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別最大的應該就是在抽車或是爬坡上橋時,可以比較肆無忌憚的全力抽車衝刺猛衝,尤其是爬坡,效率提高多少我是不知道,就用爬坡速度的差異來說吧,以台北市大度路底,要上關渡的那段大坡來測試,未上卡,極速約42,上卡後則可到50左右,但是說真的,沒上卡抽車久了也會習慣,上不上卡的差距也會縮小,之前騎未改的FD806練抽車加速,52/14的齒比平路也是可以一直抽車加速到時速48,轉速約140
真的要上卡~前面有位大大說續航力提升真的是有效的例如:沒上卡你出70%的力量100公里你到最後累到都騎不動有上卡你出70%的力量你就有可能輕輕鬆鬆騎到150公里或200公里不等或許會更遠我剛開始騎車時去參加挑戰賽180公里~因下雨關係主辦單位改成120公里~我那一次騎的跟狗一樣腳踝還受傷上卡後參加玉長公路的挑戰賽168公里~那一次輕鬆騎後來又自己從台東騎回高雄186公里也是輕鬆騎有沒有上卡真的差很多
上卡跟不上卡的差別:1. 在騎程時遇到坑洞上卡可以跳過2. 如遇到比較差的路面沒上卡可能會造成腳滑掉而摔車3. 在攻擊時或衝刺時上卡的靈敏會比沒上卡來的快4. 在同樣的坡常上卡時間會比沒上卡來得快些5. 上卡的缺點, 如果前方汽機車禿然煞車或是右轉彎這時應該來不及脫卡而會自己倒下來(因為我遇過很多次了)6.上卡可以固定你腳踏的位置(在抽車時不會亂跑)
新手~~木 wrote:上卡跟不上卡的差別:1. 在騎程時遇到坑洞上卡可以跳過 將車手把往上拉,就可以讓前輪離地 (有點像飛機起飛那樣 XD),飛越地上的障礙物(只要前輪能離地就安全了,後輪沒離地沒關係,衝擊不大)跟踏板形式無關2. 如遇到比較差的路面沒上卡可能會造成腳滑掉而摔車 看到障礙物要立即停止踩踏屁股稍微浮起,此時膝蓋是彎的手肘也彎曲四支手腳變成人肉避震器,就不會覺得不舒服跟踏板形式無關6.上卡可以固定你腳踏的位置(在抽車時不會亂跑) 新手太早把位置和角度定死,會失去摸索、探索的機會雖然說有建議的位置和角度,但其實最適設定還是因人而異
上卡不上卡是討論區久不久都會出現的問題...為什麼環法比賽人人都上卡? 你就知道上卡的原因和與平踏的不同了卡踏能夠增加提腿的力量,從而做得更好的晝圓,晝圓能平分大腿和小腿的肌肉負荷,所以就能令續航力增強而且抽車時能更起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