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k0306-1 wrote:
35大叔不是都說某...(恕刪)
若有興趣
可以去問當事人
而非網路上道聽塗說
山姆有名有姓
35大叔是誰?
""35大叔不是都說某人看到他會立正站好嗎?""
是在哪聽說的?
還是您無中生有?
山姆的發言
可是有對話記錄存檔的
我再看到這種造謠生事的發文
我會把照片與對話公布
到時 也麻煩把你看到的發文公佈出來
看是誰在搬弄是非
謝謝
挖洗"山姆叔叔"啦...
山姆叔叔3746 wrote:
Hi以下是我跟chc...(恕刪)
山姆叔叔,這是個公開的平台,您既然起了個頭,小索就接著發言
若網友們能從中獲得一些新知,我想這才是正面積極的態度

請問山姆叔叔測試剛性的測試:
同一輪組Ksyrium SLS 跟國外雜誌測試差8.66%; Ksyrium SR差 34.5%
為何有如此大的差異呢?
CHC說:"可能有5%",跟山姆叔叔"實際差8-34%";小索真的不解34%怎來的,盼你能給個答案

整段看下來,怎麼像在討論"扭轉剛性"

之前討論輪子側向剛性跟穩定性的相關性
但你貼"曲柄"跟"輪子"的左右側剛性差異??
輕輕一撥輪框就可以碰到剎車邊,但是曲柄要施多大的力氣才能有可視的位移呢?
應該先顧剛性弱的那個才是
不過山姆叔叔你的論點是:左右剛性愈接近愈穩定
以現今市面上的曲柄右腿的剛性遠大於左腿,小索建議你去開發一組:"SAMUEL超穩定曲柄"
只要把它把修改到穩定,以你的行銷實務能力,一定大賣


這句話小索超認同;但是一個側向剛性的測試有到34%誤差,是34%,這range會不會太大了點
其實公開讓大家看看,也可幫忙Debug…………沒什麼不好呀!
PS:小索至CHC做側向剛性測試時,可參觀、可錄影,有任何問題可當場提出,事後還可交流討論
相當的Open mind,期望山姆叔叔也能做到這點

CHC看到這句不覺得哪不對勁?
轉動慣量是物體的加速性,轉動慣量愈低,加速愈快
為何公路賽普遍用管胎輪,因為重量輕,轉動慣量就低,適合瞬習萬變的公路賽
要有基本的了解,才能推薦客人適合的輪組,這才是我們所應展現的"專業"
小索只是就目前看到的部分做個討論,如有冒犯還請見諒
最後稍微提醒一下,山姆叔叔"又"公開跟他人私下的討論信,不知有無徵得對方的同意呢?
good886 wrote:
山姆叔叔,這是個公...(恕刪)
1.曲柄是CHC回信所提出的說明 並非是山姆所說
2.樣品不同 即使是同型號 仍可能存在著數據差異
很久前我就說過
我取得的樣品都是車友提供 並非官方或全新品
我依照我的檢測手法實際測多少就寫多少
不會先去看過官方公布的數據然後再回來作採樣
另外 我測的數據並不會跟其他數據作比較
我只會跟自己的比 同一台機台測試 硬的或軟的不會顛倒
3.CHC所指的5% 是同樣品同時間同一個施力點 重覆測就已經有可能有5%的變異
所以""需重覆測試解決取得變異程度""((這裡意思指的就是同一個地方要多測幾次))
跟你提出質疑的地方是不同
而且CHC這篇回覆是在討論兩面測側向剛性的實驗
4.山姆叔叔"又"公開跟他人私下的討論信
請問你所指為何? 若是指CHC的回文
這是官方單位回覆 並非私人信件
5.從昨天開始進行剛性數據採樣討論
我發現網路上忽然有許多對我莫名的攻擊
都有提到你
希望與你無關
6.我一直強調你有你的經驗與想法
而我也有屬於我的經驗與想法
請你研究就專注自己的研究
無須強迫與你觀念不同的人來接受你提出的論點才是真切
試問 我若一天到晚網路上說你土砲說你實驗有問題
說你論述有問題 你又作何感想?
沒有交集的對談 你的發問 我沒興趣為你回答
請你停止
還有 我臉書早就封鎖所有跟你相關的資訊
所以我不會看到你的東西
既然你不喜歡也不認同我的研究
希望你也別一直來關注我
從你的用字當中 我可以清楚的感受到
你一直在關注我的動態
挖洗"山姆叔叔"啦...
只有必要之時才需要公布,不然應該當成私人信件。
政府公文也是有機密等級之分的,不是可以隨便公布的。
CHC的信件內容說明了一個事實,他們的說法看看就好XD
輪組剛性不重要? 瞎爆了,這應該不是肯定句。不過我可以當這e-mail沒被公布。
很多論述讓我覺得不可思議,不過我並非輪組專家,我就不特別評論為什麼
但5%這件事,如果從CHC講出來,我覺得會有點扯
側向剛性並不是什麼了不起實驗,但是看看mavic那精美的治具,多強大堅硬...
但看小索的網頁中,CHC的萬能試驗機看起來像是土木在用的,治具也跟mavic的差異很大...
5%的誤差看起來很合理,雖然可以多次測試用統計分析讓數據可能可以準一點
但一個這樣的單位,這種單純的實驗可以差異到5%,我覺得也是不可思議,
他們可以思考看看為什麼mavic載重施加點要用輪軸,可能會影響數據精準度
另外...
5%講得出口,他們不覺得有點羞羞臉?XD 至少用個MTS吧...
好啦,當我發廢文,CHC要怎麼搞我管不著。
但...不少土木系都有MTS了、更別說機械系...
至於實驗問題,我覺得還是要有個普世的標準比較好,畢竟側向剛性是個單純的試驗
各家之差就像CHC一樣,只是精準度的問題,5%可能還可以接受,
但就算在同一個實驗室內,也是多少會出現偏離很大的數值,這種數值會先被剃除
精準度就看財力的強度,這也是要有個限度...
我覺得小索的意思應該是這樣...
他認為你的試驗不但準度上出了問題,甚至標準跟別人不一樣。
那怎麼可以當成你的產品在數據上的呈現? 因為會不客觀...
你不能老是說這是我自己的試驗,我也做了很多其他大廠輪組,
我只有自己比較自己,跟其他家無關,可是消費者可能不這樣認為。
很簡單,假設今天有一個人想買小索或山姆的輪子,他要怎麼比較?
張飛是不可能打岳飛的,精準度問題歸精準度問題,
實驗的方法跟標準應該要有所一致,消費者才真的有比較的基準。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