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新一代雲豹鈦變型金鋼開箱文~又來吸血啦—平路測試篇

Dr k wrote:
這是行銷文別太在意若...(恕刪)


K博的批判是合理的
基本上,對於車架剛性的增加
應該是以結構剛性來看
這部分應該牽涉到楊式系數和車架幾何
因此從學理上來看,那個增加的剛性
事實上是可以計算,而非個人「感受」出來的

雲豹這部車,應該是算是實驗性的測試車
我覺得它的修改的部分應該是幾個部分
一是加大的頭管設計
這應該是目前很多車架廠設計上的一個共同趨勢
相對的「前叉」自然會跟著加大
因此在抽車時的支撐應該會增強
各位可以設想許多的碳纖車架在頭管部分都暴粗
那種補強多半會給人一種奇怪的感覺
其實那是一種必要之惡
傳統金屬車架就沒有辦法做到這麼多補強
因此選擇加大頭管,似乎越來越流行

另外最值得注意的是下管比原來的車架粗了很多
因此,如果車架的剛性有所增進的話
這一個部分的貢獻度應該是不少
雲豹原來是打算做BB30來配合的
不過,這次似乎是放棄了BB30而直接選擇大的下管
下一次是不是會把這兩者結合起來呢?
老實說我個人是滿期待待的

做了那麼多的改變
雲豹這台車的結構剛性比之前的車增加是可以確定的
但是能夠增加四成,我想只是樓主見獵心喜的誇大之詞
我想真正有興趣的人到可以試乘一下
了解一下還有廠商不斷的用心在追求進歩
畢竟,那天到小弟家借車測試的人不少
這只是一個車友的心得而已
也不用看得那麼認真


拜託這些專業的評測大人們, 也不需要吹噓這麼多, 這教我們買到上一代鈦車, 以後該怎麼脫手? 看到心已經涼了一半個一半了
clearwater wrote:
拜託這些專業的評測大...(恕刪)

clearwater 兄千萬別認為這是專業的測試文
因為,這些都是那天報名來小弟家測試的車友
另外,雲豹6/4鈦車的售價就小弟的了解
應該是要比953還要貴的
所以,千萬不要把它想成是同級的產品
各位前任車主和01上有名的大大
說增加40%當然只是個人的感受
而小弟也不是電腦或機械測試機台
自然也就不用將小弟的"個人感受"看得太重要
自刪 自刪 自刪 自刪 自刪自刪自刪自刪自刪
好好的一篇文章怎搞成這樣= _=
要怎繼續看下去......就分享的很爽咩
少了討論又少了快感了
jimmu wrote:
好好的一篇文章怎搞成...(恕刪)


jimmu 兄
分享會因為每一位朋友在寫文章時用語的不同
或者是因為騎乘經驗多寡的差異
或者是主觀感受的結果
都可能造成看的人不同的解讀
所以,這一次雲豹雖然將車借給了我
但是,我希望這一次不要我來寫
應該把機會留給每一個想要測試的人
因此即便是寫的人有一些----
我希望大家不要用專業而是分享的角度來看待

其實,就一個開發商而言,他當然是希望永遠做出最好的車子
但是之前買過的人是不是陷入無限追逐之中呢
其實,從某個角度來看開發一定是有成本支出的
所謂的「好」可能是金錢付出的結果
如果懂得人可能會知道價錢一定不一樣

但是對於騎乘的車友而言
它們可能只要和之前騎過的車做比較
同時分享建言就好了

真的不要看得太嚴肅
也希望有人繼續騎乘,提供自己不同的感受

如果大家希望看到名家的評論
我想未來會請對鈦車有相當研究的南方流浪客來做個測試
liutuanee wrote:
K博的批判是合理的基...(恕刪)


請教劉大師

你文中所說~放棄了BB30而直接選擇大的下管

請問這兩者的關聯?

BB形式的不同跟下管得關聯在?

就我有限的知識告訴我,下管要薄所以要加大管徑,以期取得夠大的剛性,那五通處並不會因為管徑加大而造成整底剛性不足,做說這樣的設定五通處使用BB30的設計不是更加美觀簡潔嗎 還請大師解惑
tp6ck6u4 wrote:
請教劉大師你文中所說...(恕刪)


就碳纖車而言,bb86其實就是用幾何來補剛性
因為五通變粗,所以跟著下管也就被迫加粗
雲豹在今年三月車展時,確實有bb30的產品
那時的下管確實是跟著被放大了
不過有關五通剛性的增加
和下管以及立管的做法應該有直接的關係
這一點看LITESPEED ARCHON就可以看出端倪
所以,即便是雲豹沒有用到BB30
但是這支車架所展現出來的五通剛性
依然是令人驚豔的
稍微留意一些就會發現
在五通和下管以及後下叉製作上
雲豹是做了一些思考的
liutuanee wrote:
就碳纖車而言,bb8...(恕刪)


可能是我太笨,大師的解說還是聽不懂跟~~放棄了BB30而直接選擇大的下管~~有啥關聯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