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關於公路自行車的fitting


ddar白馬 wrote:
車架大小選擇,本來就...(恕刪)
你說的有道理,但不知道你所講的身體條件和狀況是指那些部分,如果是身體的腰部柔韌性的話,小弟雙腿併攏下壓的話手指能碰得到腳指,但是堅持不了多久。
ynthlt wrote:
但不知道你所講的身體條件和狀況是指那些部分,
如果是身體的腰部柔韌性的話,
小弟雙腿併攏下壓的話手指能碰得到腳指,
但是堅持不了多久。

這個真的幫不上忙,
因為現實狀況下要考量的因素很多。
能考慮Cannondale supersix evo這樣的好車,
不妨多點預算去找專人FITTING吧~
(慎選歐,很多出名的就只是出名而已)
沒有比買錯更貴的了,花點錢做評估,
還能向專業學習很多知識,划得來。

這邊必須良心說,我個人的所學,
只能把差不多的車架,調整到車主可以騎。
倘若差太多,我個人沒有能力調到80分,頂多就60分。
而介於兩個size間的狀況,
往往還要兼顧車主的用力與騎乘習慣,
沒有長期追蹤,很難說能幫助到什麼程度。
還請找專業。

ynthlt wrote:
你說的有道理,但不知道你所講的身體條件和狀況是指那些部分,如果是身體的腰部柔韌性的話,小弟雙腿併攏下壓的話手指能碰得到腳指,但是堅持不了多久。


先從兩腿有沒有等長開始,然後檢查比較長的腿是因為大腿還是小腿。

然後檢查股二頭、股四頭、內轉肌、臀大肌的相關柔軟度、長度。

這些是主要的身體素質,兩手的長短也要檢查。


雙腿併攏下壓這個動作,實際上用來檢查身體素質的幫助不大,這個動作有太多關節可以往下延伸。

折髖、彎腰、駝背、收肩都可以更靠近腳指,但無法用來判定是因為哪邊長或是哪邊軟。
www.cycliving.com

wind731 wrote:
給個小弟的數據讓樓主參考一下
現在坐騎 scott Foil M size 水平上管55(實測大約545)
坐管另外購買後退量2.5cm的坐管(只有L SIZE才是附此坐管),坐管角度73.3
龍頭使用14cm(負7度) , 頭管14cm再墊約2cm墊片 ,坐墊到手把高低差約9cm ,BB到坐墊高75.7
最近正在找負10度14cm龍頭 , 想把高低差做到10cm
.
小弟身高180cm , 跨高87.5.....其他數據忘了..sorry
以上給您參考
PS : 前一台車水平上管56cm ,龍頭使用11cm , 坐管角度73.5


那為什麼不拿掉墊片就好?
根據UCI專業FITTING軟體分析,適合你的公路車尺寸如下:

車架 FRAME SIZE: 550 mm
座高 SADDLE HEIGHT: 743 mm
座傾 SADDLE SETBACK: 201 mm
上管 TOP TUBE: 559 mm
曲柄 CRANK LENGTH: 175 mm
龍頭 STEM LENGTH: 100 mm
座差 STEM HEIGHT: 85 mm

joeykkk wrote:
根據UCI專業FIT...(恕刪)
剛好卡在了EVO的中間
fitting其實在店裡面做完

實際去騎還是會有常失準的時候

因為身體要實際去感受

最少都要騎上一趟20公里才比較準。

看是不是身體或是腳施力的時候

那邊怪怪地?所以

有時候一來一回

都要搞很久,我聽過一個月內fitting才好的。

我自己買對的車架了,

到完全適應一台新車

前後也搞了滿久的。

龍頭、坐墊高度,把手部份該調整的都調整了

現在騎就如魚得水囉。




joeykkk wrote:
座傾 SADDLE SETBACK: 201 mm


joeykkk大:

請問 座傾 SADDLE SETBACK: 201 mm~
是指坐墊前端到BB中心垂直線距離20.1cm嗎?
怎麼會這麼遙遠?
還是指坐墊中心到BB中心垂直線的距離呢?
小弟資質駑鈍,以為選比較小的車架就ok啦。
FITTING是沒有終止的一天的!

只要有騎車就要常FITTING。

同一台車會因為你今天騎的路線體能狀況的改變而有不同的調整需求。

不斷的微調找尋最好的設定也是騎車一大樂趣~~對我而言。

其實真的就是挑到調整空間最佳的尺寸是一開始FITTING的重點。

兩個尺寸都可以...我想車行建議都沒錯!

真的依你希望的取向選擇,目標以競賽為主,小尺寸優先選擇。

以長距離或休閒為主建議大的.......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