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車可能是?可能是噱頭吧!人比較重要.一台車子1萬,5萬,20萬,以同一個來騎的話,速度差是不會達到這種效果.頂多差個3%,5%..的效率.我看我身邊的人,一個個換車.快,當然有,但CP值我覺得不划算.我的名言是:"騎贏人家,是我棒.騎輸人家,是車差"
計時車就是低風組設計的,故同理可得:板主直接要求店家要買計時車就可以了我知道士東路的店家有一台,車很輕~板輪超大~把手超小~外形超炫~價格超貴上次隨便問一下老闆說賣多少錢,老闆說..........22w
豬小銘 wrote:小弟在01爬文,看到很多文章多是討論車子的重量多少多少!機乎很少找到文章在討論風阻係數? 我不是公路車, 我一直是騎平把的, 每天通勤騎的粉累, 又不快...思考了一年有餘, 上週終於換上彎把, 騎了一週, 整個不是爽字可以形容, 以前就好像有飄飄在前面逆著推, 痛苦 又容易累騎了一週, 飄飄好像推別人去了, 隨便踩都比以前快, 加速也快, 這是我對風阻的認知!重其實有優點也有缺點, 重量大, 起步慢, 慣性佳... 應該是這樣
這個主題在80年代就已經討論過了, 以結果論來看, 應該是'重量'贏了. 單車減少風阻的設計, 最簡單直接的方式就是減少正面投影(受風面), 車身扁平化(前圓後尖的翼切面流線設計), 與減少鋼絲數量(每根鋼絲都是很大的風阻來源, 尤其是在行進中接 近車速兩倍的部位), 但除了重量之外, 這些'低風阻'設計的另一個副作用就是會加大側風的影響, 加大操控的不安因素, 這也是為何這些風阻極小化的設計(如碟輪)現在大多只存在於計時車.
在意風阻??改啥低風阻零件或車架輪組都,比不上直接改騎斜躺車效果來得大~~那為何比賽沒人用斜躺車??原因很簡單,因為國際自行車協會認為斜躺車太快了,所以不能算"自行車",而算"人力載具"不得參賽.....所以對於打算參賽當職業車手的人,花大錢改低風阻零件或車架輪組是逃不過的宿命....而對於不打算參賽當職業車手的人,直接改騎斜躺車就好了~~
MAICOCO wrote:如果以騎車的正面圖來看....車體佔的面積根本不到25% 呵呵呵!您的計算可能沒錯.....但是 70kg 的我, 坐著騎與趴著騎, 面積減少的應該不止 25% , 相對稍為高一點的速度下風阻減少的就很可觀了!關於有人說減輕體重, 可以更快..... 其實這也不是一定的.我為了減肥運動, 我少了 12 kg ( 80 > 68 ), 我發現耐力力已跟著少了, 不知道是不是少了脂肪儲存戰力? 感覺就是耐力不足!不清楚是不是有人跟我是一樣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