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碳纖輪組的強度?!

應該說
這樣的狀況超出設計強度的考量
碳纖維購賤可以很硬、強度很高 但是很脆
超出強度時延展性幾乎等於0
金屬框就不太容易發生這種事了(雖然鋁合金的延展性在金屬中算差的)
Colles的窩:摳攝影CoFoTo http://www.cofoto.tw/

隨便你 wrote:
一隻狗!毀了一個環法車手的比賽!


也不至於完全毀掉啦
有後勤車在
馬上換一個新的前輪繼續騎
跑完山路賽就會發現這一段損失對總成績的影響很有限
Colles的窩:摳攝影CoFoTo http://www.cofoto.tw/
基本上參賽車的所有零件的強度與壽命應該設計成"只夠完賽"才是正確的~~

若是過了終點後卻還能騎很久不壞,那表示偷輕得不夠徹底,可以再多偷輕一些~~

就是犧牲"疲勞壽命"與"安全係數"來換取最輕的重量,最好輕到一過終點整車壞光~~

所以設計參賽車是不需要去考慮任何意外的衝擊強度,閃避意外衝擊是車手的責任~~

像常有人抱怨為何買到參賽等級的零件,強度壽命卻像紙糊的一樣....

就是強度壽命像紙糊的一樣才是參賽級的真品~~

若能騎個一年不壞,那表示是花大錢卻買到只有外觀相同的"虛榮版"....

像參賽車為了求所有迴轉處的順暢度,會將軸承鋼珠的油洗掉,
本來壽命好幾年的軸承會短命到剩幾小時,但滾動阻力會降低非常多~~

所以別奇怪為何用同樣的輪組,為何職業車手踩一下就能衝那麼快,
你一直踩卻怎樣也騎不快....

因為參賽級的輪組設計時都是以軸承油洗掉後的滾動阻力下去設計的,
所以除非你有錢到把全車軸承當騎過就丟的消耗品,
不然是無法解開被封印的性能的~~

請先認清所謂"參賽級"="耗材級"="花錢級"

職業車手最厲害的就是:能夠高速騎著脆弱得像紙糊的車通過終點~~

所以重煞撞狗還不壞的,那大概也重拖到贏不了....
Roger陳
樓上那位是不是有點畫蛇添足了阿...
沒有確定的資訊的話,沒必要這樣說吧

補眠 wrote:
樓上那位是不是有點畫...(恕刪)


樓上大大說的有一點點道哩,但不是全部,像最新的DA簍空鏈條跟之前DA鏈條比,

有比較耐用嗎?

補眠 wrote:
樓上那位是不是有點畫...(恕刪)


或許誇張了點
但方向沒錯
競賽用的東西本來就是犧牲耐用性換取(或者應該說搾取)性能
買競賽級零配件就要有這樣的認知
Colles的窩:摳攝影CoFoTo http://www.cofoto.tw/
試問假設今天你是車廠養的職業車手,一切零件都是車廠無限免費供應的~~

假設車廠今年續約的條件就是這場要贏,不然明年起就是回家吃自己....


好了,在這種條件下你還需要邦公司省錢嗎??還要"憐香惜玉"嗎??

當然是狠下心來毛起來偷輕洗油啊~~


很簡單,車過終點還沒掛,那就是你掛,準備回家吃自己~~


若今天你是車廠老闆,花大錢養的車手跑輸了,他回答的原因竟然是"怕把車搞壞"....

結果讓你後面幾千萬的訂單與代言合約都泡湯了,這樣的車手你還會續約嗎??


車對一般玩家是寶貝,當然是視如性命~~

但對職業車手而言,車子只是養家糊口付車貸付房貸的"耗材",

贏不了的車,對車廠與車手而言比垃圾還不如~~


所以"市售車"和"純賽車"是100%完全不同的,

要玩"純賽車",請先準備個一打車份的零件再來玩~~
Roger陳

Roger17Chen wrote:
基本上參賽車的所有零...(恕刪)


有夠虎爛的...

首先把軸承的油洗掉阻力並不會變小...

油洗掉也不會讓能用幾年的軸承幾個小時就壞掉...

就算消去所有油品所帶來的阻力

差距會有超過5w嗎?

自行車比賽又不是小孩子玩軌道車

很多環節跟運氣加起來才有辦法贏得勝利

我真的很懷疑閣下會不會騎車

尤其是既先前的踏板綁橡皮繩能增加爬坡能力的荒謬理論之後...
把軸承的油洗掉阻力並不會變小----> 一聽就知道你還沒有試過嘛....


很多軸承裡面原廠上的油是很黏的,所以阻力其實是滿大的...

你可試試看拿一個不要的軸承來用去漬油洗看看,等你試過再來修正發言吧~~


軸承沒有油當然不會幾小時就磨損到無法運轉的程度,
幾小時內因軸承沒油所造成的磨損搖晃幅度,
對一般人騎車的速度可能也沒啥差異~~

但是別忘記像環法的下坡段很多都破百,
軸承些微的搖晃就會晚七天回家了....

例如說同樣的一段下坡山路,沒洗油的軸承可以衝到120,而洗過的可能可以衝到130~~

10公里的速差對職業選手而言這就是天差地遠,決定要不要回家吃自己了~~

但對一般人而言,衝到80就飛下山了....

所以洗了並不是速度沒差,而是因為騎車的人技術有差,所以才會說沒差....


開車都開40當活動路障的人,給他超跑開還是開40,當然會說超跑也沒比較快啊....



質疑踏板拉彈性體增加爬坡力??----> 一聽就知道你沒去做功課嘛....

這是80年代就有的方法,在日本的山區農夫界很流行的一種改裝配件,

別把自己對廣大世界的無知,當成對他人的評論基準,感謝你~~
Roger陳

Roger17Chen wrote:
試問假設今天你是車廠...(恕刪)


第一段話就不正確,後面的文章都成廢文。

最好先弄清楚車隊,選手以及廠商之間的交互關係再來發言。

零件設計都有安全係數的考量;選手的輸出功率不知道是常人的幾倍;車子零件沒到一個水準根本沒辦法支撐整個賽事。
有關自行車與重量訓練或慢跑可PM交流互換意見,其他一律忽略之。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