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公路車 齒比 & 扭力的問題

Gprs wrote:
假設輪子前進需要一個Torque,由於旋轉中心點與飛輪相同所以一併假設成T
鏈條拉動飛輪有一個張力,姑且稱之為F。前齒盤力矩為R,飛輪為r
T = F * r = (F * R * r) / R = F * R / Gear rate (Eq.1)
齒比相同的情況下,R 越大(也就是大齒盤齒數越多)踩踏會越輕鬆
你這樣講只能說明齒盤較大時,鏈條張力較小
但你忘了討論曲柄到齒盤間的轉換
曲柄長固定、踩踏力固定且恆與曲柄垂直 (或者簡單講,腳施給曲柄力矩恆定) 時,
鏈條掛大盤和掛小盤時所受張力,與大盤小盤齒數成反比

其實我還是比較喜歡把 齒盤-鏈條-飛輪 用黑盒子包裝成一個系統,
曲柄是起點,後輪軸是終點,黑盒子只是兩者間的中介
只要腳施給曲柄力矩恆定,則後輪軸所受力矩應該也是相同才是
我並沒有否定你的說法,齒比固定,掛大盤時鏈條張力較小
但鏈條張力是黑盒子內的行為,我們是不看的



自言自語:
齒比相同時,掛大盤的鏈條張力較小,鏈條較斜,耗損能量較多
但一個方便性可以打死任何其他考量
在市區騎車,速度變化可以非常大,有時可以飆到 40+,有時得在車陣裡慢慢龜
如果用 CT 盤的小盤,很難應付得來;若要一直切大小盤則是很麻煩的事
所以我現在正嘗試用大盤一盤到底,以 50/21 起步,應付市區裡複雜的路況只要動後變就好
50/21 只是起步用的,跑個幾秒就會切到 19T,然後 17T、15T,鏈條不會一直都那麼斜的

如果是標準盤,在市區裡我覺得應該用小盤就夠用了

我是兩盤的新手,一切都在摸索中
之前用三盤,便利性真的沒話說,中盤可以搞定大部分的情況
J-WILL wrote:
所以有些爬坡 選手不一定會掛上小盤 而是用大盤配上大飛輪爬


我猜是因為這樣的話 下坡時就不用變換前撥啦。哈哈。

車手又不是物理老師,怎會想這麼多。想偷懶倒是真的
Stallings wrote:
鏈條掛大盤和掛小盤時所受張力,與大盤小盤齒數成反比

很希望有人可以提出這個。

我的假設到了最後,感覺上是一種比例的問題。

忽略掉為定值的曲柄軸,腳的出力是鍊條張力的與大齒盤尺寸的乘積

所以齒比不變時,齒盤變大、張力變小,這兩個乘起來會是原來腳出力的大小嗎?

我在騎的時候不是(同行車友也表示),數據也顯示心跳值會降低。

所以才興起計算的念頭。
http://white-maou.blogspot.com/
為什麼要用這麼輕的齒比騎車呀?你的公路車會哭泣唷。

我只有 53/42 和 13-23 可以用‧‧‧‧‧

不過那個大盤 50 ,飛輪掛 25 的確是怪異的用法,(鍊條)會吵到爆吧?
Gprs wrote:
很希望有人可以提出這...(恕刪)
大致上相符吧
不然腳輸出給曲柄的力矩難道是被鬼吃掉了嗎
但是也絕對不是什麼正比反比那麼簡單
不過我是懶得理他啦,用就對了
我前面有說過了,一個「便利性」就可以打死任何的專業分析
Gprs wrote:
對於標準盤變速效率好...(恕刪)


CT&標準盤在相同齒比下 因標準盤與鍊條的有效接觸齒較多及齒盤力距較長 , 所以標準盤踩較輕快
恩 綜合各方說法來看

強迫使用大盤似乎是以便利為主
對選手來說這種配法則因該是以爭取速度為主
(不用大小盤便來變去)

齒比相同 大對大 VS 小對小 所產生的扭力既使有差距

也因該是很小的
(因該吧)

所以如果是疼惜愛車的人因該避免 大對大的使用

想拼速度的可以試試這種傷車車的騎法

介於兩者的就看心情摟
就我自己來說

最近騎車除非暖身和休息會掛39/25

其他時間幾乎都是53/21-53/16

至於39t....真的就只有爬坡在用

一方面是因為方便

另一方面是要習慣有點"重"的感覺

最終目標是以53/19-53/14巡航(rpm100) 推估時速應該落在35-48之間....(想必這要練很大)

不過總得有第一步

總不能一直放著53t不用

50t or 53t 畢竟才是公路車的菁華啊!!
之前我也想過這個問題

所以以這兩種齒輪比各騎過一段時間,最後我選擇掛小盤的齒輪比

因為我習慣以維持高迴轉數(約100rmp)的騎法騎公路車

掛大盤換檔時其齒輪比差距較大迴轉數需要較長的時間和力氣才能拉回原來的轉數
比較不能維持高轉速,齒輪比差距較大總覺得少一檔。

掛小盤換檔時齒輪比較密可依地形、風速及體力找到維持轉速的檔位。

應該是還沒練到一定的水準無法在高齒輪比間駕馭自如,
否則何必設計大盤呢?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