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

碳纖結構分離經驗分享

是啊

先不論什麼材料也先不管好騎不好騎(不過...有一些公司超厲害,用比較低階材料做出超好騎的車 *咳嗽 Defy)

出事情... 賠得起... 以我做為消費者的立場,就是好公司

從生產工藝,供應鏈管理,設計管理乃至於失效模式分析(CFMEA>>DFMEA>>PFMEA),這些運作遠遠超過於那幾塊錢的材料錢,我比較自私的認為... 賠的起的公司才辦的到

騎車煞不住被垃圾車撞過的廢人路過


MishaShih wrote:
呃 我比較擔心鋁合...(恕刪)

mogwai403 wrote:
是啊先不論什麼材料...(恕刪)


呃...聽起來有掛XD

大大沒事吧...
沒掛,我只是最近很空虛,有點厭世

讓我出車禍的那個單車品牌有彌補我的痛(雖然是蘇州逆向垃圾車的錯),大公司還是比較讓人安心

但是我發誓,當時我瞄準的是保時捷

MishaShih wrote:
呃...聽起來有掛XD...(恕刪)
MishaShih wrote:
呃 我比較擔心鋁合...(恕刪)


又熱鬧了
路過留紀錄

看了一下樓上帶出的舊神文的解說
發現SIMON大跟其它幾位大大說的有道理阿
如果幾T的依據是"強度"
"燒解"這種破壞性方式得到的東西
材料性質被破壞 強度也改變
要再反證他真的有T1000真的是黑人問號了XD

身為一個土木系
其實就像我跟你說 今天拆房子 我把柱子打掉
把裡面的骨材和已經水化反應過的水泥粉撿一把給你
問你柱子本來是灌多少強度的混凝土一樣
很玄啊

Top-Secret wrote:
又熱鬧了路過留紀錄...(恕刪)


有專業素養,就很容易理解。


cch_hans wrote:
http://blog...(恕刪)


這篇文章是2010年的,那時候就說到一個重點


""T1000 材質(少數車廠1級車架會混用一些)
Tensile Strength理論值約: 700 kgf/mm2 =每平方公分承受70頓
2006-08 GIANT ADVANCED ISP1K 系列 T-800+T1000""

如果這篇這麼專業的文章為真,那原來2006年捷安特就在用T1000了阿~~
現在都2017了~難怪對岸一堆車架都狂打T1000了~
個人認為,你想在碳纖維輪組想稱王,只有一條路,你敢保證你全碳輪組(非管胎)下坡長時間一直急煞車不會燒框!你敢說這句你就贏了~
Jacklishen wrote:
這篇文章是2010...(恕刪)


70ton是fiber的應力

如果是跟EPOXY複合,約為30 ton/cm^2,其實還是相當高

http://www.toraycfa.com/pdfs/T1000GDataSheet.pdf

不過如果當時都有了,現在比較普及應該也是很正常的
車架價格不是這樣算的阿~車架廠買的是碳布,沒有人買Toray的碳纖維阿(除非車架廠自己泡Epoxy)~
碳纖維跟碳布要分清楚.一般都是算平方米的,不是論斤,因為碳纖維車架是用碳布貼合起來的.

還有,碳纖維車架貴的另一個原因其實是人工成本,你知道一隻車架要用人工研磨細磨精細多少次嗎?
我去過做機殼廠的碳纖維機殼現場,那環境真的是很恐怖
現場粉塵會讓你皮膚發癢,然後每天吸入很多碳纖維粉塵.(我稱為粉塵地獄,但是吸的是比較高檔的碳纖維粉)
碳纖維那麼硬,要拼命磨,屬於高勞力密集產業.
所以大廠幾乎都在大陸(但是大多都是台商),現在開始移到東南亞也很多~

當初做碳纖維機殼筆電,研究過拜訪華南很多碳纖維製品大廠.
其實很多你們以為的一級品牌車架,都是那些碳纖維製品大廠做的阿~
只是台灣一級品牌商不會跟你說他們也是找人代工車架而已.(不然你想想那個量多大,自己要開多大的粉塵地獄阿)
有些幫忙代工的碳纖維製品大廠賺到還在台灣上市上櫃了呢~
你們知道嗎?

改天來說說這些故事好了,不然大家還真的以為一級品牌都自己開碳纖車架廠自己生產車架阿~~
外發比例頗高~~

Jacklishen wrote:
車架價格不是這樣算...(恕刪)


因為粉塵的問題

碳纖維成型應該很早就以中國為主了

不過現在沒有CNC可以處理? 應該不難吧
  • 5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