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

碳纖結構分離經驗分享


cch_hans wrote:
http://blog...(恕刪)

增廣見聞
受惠+1
cch_hans wrote:
http://blo...(恕刪)

這篇不錯 增廣見聞 受教了
比某些[ 碳纖材料界前輩 ]講得清楚很多

cch_hans wrote:
http://blog...(恕刪)




這篇文章2010在mobile01 單車版同步放送過

可惜不明原因 主文已刪 只剩下討論串



一步接著一步!

cch_hans wrote:
http://blog.xuite.net/dnalvqrq/wretch/101221110-%E7%A2%B3%E7%BA%96%E7%B6%AD%E7%9A%84%E5%9F%BA%E6%9C%AC%E4%BB%8B%E7%B4%B9(%E6%83%B3%E5%B0%8D%E7%A2%B3%E7%BA%96%E7%B6%AD%E6%9C%89%E6%9B%B4%E9%80%B2%E4%B8%80%E6%AD%A5%E4%BA%86%E8%A7%A3%E7%9A%84%E5%8F%AF%E4%BB%A5%E5%8F%83%E8%80%83%E4%B8%80%E4%B8%8B)
趁著追這棟樓也多少吸收了點知識,算是不錯的收獲.......



連結的文中提到:
"如果加上樹脂的最後成品(樹脂較便宜,碳纖/樹脂重量比大概6:4)
T700材料成本價格大概1公斤12美金左右"

所以一支800~900克重量的T700車架, 其碳纖材料成本(加上邊角料), 可能也就在20美金上下(600台幣).
跟市場上動不動就好幾萬台幣的售價相比, 材料成本根本就是零頭啊!!!

z23157 wrote:
連結的文中提到:'...(恕刪)

長知識了,我覺得比較有趣的是這一段

以自行車來說,T1000強度雖高,但絕對無法整車都用T1000,
而M60J模數雖然頂天,也是絕對無法整車都用M60J的碳纖維。


只是過客1205 wrote:
這篇文章2010在mobile01 單車版同步放送過
可惜不明原因 主文已刪 只剩下討論串...(恕刪)


這位作者(清風)文章某天被刪文,
咳咳...自己刪自己寫過的文,
部落格裡刪得一乾二淨,
是否被關切導致就不亂猜。

不過後來強國某些聊碳纖網站,
有清風兄的風格(寫法)。
我只能說之前輪組事件
已經對他印象大打折扣
論實作是很厲害但專業人品不恭維
提不出的就搞玄學
不然就是不回應甚至反嗆網友~
找來的一些資料有些是錯誤的~
被一些更專業的編輪師打臉~
還會腦羞到對方粉絲團嗆聲

側剛性過程也沒任何錄影~
第三方剛性測試跟自身測試治具也是差很大~
難怪有人說他是用信仰編輪~~




dean720721 wrote:
我只能說之前輪組事...(恕刪)



我作實驗或實作都是有圖有數據有作品也會分享
相信有在看我文章的人都知道
在這就不一一說明
剛性實驗我一組輪組測試耗時至少30~40分鐘(光側向)
所以我無法只是放其中一段過程給大家看 因為那不是我實驗的全部

我自己建立的剛性資料庫
是很多車友陪我一起作的
相信沒有人花這麼多的心思作這種笨事
只為了研究剛性數據對輪組表現的因果關係
請你不要再任意的質疑

你不相信我是你的選擇我不會說甚麼
但請不要網路上抹黑攻擊
你要推崇你喜歡的編輪師
請你去別的地方指名道姓宣傳他的好
這樣比較有意義

挖洗"山姆叔叔"啦...
山姆叔叔3746 wrote:
我作實驗或實作都是有...(恕刪)


Mr.山姆兄您好,在下有個外行疑問想請教,最近火熱討論的T1000,T800,T700等碳纖維材質,除了重量外,一般使用者感受得出其中的差異性嗎?

豪1979 wrote:
Mr.山姆兄您好,...(恕刪)



車架跟輪組都是看整體結構的設計
碳布疊層方式與使用的比例千變萬化
這部分不是我熟悉的領域
無法為你解說

不好意思

挖洗"山姆叔叔"啦...
  • 5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