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何謂CT大盤.....

amamiyasan wrote:
平路要標準盤配11-21或11-23
也要看車主 (樓主) 的腿力到哪吧?
要我騎這種車,我一定是 39T 小盤從頭踩到尾

不銹鋼 wrote:
有沒有那種可以攻山頭又有可以衝平路的設定呀
你的三盤設定就已經是了。
你可以自己分析啊!由齒比著手
你已經知道每一個齒片的齒數了,現在只要知道每一個飛輪的齒數,
就能求出齒比了,齒比就是齒片齒數除以飛輪齒數
然後分析這些齒比的分布
抱歉我無法告訴你某一個齒比是高還是低,因為同一個齒比對每一個人的意義都不同
同一個齒比有的人覺得很輕鬆,有的人卻踩得吃力,因為每個人的腿力不同
與其在這邊問,不如多騎車才比較實際,實際去騎才能知道這樣的設定是不是適合你
沒有所謂最佳設定,只有最適合的設定
機械跟人是互相搭配的,只要適合你,就是好設定
當你了解什麼叫就爬文後
你就會知道何謂CT盤

不銹鋼 wrote:
是喔!那我不就買對了因為我喜歡攻山頭,但是平路也想要高速呀,聽你這麼分析那平路不就會被海放呀!你又說續航力又不好,那我想戰墾丁不就要考慮了,就沒有那種可以攻山頭又有可以衝平路的設定呀.....


大盤改53-39
飛輪換11-34

這樣平路速度,上山爬坡都兼具啦!!

如果你大盤39-飛輪34還覺得爬不上去
那真要多練練婁~

飛輪改34? 公路車有套件做得到嗎?

其實不用急於一時,齒比最容易自己配合,因為太容易感受到自己是否夠力。我自己肉腳前53後17還是不能到100轉,距離達到12t 的階段還是很遠,實在不夠力量。

上一般斜坡還好,39-23或25已經可以高轉數。

不過還是想轉ct盤。

若不想大盤的細齒太細,如34t,可考慮使用標準盤53-39,然後換了大齒片到49之類。
laz wrote:
飛輪改34? 公路車有套件做得到嗎?
如果是 Tiagra,是可以改用登山車後變,自然就可以安裝 11-34T 飛輪了 = =
這種改法,個人覺得有點變態 = =

對了,small 這個意思,台灣人是用「小」來表達,講「細」的話不是每個人都看得懂的
assassintor wrote:
大盤改53-39
飛輪換11-34

這樣平路速度,上山爬坡都兼具啦!!
53-39T 齒盤?
板上很多強者都推這個
也不考慮樓主踩不踩得動
樓主連齒比都不會分析,我可大膽推測樓主的腿力不會太強
如果我的推測是正確的,那麼應該以中齒比、中高轉速來踩踏,而不是一味以高齒比來硬幹

11-34T 飛輪?
這樣的飛輪齒比有多疏?
使用這樣稀疏的齒比,騎公路車還有什麼意義?

樓主自稱用 50-39-30T 三盤,我推薦搭配 11-25T 飛輪
要拼速度、下坡、上陡坡都非常好用
Stallings wrote:
樓主自稱用 50-39-30T 三盤,我推薦搭配 11-25T 飛輪
要拼速度、下坡、上陡坡都非常好用


我反到比較不推薦用11-25T的飛輪.
我比較推薦用12-25T
11-25:11.12.13.14.15.17.19.21.23.25
12-25:12.13.14.15.16.17.19.21.23.25

兩者的差別在11T和16T...
大多數人的騎車習慣(非比賽)的話..16T用到的機會遠大於11T

高手不用三盤不是因為重量

是因為他們用不到最小盤
高手不用三盤不是因為重量

是因為他們用不到最小盤
---------------------------
+1
連登山車都很少用到最小盤了
更何況是公路車
tedchao62 wrote:
高手不用三盤不是因為...(恕刪)


就我跟團觀察的經驗, 真的如大大講的, 有第三盤是比較輕鬆上, 但是長期下來, 腿力的訓練上真的會比較弱! 就肌肉的鍛鍊來說: 在不傷膝蓋的前提下, 重齒比爬坡對訓練白肌是很有效的=>肌力、爆發力, 而輕齒比高轉速則訓練到紅肌多=>偏肌耐力.

但是對基礎不夠穩的人來說, 重齒比很傷膝蓋, 用三盤循序漸進式的訓練是有其必要的!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