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

高階車種與入門車種的速度差異(上坡部分而言)


xavier0107 wrote:
好器材一定有差,只是你究竟需不需要這些「些微的差異」?

想,就去買,買來自己實驗最準。


非常贊同。

器材上的差異,肯定對騎士有益,否則選手們不會斤斤計較於器材上。
只是自己在騎,若不是朝選手之路邁進,或是積極想要在個人能力上的突破(等等),是不是有必要”投資”在額外的器材上,應該見仁見智。

另外,版上車友提到使用某器材可提升多少的效能,個人以為,應該加入另一個變數:使用前與使用時,個人運動能力所提昇之程度。
意思是說,改用某較高階的器材,或許能讓騎士提昇10%的效能,但在使用不同器材的這段期間,該騎士的運動能力可能已經提昇5%,但該騎士並未注意到。

話說回來,如果口袋剛好有些閒錢,對單車運動也有一定程度的喜好,很容易就會加入敗家的行列。
所以,真的喜歡,就去換個輪組吧。(k3去過了,要來去達文西囉!)
i1334 wrote:
01現象: 勸敗文多...(恕刪)


這個好笑
但是肉呆發憤圖強卯起來練車的話
前途也是無可限量啦..
i1334 wrote:
請問各位前輩高階車種...(恕刪)

這一篇最有意思
個人覺得當然會有差,差很多(個人最常爬的路段來說
輪胎重量就有差,輪組重量也有差
輪胎重量總重差300公克就可以差個三分鐘左右
有後避震器車架可以差個五分鐘
在我看來高階跟低階的來比大概差在輪組
輪組越輕爬坡也就越快嚕其他大概差不了多少
我個人認為.沒有高檔車或入門車之分.因為人的需求不同.如果是志在比賽求名次.當然要用高檔車.因為職業的車手.有受過專業的訓練.輸出力和點.都優於一般人.高檔車輕量化.剛性大.穩定性佳.慣性好.輪組迴轉夠久....還有很多因素.都是專業車手的考量!也唯有他們才知道差異性!一般人去駕馭所謂高檔車.自身能力不夠的話.就如同"車比人凶"
能發揮的功效就普普.所以要先確定自己的目標去選車才是最重要的!當然也不是說一般人就不能擁有它.有的將它代表身分地位.好比有人開BMW.也有人開國產車.不是嗎!也有人將它當作收藏藝術品....等等.存屬個人喜好!
所以沒有所謂高檔車就是好車之說....能將一台車發揮它的功能.能帶你南征北討真正享受騎乘樂趣的車.就是一部好車.
我個人因為目標在長途挑戰.所以選擇G牌DEFY 2.當時許多車友問我為何不選購TCR.我回答都一把年紀了.怎能跟年輕小夥子比速度呢?光是體力/體能/和持續力就差一大截.TCR不是我的需求阿.平常騎車都是按照自己的能力騎車.也沒再管蝦咪回轉數.只聽見自己的心跳聲和喘氣聲.負荷過大就休息.每天這樣騎乘2小時.幾個月下來當然能力和體力會變好.此時原車配的廠輪我可以明顯感受到其剛性和順暢度的不足.在一次參加2010北宜聯賽後.我更是決定要更換輪組.所以才入手MAVIC KSYRIUM SL的輪組.來提升自己的能力.因為那是我的需要.在每個比賽中.我只求完賽.可以讓我騎騎停停拍拍當地的人文風俗和風景.感受一下比賽的氣氛.又想不要太累可以盡情享受騎乘樂趣.不要花了報名費.最後只留下殘念.那就太對不起自己的荷包了!我是在這種情形下才入手!所以先清楚自己的需求.畢竟不比專業車手.有廠商贊助.一般人樣樣都是要靠自己用小朋友來購買.而車商和零件商去賺進大把鈔票.升級配備還真的要三思阿.問問自己是否真的需要在下手."公路車真的是一條不歸路阿"!
不知道樓主有無聽過"補強不補弱"

越優異的器材,在優異的人身上更顯的差異性的存在感會倍增

換句話說!!腿力夠的人選用高階器材才會有明顯的差異性...

