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要感謝閱讀小弟的分享文,以及有作回應的各位車友大大們喔

騎乘上還可以適應目前的設定,不過透過網路分享的回應來看,的確發現是有地方需要作調整,以下是自己的想法:
1.坐墊位置:
座墊的後移位置好像是有點太後面了,說也奇怪,剛牽回去時候並不會那麼後面,直到裝上做墊包騎乘後,就跑在很
後面的位置啦.可能的話,會自己先往前做調整到剛牽回來時候的位置.
2.座管高度:
目前BB-座墊中心長度為69.2cm,騎乘上左膝蓋還能夠適應,陸續會先試著在往上調整0.5cm試試看,不過,這部
分不敢自行作調整,因為怕把座管給鎖壞掉.(手邊沒有扭力板手)登山車鋁管快拆管就很敢用力鎖下去.
3.前叉墊圈:
這部分在網路上可以討論的很熱烈呢,看起來還真的蠻像是長頸鹿呢,這裡自己有幾個想法:
3.1 墊圈拿掉2個1cm,降低2cm.
3.2 當墊圈拿掉後,試著把龍頭反裝,才不至於因落差大而造成騎乘上的不適應.
4.龍頭長度:
至於是否要更換成10cm還是維持9cm,這部分就無法拿捏嚕,不知道換成10cm後,騎乘上會不會太趴說,倘若要更
換龍頭的話,不知道墊圈與座管高度之間設定的調整又為何?
5.手把位置:
網路上有車友提到,手把位置稍高,變把位置稍低,這部分也會試著做調整!在想會不會是因為一開始設定為握上把
關係呢?倘若是針對握下把位置作設定的話,有可能會達到握上/下把都舒適的設定嗎?
6.外管裁剪:
當更動墊圈或龍頭的話,外管設定上應該也是要有所變動吧?
7.調整時間:
在跟店家約個時間會去做調整並相互討論,以身體狀態作判斷,看先從哪方面著手.
不好意思,讓大家提出許多的問題喔.不過,也因為有大大們無私的分享,才能使位置到較佳的設定喔.
希望各位的見解除了能幫到小弟外,也能夠幫上其他與小弟有同樣問題的車友們喔.
每個人的身體柔軟度都不依樣....所以我覺得設定值只是....標準的....參考依據
並不是每個人都偏向競賽設定.......所以都有各自的考量點..我比較偏向舒適
我個人從登山車轉換公路車....也需要時間來適應...調整最佳跟最舒適的騎乘角度
車架跟組裝的設定問題......我想每個人見解都不同吧....當然01的前輩說的都有道理
但車主本身的考量(膝蓋有傷.龍頭墊圈預留)...這些也要考慮進去...
那相對會影響.....車架組裝設定........
哇是..小陳....騎車的樂趣是享受悠哉迎風的生活跟完成自我設定的目標...加油吧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