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後輪對於擾流的功效?!

對於需要頻繁加減速的多彎中低速賽事,輪框慣性當然是越輕越好,風阻就不是那麼的重要~~
相反的,需要長時間持續維持定速的高速多直線賽事,輪框風阻越低越好,重量反而不用太輕~~

但是對於有很多多彎的下坡賽事,重一點的輪框反而有利,因為穩定性高過彎可以不太需要減速~~

例如一個10公里上坡+10公里下坡的多彎賽事,
輕框者能以均速15公里攻頂,而重框者只以均速12公里攻頂,暫時落後...

但下坡時輕框者只敢以均速36公里彎下山,但重框的卻夠穩敢拉到均速50公里彎下山,
之前落後的量就一次全補回來了,精算起來最後反而是用重框的贏面較高~~

當然環法選手都不是凡人,都是能用輕框以破百速度下坡壓彎,所以是例外...

我們凡人若沒這膽量技術,還是老老實實的用重框下山,以免落後七天....

車子要輕到上坡贏別人很難,體力要練到上坡贏別人更難...
但輪子要重到下坡比別人穩卻很簡單~~

對沒有家財萬貫又沒有超人體力的人,用重框去參加爬山賽才有最大的勝算~~
Roger陳
是這樣呵
我去把Zipp 303賣掉換跑7分就好了
胡扯一堆 爬坡用重框 胡扯一堆 爬坡用重框 胡扯一堆 爬坡用重框 胡扯一堆 爬坡用重框
dgame wrote:
查了一些文章似乎板輪...(恕刪)


不知道樓主有沒有玩過一種用塑膠條驅動的玩具腳踏車
後輪是用鋼做的

一樣道理
不過通常越高越兇越貴

迷之音:今天大家的火氣都不小

Roger17Chen wrote:
例如一個10公里上坡+10公里下坡的多彎賽事,
輕框者能以均速15公里攻頂,而重框者只以均速12公里攻頂,暫時落後...

但下坡時輕框者只敢以均速36公里彎下山,但重框的卻夠穩敢拉到均速50公里彎下山,
之前落後的量就一次全補回來了,精算起來最後反而是用重框的贏面較高~~
...(恕刪)


您的舉例不好

10km上坡均速15km需花費40分,均速12km需花費50分
10km下坡均速36km需花費16.67分,均速50km需花費12分

所以還是爬坡快的贏面比較大
大家消消火...
只要說清楚"慣性"是啥就好了...
不需要太多攻擊
所謂的慣性...就牽扯到牛頓力學
說白了一點...
所謂的慣性越大,只代表著你要將此物體完全停下來需要更大的力量來阻止她
慣性跟你的速度跟加速度都沒關係
這也是高速的大貨車很可怕的原因...因為他不是說停就停
所以板輪不可能是因為讓你"需要更大的力量將他停下來"進行設計的XD
photoranger wrote:
大家消消火...只要...(恕刪)


請問數不是要考慮使用版輪以下條件

1.選手體重.身形.肌肉(爆發/馬拉松)

2.長途/短途

3.地形高低落差比(山谷/平原/海岸)

4.車隊帶頭掩護干擾對手等戰術


我記得書裡有這方面的詳解
看場地賽 怎麼後輪都整個包起來沒看到鋼絲
前輪用鋼絲的
有疑問 可以解答嗎?

hungmaxy wrote:
看場地賽 怎麼後輪都...(恕刪)


請搜尋(碟輪)
唔..........抱歉小弟才學疏淺

所謂"慣性"指的應該是轉動慣量,這跟質量成正比()
簡單的來說就是使物體轉動(正向or逆向)的難易程度
在自行車的例子上應該是指當您停止出力後
輪圈速度多久會被磨擦力消耗殆盡
轉動慣量大的物體,"很難被加速也很難被減速"

在平路巡航時自然是轉動慣量較大的物體受磨擦力的減速較慢較易維持速度(當然也較難加速)
轉動慣量較小的物體則受磨擦力的減速快需要較多的力量來填補摩擦力的消耗

爬坡時則不同,因為你要抵抗的重力加摩擦力會一下子把你提供給輪組的加速度消耗殆盡
所以你需要轉動慣量更小(更輕)的輪子來提高你供給輪組的加速度以抵抗反向阻力

所謂的能量守恆當然是永遠成立的
但是很多"動能"(包含轉動能)被摩擦力轉為熱能消耗掉了
如果在阻力大小相同的情況下自然是質量大的物體的角速度(即轉速)被影響的較小

在質量、平均半徑相同的高低框輪組間,他們的慣性是相同的
但是風阻是不同的,固這兩種輪不同的點僅在於風阻

車廠不選用較重的材料來做輪組應該是他們比較注重出同樣的力能獲得更多的角加速度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