我的車友裡...鋁車換炭車說給我的差異性...只有"騎起來比較輕鬆"這個感覺而已!!
i1334 wrote:
高階車種(20萬以上),與一般入門車種(3-5萬)
...(恕刪)

3-5萬的公路車﹝7.x公斤﹞
肯定比20萬↑的登山車﹝9.x公斤﹞
還來的快

至於3-5萬的公路車﹝7.x公斤﹞與20萬↑的公路車﹝5.x公斤﹞比較
要問林寰澤、賴冠華
相信他們比賽絕對不可能騎3-5萬的車的
我大部分是在平路慢騎
騎高價車 (目前我的自組車L size 含卡踏 約7.3Kg, 花費: OOXX 無價 ) 的目的在 自爽而已

但是我不會瞧不起低價車,一定都會開心的跟路上其他車友打招呼
Jenhung wrote:
一台是prince(7.0kg) , 一台是system 6(7.3kg) ...(輪組為bora)
爬苗栗仙山 prince 快一分鐘
恕刪)



請問有比較過BORA板輪和鋁框
爬苗栗仙山 的時間和感覺嗎?
我目前有EURUS和Zipp404
不過Zipp404還沒爬過甚麼坡
我看武嶺也有人用Zipp404
以前爬仙山要35mins
最近練爬坡小有心得,
做出29' 56"個人成績
不過都是EURUS
下次想用ZIPP 404爬看看!

我只能說車的好壞真的差很多 其中以輪框及輪胎最為明顯
好的車在上坡路段加速與不好的車在上坡路路段加速差很大

有時在集團裡遇到上坡時車子的好壞就是關鍵喔~~~


但是還是要考慮到你的口袋 不要因為買車車 哦沒錢錢照顧家人喔~~
高階車種與入門車種,性能上一定有差,不過,就像我當初要買車時,車店老闆建議我說,你先買基本的就好,騎出興趣再買進階車種,因為…你現在騎不出入門車跟高階車的差別…

一萬塊以下的車跟3-4萬塊的車,我想每個人騎起來都會覺得有很大的差異性,但3-4萬塊的車跟十萬塊以上的車,就需要有點騎乘里乘經騎的人才會知道其中的差異性,二十幾萬的車跟三十幾萬的車,其中的差異性則是少之又少了,所以…常常聽到有些人說「你的車好軟哦,我上次騎誰的,他的車鋼性很好」只要聽到這些,我就覺得很好笑,因為我敢保證,大部份的人都騎不出什麼軟硬,什麼鋼性…說的一嘴好車的人佔大多數…

當然,我也是個新手,進入公路車的世界兩年多,累積一萬多公里,還算菜鳥,但是也慢慢的瞭解到當初老闆為什麼建議我先買入門款,騎出興趣再換車的原因。因為…我真的是到最近才體會到車的軟硬跟材質的差別。

我不說理論,不說那種只有自己知道的感覺,我直接用實例來說明,我一開始買的入門車是FUJI ROUBAIX PRO符合你所說的3-4萬入門款,我用這台車騎半天岩(從啟明路出發走大雅路)的時間大概是42-43分左右,然後跟朋友借了一組MAVIC COSMIC SLR鋁框板輪,時間進步到39分30秒左右,比原來的NOVATEC JETFLY快了約3分鐘,後來因為嘉義有間車店舉行BH G5試乘活動,我借了G5加上MAVIC的板輪,時間再進步到38分30秒左右。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差最多的,並不是車架,而是輪子,換輪子可以進步約三分左右,事實上MAVIC COSMIC SLR這組板輪,並不是爬坡輪,不過即使這樣,就比我原廠附的JETFLY好騎很多,從一萬左右的輪組換到6萬左右的輪組,可以進步3分鐘,但從複合式車架換到全CARBON的環法一級車架G5,才進步了一分鐘左右,以上這所有的測騎都是我自己測試的,可能每天的身體狀況不一定完全一樣,但應該相去不遠

我不會跟你說車不是重點,勤練才是王道這類的話,因為相同實力下,車真的有差,不過這種差異,你需要累積一定的里程你才體會的出來,如果你現在要買車,我會建議先買入門款就好(105以上,3-4萬左右)騎出興趣當然好,買進階的車,但如果騎一陣子發現其實只是一時的衝動,也沒關係,至少不會花了1-20萬買台車,到後來才發現根本沒那麼大的興趣
  • 1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