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m.avan wrote:恭喜大大哦身為公路車...(恕刪) 其實我願意等富士3.0主要可能是我膽子小怕出事3.0的那組小煞車 太合我意 所以耐心等下去期間我也有換車的念頭我身邊一些朋友 騎單車摔傷頸骨 摔斷牙齒 摔得一身傷都是瞬間應變不及 所以我還是堅持等3.0
你說的都對 wrote:其實我願意等富士3....(恕刪) 請問大大你身高多少呢?你訂多少的?我下午去看車,小弟身高178那個老闆拿50cm給我胯試~我穿牛仔褲,褲子是有碰到上管,但蛋蛋沒碰到,應該有二公分間距吧~他說我適合50cm的= =他說他車店開那麼久了直接用這樣試就準~
h933127 wrote:請問大大你身高多少呢...(恕刪) 我168 騎46的 非常適合官方數據有50跟54在01爬文 也有不少人抓不準數據但是買小了 好操控 買大了變成車騎人就無救了 選50的沒錯昨天入手的3.0 今天迫不及待 想去跑日月潭可是工具組 內胎都沒有 等也不是辦法 冒險出遠門上次騎大X發買的登山車 8點出門 下午12點45分到達日月神教(因為日月潭的環湖自行車道標誌 太像日月神教了)今天騎上 3.0 一樣8點出門 11.34 到達日月神教 期間調了5次車所以足足快了一個半小時 只有一個爽字 同時今天設定了一個目標 即使速度慢一點也要守住最後的25齒 所以今天的確達成任務 不換到後最後一盤 成功登頂過程中也因為不熟悉公路車 也不熟悉煞變把 在要換不換之間猶豫搞的變速卡一半 結果落鍊下馬 所以決定換檔位 就要果敢的換過去 不要驢輕鬆上到日月神教 真是一台超值好車路上尿急跑去草叢小便 結果一上馬 不小心中招路上這種水溝蓋 25C輪胎 剛好下去 還好剛起步萬一速度快 卡進這裡 連帶人的重量 不但撞破胎 可能連輪框也OUT了
h933127 wrote:恭喜大大啊!車店跟我...(恕刪) 後變很順 沒啥問題可是前變因為三盤落差大 要壓一會兒 等鍊條確實爬上去我就是在猶豫 壓變把 只壓一半又放掉 結果變速卡一半一急之下 一直按退 結果鍊條掉進盤內路上調了兩次坐墊高度 調了三次鍊條撥盤也可能是我把撥盤調的太靠內 才有空隙 造成鍊條掉出來
你說的都對 wrote:後變很順 沒啥問題可是前變因為三盤落差大 要壓一會兒 等鍊條確實爬上去我就是在猶豫 壓變把 只壓一半又放掉 結果變速卡一半一急之下 一直按退 結果鍊條掉進盤內路上調了兩次坐墊高度 調了三次鍊條撥盤也可能是我把撥盤調的太靠內 才有空隙 造成鍊條掉出來是喔~前變三盤落差大變速順嗎?
h933127 wrote:...(恕刪) 後變一盤差一齒 兩齒前變 30 42 52 一盤差了10齒 12齒有時候很好換上去 可能要熟悉一些小技巧還在摸索中....每樣東西 都有其特性 需要一些時間熟悉不少人一 兩次的錯誤做法 就會直指東西有問題甚至冒然花錢改裝 我認為是沒有必要的先耐心度過一陣子磨合期 再討論東西是不是真的錯了保固期至少還一年以上 有的甚至3年5年除非自己很內行 不然自行組裝車子 之後出問題很有可能變成"單車孤兒" 沒人管..品牌車至少比自己組的車有保障品牌車若自行改裝後 也可能視同放棄原廠保固我認為相信品牌 傻傻一直騎就好了 出了問題有人管比較重要
h933127 wrote:是喔~全車零件都有保...(恕刪) 一般的商品 都會有相對等的售後服務及保固即使不去明說 也都會有一些默契在(譬如我買兩台 沒要求任何保證書 車行一樣貼張車行貼紙在車架上即使轉賣 認車不認人 也繼續負責)正常使用下 品質瑕疵造成的損壞都會賠 天災地變造成的損壞不賠譬如捷安特的相關保固範圍 美利達也不能輸 富士當然也是一樣這是競爭帶來的效應 為了不損失客戶 經銷商的服務也要經廠商評比但是如果你自行更換了 原車配備出來以外的東西譬如你換了他牌的鏈條 相對的齒盤壞了 廠商就不負責了所以保持原車 是最好的方式 如果原車的搭配 真的看不過去非要換其他廠商零件 那當然就等同於捨棄原廠保固範圍一個大廠要生存 當然不能耍消費者 品質跟價位一定有個平衡對等的關係消費者買同樣的東西 有人不改也騎的快樂 有人除了車架其他改光光 這就看個人高興了但是從生意人的角度 推出各種價位跟型號 目的為何??買了基本款 騎熟練了 人比車強了 需要換好車了 當然是換同廠牌高價車這是生意人的算盤 如果拿低階車呼弄消費者 消費者想換好車 都換其他廠牌那豈不是拿磚頭砸自己的腳 如何談永續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