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架: 鋁車→三級碳→一級碳
剛開始從鋁車換三級碳,只覺得舒適性有提升,但車架軟很多
特別是在抽車的時候,覺得整台車晃得很厲害,那種力量被吃掉的感覺
換了一級碳硬多了,力量隨傳隨到,特別是上坡抽車,平路起崩(30→50km/hr↑特別有感)
如果只是順順騎跟休閒騎 還真的不一定要買到一級車架
變速: 105→ultegra→Dura-ace
升級手感有差(特別是105→ultegra),重量有差一點
CP值用ultegra r8000 配11-34飛輪 就很夠用了
(狠一點 R8000長腿還可以直上 登山車M系列飛輪11-40 or 11-42 鍊條用116目裁1~4目看大盤)
大盤: 105→Dura-ace
一級曲柄大盤硬一些,重量輕一些,抽車有差,起崩有差,一般軟爛休閒踩其實還好
(升級46/30 是更好的選擇 不一定要Dura ace ;46/30 變速更綿密,長坡更持久)
要CP值 105 or ultegra曲柄 換兩片 2000~4000元的 46/30齒片加個5、600元前變延伸座搞定
我用46/30 配11-34 平路時速仍可破50km/hr↑ 其實一般用 很夠了
輪組: PR2→一級鋁→一級碳板
練習輪PR2升級一級鋁就差非常多了
(當然輪胎固定用C牌4000 →5000 or Corsa [C牌路感比較Q;Corsa比較滑])
高貴的碳板,可以讓你在平路起崩加速的時候
速度提升得更快[更好破PR],但碳板並不會讓你騎得比較輕鬆
如果速度均速不高(至少35 or 40km/hr ↑),那其實沒有換碳板的需要
一級鋁 就非常萬用了 低速反而比較好維持 上坡也沒這麼拖
功率計:
主要是看平均功率有沒有提升
平常休閒騎平均230W 稍微認真平均260W 拚PR 300W↑
自己是用Bryton 530 一次看12個數據,其實蠻有趣的
人身部品+其他就不多說了
一級鞋、鈦軸卡踏、鈦自動變色風鏡、比賽錄影設備...... 坑很深阿
結論: 多騎絕對>>>升級 但車車至少要弄到適合自己的狀態
(當然 有更多的車友是騎帥不騎快 後面還掛著車旗0857 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hckily wrote:
Errrr.....(恕刪)
Errrr... 這....我不知道要怎麽解釋。但是我握上把的姿勢都是食指和中指握著刹車柄,無名指放在輕檔,尾指放在重檔。
就。。。這8070的設計讓我直覺要這樣用。還是只有我是這樣?

就例如在 PS 的遙控器上,食指自然會放在 L1/R1 上,中指會放在 L2/R2 上同樣的道理。
機械變速手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腕一掰換低檔的同時可以同時壓刹車。如果是電子變速用hckily大的方法變速食指中指換擋就沒有辦法在換擋的時候壓刹車把了。
Maocrab wrote:
所以如果我用電變,想一次變好幾檔,就乖乖地連續按。反正我H連打的速度很快。XDDD
我知道長按就會連續升降檔,但是我往往都抓不到已經變了多少速而多打了一兩檔,所以也是會乖乖的按幾下。
あなたが思うより健康です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