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Shimano RS80-C24使用心得

dr.lowfeel wrote:
那應該是本來輪組偏擺很嚴重的關係嗎.......

因為本來的R550在抽車時 會有很嚴重的軟掉的感覺


一個可能的原因是鋼絲張力太低。輪組的鋼絲張力高低不會影響側向剛性,關於這一點,我又要拾人牙慧了...可參考Damon Rinard(現任Cervelo的資深工程師)的測試:
http://sheldonbrown.com/rinard/wheel/index.htm
(在"1. Does stiffness vary with spoke tension?"這一段)

不過當鋼絲完全失去張力時(張力低的輪組在爬坡、抽車或壓坑洞時,有可能會讓非傳動側偏下方的鋼絲完全鬆掉),輪組側向剛性就會大幅下降,會有暫時"軟掉"的感覺...

michlin wrote:
每每看到 givemelightbike 的文章 讓我覺得有種清流感~~
因為沒有過多的主觀描述,
取而代之的是理性的分析.


我是唸理工的,最愛的就是3T了(不是做龍頭把手的那個3T~)

3T=Theory, Test, Truth...

不過光靠冰冷的數字,沒有主觀感性的訴求或挑動人心的行銷包裝,很多單車零件是很難激起購買慾的吧?

givemelightbike wrote:
*怎麼這麼剛好,該文的受測輪組中也有R550耶,前後輪的側向剛性分別為46/42 N/mm,算是中段班的表現,不算很差,還小贏DA 7850-C24-CL(42/40 N/mm)呢!


你打他臉打好大......
土城加藤鷹
確實~~ 能客觀, 有條理的分析出的文章, 真的不多了~~
質量愈大在運動時一定是加速慢, 但容易維持速率. 反之, 加速快, 速率不易維持.
輪組重量, 輪胎特性要視使用場合搭配, 才能表現應有的性能!! 不是某某一定好, 某某某一定不行~~

isohera wrote:
你打他臉打好大......(恕刪)


數字是殘酷的,不像有些東西擠一擠就有了....

咦,又要開始蓋斜塔了嗎?

givemelightbike wrote:
數字是殘酷的,不像有...(恕刪)

我是唸理工的,最愛的就是3T了(不是做龍頭把手的那個3T~)


我也是念理工的,最愛的是3P........
土城加藤鷹

givemelightbike wrote:
數字是殘酷的,不像有...(恕刪)


不知道有沒有9000-C24-CL的數據可以看看
敗家是無止盡的...囧rz
沒什麼打不打臉吧......太言重了

主要是專業的測試使用的應該都是原廠出廠的新輪組(或是調教好的??)

而我的R550 已經使用過好一陣子後一段時間沒用 前陣子把車子重新整理時

車行技師就有說輪組有點偏擺 不過也不以為意繼續用


而抽車時明顯感受到軟Q是很明顯的


採用原本的輪組起身抽車時,我通常無法持續太久

也是換了這組RS80後 抽車的時間拉長許多 而且不再有軟軟的感覺 所以才會在心得這麼說


我也並沒有強調RS80就是比RS550好

畢竟兩者不能直接比較(畢竟一個是使用很久 沒特別去給人調整的輪組)


givemelightbike大的專業知識讓我受益良多


不過對於 「舊輪組恐怕不是吃掉你的力量,應該是重量太重造成反應遲頓的感覺,輕量的輪組加速容易,自然會有力量傳遞效率好的印象。」這句話有些小疑問

新舊輪組差了300多克對於整體(車+人)的影響好像非常小吧?


我在想有時候大家會說 換了東西有差別的原因時,應該還要考慮新舊品的問題吧!!!!
dr.lowfeel wrote:
新舊輪組差了300多克對於整體(車+人)的影響好像非常小吧?


輪組和內外胎這些會轉動的部份,幾百克的重量差異在加速時就能感受到,但如果要比較重量對速度的影響,300多克確實沒什麼,在同一段上坡路所耗費的時間只會有很小的差異,體能狀況造成的變化還比這300克大得多。
givemelightbike wrote:
我是唸理工的,最愛的就是3T了
3T=Theory, Test, Truth.
我是唸理工的,最愛的就是 3P 了
3P =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每組輪都是有特性的,掌握它的特性就會有好表現
如果騎法是屬於輕齒比.有回轉數.又有穩定輸出的騎士.
恭喜,C24在長坡將會很適合..
如果你是那種燃燒小宇宙.重齒.使命抽車那種的..趕快換吧
太過勉強...不如讓一下~~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