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分享]國產輪組亞獵士ALX630心得分享(新增耐用度及剛性分享)

這個更好.....

連牛頓都被妳搬出來了.....

那R3跟R1....R0的價差又在哪裡?

很多車友都建議我如果單純跑長途,沒有要太多競賽

叫我用R3就夠了....

可是我最近很想騎到雲林跟高雄....

而我又常常騎長徒,當然中間會遇到上坡,所以還滿在意慣性的

不過R3真的滿多人用的,其他同價位輪組好像就嫌較少了點
以馬內立 wrote:
這個更好.....連...(恕刪)


哈~
並無意挑起哪各輪組的優劣來做比較..
再來我沒有那樣多的本錢使用R0~R1或R3..
所以也無從比較起..


我只是針對"高速慣性維持"的點來作思考..
畢竟我也想找一組兩萬元以內.可兼顧輕量爬坡又擁有平路高速慣性的輪組..
只是發現實在不容易..

因此~購買輪組可以由自己的騎乘需求與輪組的屬性來比較囉...

其實可以思考看看~距離與速度.時間的關係
以我LO-VA-KA的程度
若是長距離(100KM以上)的騎乘..平均時速30以內..
較輕量化的輪組還是比較佔優勢的..
畢竟這樣的距離.負擔越輕.又30以內的均速.是相對比較輕鬆的..
當然也有勇腳..平均時速40以上的~
但是平均時速40.又可以騎乘多久?(假設不輪車.獨推前進的情況下)

還要考慮的變數很多..

但~

敗家嘛~有時就是一股衝動!
對吧!



chark_huang wrote:
平路競速ALX680應該就是首選了...


好奇怪 A-CLASS的網頁都沒這2款 = =

是小弟的資訊太落後了嗎?

不過這組ALX630 就CP值來說實在是不錯
chark_huang wrote:
所以~ALX630是...(恕刪)



你好, 請問 "ALX680框高42mm", 及另一組 R 700 框高 50mm, ALEX RIMS 已經出貨了嗎?
謝謝喔
登山車用亞獵士的T2感覺很棒
本來要打算要拜此輪組,但還沒在國內上市
最後裝了久裕的sprint

感覺花鼓順暢度亞獵士的好過久裕
可能是登山車里程過萬
公路車僅2千多位磨合完畢??過一陣子里程數較多或許會較好?
我用亞劣勢r380
感覺很ok
重量約1700內
蠻順暢的@@
紅塵阿晉 wrote:
我用亞劣勢r380感...(恕刪)



框高 43mm, 50mm, 還會軟嗎???
chark_huang wrote:
我想你應該要問的是這...(恕刪)

chark_huang wrote:


不好意思c大

我想所謂的慣性倫跟重量沒有絕對的關係(當然也不能說完全沒有關係)

而且您引述牛頓第二定律也不恰當

貫性輪之所以容易維持慣性主要是他的"轉動貫量" 或叫做 I

I=M*(R平方) 所以阪輪會有比較大的慣性是因為他在輪框地方有比較大的質量

所以經過R平方後I會比較大

右 "掏" = I * (阿法) 其中阿法是角加速度

簡單說 I大的東西要加速需要更大的 "掏" 也就是力矩

相同的 減速也需要更大的力矩

所以即使相同重量的版輪和鋁框 維持高速的能力也絕對不相同

這是小弟的一點點想法啦....有錯還請更正
microsot wrote:
...(恕刪)


對啦~
應該要仔細的研究才有01的精神!

我比較沒有考量到"力矩"這名詞~
但仔細想想~點到這東西..輪組學問還真大!

應該再深入點研究~
以田徑運動的"鏈球"應該會比較白話一點!
假設
一各一公斤的鏈球..以一條一公尺的鍊條來旋轉...
與..
一各五公斤的鏈球..同樣的以一條一公尺的鍊條來旋轉..
兩者相較~五公斤的鏈球肯定需要較高的能力來轉動..
因此~要將這鏈球轉動起來的力量應該與重量成正比的吧~

恰好~alx630與alx680這兩兄弟..就類似上面說的鏈球例子
一樣的花鼓材質.一樣的鋼絲(當然長短稍有不同).與一樣的編法~
剛好可比較~
因此若單就高速時慣性比較..alx680應該會優於alx630
爬坡時輪子產生的慣性一下子就被重力位能抵消掉了...此時alx630表現會遠優於alx680

