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想請問公路車龍頭長度的選擇....

我身高173公分,新購S3車架,尺寸53,水平上管54.5cm,龍頭12公分。
車架與龍頭大小除身材以外,應考慮個人身體的柔軟度與使用習慣。
我的Klein q-pro的水平上管54.2,龍頭11cm,我覺得身體並無完全伸展,騎起來較休閒。
以上供您參考。
Hi 2008環法總冠軍 Carlos Sastre ,



這小子身高/上管/頭長
Rider's height: 1.73m (5' 8")
Frame: Cervélo S3, size51 (top tupe 53cm)
Stem: 3T ARX , 120mm x -6º

跟您一樣的條件,龍頭用到12',拿下冠軍!
173算標準身材,但在環法裡像小朋友!--哪天你也拿個獎牌吧.


以環法選手來比較似乎不太能說服
畢竟選手只要設定沒差太多,應該都能騎出不錯的成積

但一般人只要設定ng會蠻明顯的,因為肌耐力不同阿''''''''
來自中和的白Octavia Combi RS
我身高174公分,KUOTA KOM車架,尺寸M,水平上管54cm,龍頭11公分。
以上供您參考。
我身高171,跨高75(自己不專業測量)
我的車立管49cm,水平上管54.5cm(爬文之後發現好像對我而言太長....),配10cm龍頭。座墊跟龍頭落差約6cm。入手三個多月,還在努力找尋(適應)最佳設定中.


㊣三重YA騎團㊣-精神同在組
小弟身高173CM,跨高80CM,兩台公路車
車架尺寸介於M或S皆可,但兩種騎乘感受不同,兩種車架我都試過一陣子

M號坐墊面到把手落差50mm
上管555mm(C-C),-6度龍頭100mm(C-C),小彎把Reach 75mm,Drop 120mm

S號坐墊面到把手落差80mm
上管530mm(C-C),-6度龍頭110mm(C-C),彎把Reach 105mm,Drop 150mm

以上數據坐墊(座管中心點)到握把(虎口)距離相近下的比較結果
騎S號有趴不久,脖子酸,抽車不穩的問題(下坡問題更嚴重)

個人結論提供參考:
S號車架可得到較大的落差,較殺的外型與低風阻,對我而言適合短程衝刺用
M號車架可換來抽車的穩定性與較小的落差(需配合小彎把縮短Reach 105 to 85mm),對我而言更適合長程用
M/L號(下車就)卡蛋了,不考慮

PS:我柔軟度差覺得M號車架合適(雙腿併攏伸直不彎,下腰雙手指尖離地50mm)
我174公分 騎水平上管車架55 龍頭12.5 覺得還太短
每個人的身材不一 須慢慢調整
chueh938 wrote:
我身高171,跨高7...(恕刪)


單看龍頭長度、車架水平上管與坐墊setback是不夠的,雖說訪間都這樣設定,但還需考慮彎把的reach長度與變把位置調整。
同一支彎把不同位置,坐墊頭至變煞把的"水平距離"可能差距到3cm,當然這只是指上把位。
一般來說來是得看握下把位的設定為主,才去調整下把位。

09年環法日籍選手,身高170cm,龍頭長12.5cm,水平上管53.5cm。看這樣的設定好像很大,他的彎把是屬"小彎把",reach大約在8~7.5cm, 在加上他煞把設很近,所以並不是那麼的遙不可及。
如果您的上半身長與手長跟他一樣,然後您的彎把reach比他長(比如10.5cm或11cm),再加上煞把設的比較遠,同樣車架,同樣坐墊到煞把距離,只用到8~9cm的龍頭都有可能。

只不過選手把煞把設那麼近並非是要獲得"更輕鬆騎乘",而是為了能更快速的變換把位進型攻擊。
他們對於小彎把的設定,跟我們一般認知:"比較容易握到下把以及比較容易煞車"是完全不同的。




看CONTADOR的左手,握煞把離平把有多近,手掌末端已經跟平把的延伸線切齊了。
我的彎把reach為10.5cm,怎麼瀁都設不了近@@。



剛才的討論只涉及前伸量,並未提到落差量,這部分真得就跟柔軟度與下背肌、腹肌的肌力有關了,如果要騎150~200km,這些力量沒具備,照他們的設定還是會酸的哀哀叫的。

~~~~~~~~~~~~~~~~~~~~~~~~~~~~~~~~~~~~~~~~~~~~~~~~~~~~~~~~~~~


我覺得您可以找reach短一點的75mm~80mm,握上把問題就可以解決,但是還是以先設定下把為準。

以上愚見供您參考。


http://tw.myblog.yahoo.com/jordanaj23/
我的身高172cm.跨高78cm.

原先公路車立管50cm、虛擬上管52cm、龍頭10cm龍頭和座椅落差5~6cm。

覺得座艙太小,龍頭換12cm就舒適多了。

不過行駛較小轉彎時還是會很彆扭。

現在用的公路車立管50cm、虛擬上管53.5cm、龍頭11cm一切很OK。

不過因是休閒車架龍頭和座椅落差只有2cm左右。

好幾次上百公里的行程都非常舒適。

其實虛擬上管是否Fit自己上半身也是很重要的。
認同mothertsai見解,的確把手Reach Drop設定也是一門學問
車架(上管長),座椅(前後),龍頭(長短),把手Reach Drop,甩把位置,都能調整,
在還沒找到適合自己設定時,不要冒然找一體式彎把(可調就剩車架,座椅)
mothertsai wrote:

單看龍頭長度、車...(恕刪)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