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輕量化多流於 kg 數口水戰,比較輕量化若未考慮騎士 BMI 或體重似乎並無意義。輕量化代價約 1g = 1€,越重的人想輕量化(又輕又剛)似乎要花更多錢。
車架剛性於 01 討論似乎多重於質(車感調性),少見量(Stiffness-Weight-Index or Stiffness for BB in N/mm,headset Nm/degree,wheel Nm/degree, etc)的比較。單由材料強度的單位 (N/m)可知,以這難以直接說明車架差異。butted or not,立管下管特殊形狀,甚至五通特殊設計到各管角度長度無不影響上列量化參數。很好奇 custom bikes 的剛性到底如何?還是以適當材料強度,正常工法 (e.g. classic diamond),皆能達到 BB +80 N/mm?倒是也見過 serial production 只有 60 N/mm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