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n26751380 wrote:
也就是管中多了一個隔版做為支撐,形狀就像一個「工」字。
如果一個管子要加強,我想大家想法不是加厚管壁,再不然就是在管子裡增加支撐;而後者是大家很容易就想得到
、且有效率的方法之一;只是我的疑問點就在這,撇開專利不談,為什麼很少看到廠商這麼做呢?還是說其中有什麼問難之處嗎?
你說的這件事包括我在內,相信同業當中也一定有人與我一樣〝恨〞呀!我們公司當時是民國94年開始正式接觸碳纖維,但更早之前就開始與工研院合作了。94年當時就與同事在探討製程,有提到若像竹子一節一節的把它做在管子裡面,但測試起來效果不好,因力量傳導會因為一節一節而出問題,所以就想說做工字型看看,但因為我們太笨,想不出工字型要如何成型製作,最後被此公司做出來並請專利。唉!技不如人呀!專利被請走了,誰還能去做類似的工法呢?請前輩指點,小弟我想不透如何閃避或破解?
此方法的確會讓強度加分,雖然我知道它是怎麼做的,但一切都太晚了!別問我怎麼做的,畢竟這是人家的機密。
roger4817504 wrote:
聽說有一種鈦合金的車子 聽說比碳纖維輕
鋼性比鋁合金好 後來去朋友工廠看到 成車一台好像18W...
特殊的合金的確是有可能、有機會做的比碳纖維輕,管子若有技術可抽薄當然就會輕。
你們也聽過鈧合金吧!當初我們公司也想摸鈦合金,但一些的因素很難掌控,失敗率極高,所以我們只碰鈧合金。
這些特殊元素價格非常高,熔煉的技術也很不好做,到了抽管也是一樣,要做到三抽,現在又流行液壓管,搞的我們快招架不住,現在是比較穩定了,也出了不少的訂單.........。
價格在賣價方面見仁見智吧!畢竟它確實不好做。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