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輪組慣性解析(待驗證)

鼠倈寶 wrote:
輪組只要低風阻,花鼓...(恕刪)

照很多人常引用的那篇來說
mavic cosmic carbon ultimate符合你的要求
鋼性要求稍低一點的話, 還有lightweight可以選
如果以相同品牌相同等級的輪組為比較基礎

越高的板框擁有越低的風阻,在高速平直的路段上低風阻的優勢非常明顯,但是缺點是重量會比同等級的低板框重

這種平直路段的低風阻優勢足以讓選手接納"比較重的缺點"以換取"低風阻帶來的更大優點"


這種普遍性的選擇在某些假開箱真業代(店家)的觀點裡

就變成"平路適合慣性輪組(比較重的輪組)"的奇怪邏輯了


PS:被這些不會國中物理的人說"你該回去學物理"才是真的悶阿!!

AM TSR/BF PR/BIRDY Ti/BIRDY Capreo/BROMPTON M6L/DAHON PSL/DAHON Jxp/DAHON III
davihuang wrote:
如果以相同品牌相同等...(恕刪)


同意黃兄所言。

同一家店藥店裡一個帳號,老闆們各自開帳號,Sales也參一腳,真不知是單車討論板還是單車網遊板。

做人真的不能只為了錢。
有關自行車與重量訓練或慢跑可PM交流互換意見,其他一律忽略之。
個人經驗來說,即使是相同重量的大板輪及低板輪,在爬坡的感受上還是會有非常明顯的差異。而在平路為主的路線時,較重的低板輪也比不過較輕的大板輪,因此我相信降低風阻的確才是大板輪的目的。
爬坡看重量
平路看風阻


15151515了嗎?
Luke Chen wrote:
個人經驗來說,即使是相同重量的大板輪及低板輪,在爬坡的感受上還是會有非常明顯的差異。...(恕刪)


這樣有點問題
板子跟花鼓還有鋼絲都是同一組嗎
板子為同一家公司製造、製程都一樣、只差板高不一樣
在相同條件下 只有一個變數 比較好去比較試輪組的特性
不然100K用料的高板輪跟20K用料的低板輪混在一起感覺也不能比較出甚麼

雖然您這樣講是淺顯易懂拉~
sean87028 wrote:
這樣有點問題板子跟花...(恕刪)

這點我了解,不過真要找到這樣條件的兩組輪子還真有點困難,我的比較組是普通版LW和HYPERON
人的體重就佔行車時的慣性最多
至於輪組本身的慣性其實見仁見智

高框板輪如果遇到側風 通常都告訴你要減速了

這時還有啥慣性可言

不過碳板比較強調的通常都是風阻

板大可以試著蹲在較低價的mavic 或跑系列或CAMPY等鋁框低板 後面

用力請人上練習台踩踏 簡直可以當電風扇用了!因此在路上風組相對的提高!!!!!!!!!!!!!!!!!!!

不過這不包括高價的瞎貓或跑零等 (*很奇怪的人家不曉得是怎樣設計的)

但是在純碳纖板輪如cosmic, ZIPP, EQUNIX ,雷諾,CORIMA ,DURA ACE等50mm以上高框的後面

是感覺不到有風切聲的 這就是真正的差異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