算進去似乎也不合理,站起來抽車時根本就感覺不到立管的變形啊...

3.雖然重量評分的比重只佔5分,但為什麼不是以車架的重量為基準而是成車? 在這方面配Dura-Ace的Propel和配Red的G6當然比較吃香了。當然Value的評分也是以成車售價為標準,不過這個項目本來就很主觀,充其量只能拿來給總分灌水用。

單車雜誌的測試文章,要論嚴謹和客觀程度,老美還是比不過老德...

eugeney wrote:
怎麼沒有測dogma...(恕刪)


這二大咖印象中好像從來沒強調它們是空氣力學設計(說不定未來會有)

而且像你所說的

它們上了環法頒獎台 GIANT還是沒有

所以什麼風阻省多少多少

我還是相信人的二條腿多練一點卡實在

此外,本屆環法Belkin選手選用TCR去拼戰的比例還是高過Propel

計時站也還是都選用計時車

所以個人認為Propel帥是帥但是就有點不上不下的定位


EK9 wrote:
此外,本屆環法Belkin選手選用TCR去拼戰的比例還是高過Propel
計時站也還是都選用計時車
所以個人認為Propel帥是帥但是就有點不上不下的定位

騎tcr躲集團就好,當兔子也不用費力抵抗側風。
計時賽用車降低風阻效果又比不過trinity,這種車就是成也風敗也風。
但若能確定風向位置,用propel就能加分,像繞圈賽應該就很好用。
任何問題均可反應及討論,但不要罵髒話, 罵髒話不能解決問題,上法院和街頭抗爭才行。 該文會先他X的移動至資源回收區, 請發文前再多長眼睛。
空氣力學車不過就是公路計時車的延伸˙

車廠為了噱頭+獲利˙

把它~~放大!~~放大!~~再放大!
(尤其是知名大廠)

隨便你 wrote:
空氣力學車不過就是公...(恕刪)


這車款是我們哈比人的福音,不用再為了車架尺寸而犧牲掉車架幾何的比例,不用再為了小車架,選擇壓縮車架了,終於能騎水平上管的車車囉。

A_Kai0001 wrote:
這車款是我們哈比人的福音,不用再為了車架尺寸而犧牲掉車架幾何的比例,不用再為了小車架,選擇壓縮車架了,終於能騎水平上管的車車囉。(恕刪)


請問樓上的這要怎麼解釋呢? Propel也算是接近水平上管設計吧? 身高不夠的人還是會卡蛋不是嗎?
敗家是無止盡的...囧rz
nitosuji wrote:
測試的依據還有機張樓...(恕刪)

感謝您!
說真的,這等級的車在下也沒研究,只是覺得是台灣的驕傲,就po上來嚕!
實在是.........太迷思了吧........

腳踏車風洞測試??沒人測個屁啊.........

人是最大的風阻........

這照片根本就是.........專門騙那些發燒友的

跟機車廣告一樣......

沒人騎.....會動嗎??

真是可笑至極的.........誰想出來的啊??天真過了頭.......
熊弟a wrote:
實在是..........(恕刪)

閣下所言有理,
在下以為,可能消費者身材百百款,所以去掉 "人"這個變數。應該還是有參考價值啦!
(雖然可以同一人坐上去測...但難保在測每一部車時的姿勢100%相同...)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