Lightweight文宣就很老實的將某爬山專用輪組設計原理PO出:「爬山賽段設計的輪組,整組輪組僅970g(700C),可以很快地加速。輪圈外圍輕量化,重量相較集中於中心的輪組設計,因而具有較低的扭力,正是可以輕易加速的關鍵。」

所以~我可以認同~所以即使相同重量的版輪和鋁框 維持高速的能力也絕對不相同
因為配重的關係~
當假設兩組輪組重量相同~
其中一組輪組將較大的重量配置在車圈的部位~
相對的另外一組對照輪組將較大的重量配置在花鼓部位~
理論上~重量越靠近外圍,其慣性也越大.但相對的轉動輪子所需的能量也相對越大了!
因此加速的關鍵在於"質量的分配"

因此舉例630與680這對兄弟~
680擁有較高也較重的車圈(深v框)~慣性也就越大~可儲存的動能也越多!
附帶的優點..較高的車圈也有利於風切的效果~又降低了來自於風阻的阻力~

又哈啦了一堆~
希望有機會可以好好交流一下~

ps.只是剛好alx630與alx680是比較類似的產品~一樣的花鼓~一樣的扁鋼絲來做比較!
因為好像沒有其他兄弟產品可以做相對照組



各位大大~~以下是小弟個人的認知,不知道有沒有什麼漏洞,大家一起討論。

以下討論兩組外型相同的輪組、使用輻條相同、花鼓亦相同,僅配重上的不同。(暫時不討論輪組剛性問題)
Ⅰ、高慣性輪組:重量2000g,輪框內層材料厚
Ⅱ、輕量化輪組:重量1300g,與Ⅰ只差在輪框材料厚度。所以整體重量輕。


其中高慣性輪組~~重量重~~起步慢,到高速時,其本身儲存的動能大,但由於外型與材料均相同,所以兩輪組的風阻與摩擦力是相同的。
也因此~不踩時 高慣性輪組速度下降的會慢些。
但如果說兩輪組要"維持"相同高速前進,個人認為~我們需對兩輪組的作功 應該是一樣的。
(維持同速也就是:作功=風阻與摩擦損耗。)
(直觀地想:高慣性輪組雖然只降一點速度,但是要它加回原來的速度,所需作的功,也會跟輕輪組是相同的)

我個人認為~~以上這種高慣性輪組如果說會比較強~~那應該是強在心理上的影響
就像是先苦後樂的行為模式。 哈哈哈

而且~~~~重量重,加速就慢,再加上整車重量增加,(靜態)摩擦力也會變大。個人認為以上的慣性輪組是無用的!

-----------------------------------------------------------------------------------------------------------------------

但是~~~~接下來討論常見的高慣性輪組。
Ⅲ、50mm高板輪:重量2000g,主要重量分佈也是在外框、板輪上。且與之前Ⅰ、Ⅱ均使用相同花鼓與輻條(長度不同而已)

此種高慣性輪組,就是大家常見的高板輪。
它的運動情況與Ⅰ十分接近。但是不同的地方在於:它有著較高的板框,此處在運轉時的切線速度高,做成光滑的板框,可使得轉動風阻減少許多。(原先的輻條與銅頭在高切線速度下的風阻是不可小看的)

所以~~~Ⅲ、在真實使用的情況下會真的讓我們的作功小一些就能維持同速前進,而且~~是愈高速愈明顯地表現出差異。一切都是風切的問題!

-----------------------------------------------------------------------------------------------------------------------

呵呵,討論了Ⅲ、當然還會有輕量化的板輪囉。那就是Ⅳ
Ⅳ、輕量化板輪:重量1300g,板高50mm,仍然使用相同輻條與花鼓。
這才是我想要的東西。但目前好像 . . . . 不容易找到,而且是天價吧。
這樣在起步快,維持高速所需的功又小,但要注意側向風影響操控。


※由於整體重量輕,此時 框又要高又要重量輕,其剛性、強度將會是另一個難題。這就留給廠商們去解決吧。
哈哈哈



個人認為~~慣性輪組這名詞是由 為了減少風阻的板輪 而產生的副名詞。是不是行銷手法。我也不知道。
但是~~~~我不喜歡這名詞就是了。容易造成誤解



以上是個人的認知。我猜應該還是有漏洞的。希望大家一起討論。更希望廠商能做出真正的好東西。謝謝。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