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

有關輪組。勢力即將轉換,由邪惡轉為正義。

liutuanee wrote:
xavier0107...(恕刪)

大師快別開玩笑了
兄...我怎麼敢擔當得起...


恩!有看到了!

嘿啊!我也覺得有機會可以試試看自己動手樂趣無窮。
xavier0107 wrote:
大師快別開玩笑了兄....(恕刪)


台北市編輪組有名的店家很多
比如說K3(老字號了、大家都聽過)
-----xavier0107兄也是它的客人
達文西(新近崛起的店家)
應該和K3也有一定的淵源
(至少之前有人是從那出來的)
公館阿綸----它的登山車很有名

至於網路上談編輪的就更多了
比如這篇的----山姆大叔、GOOD886
或是部落格主---OMYLIFE、南方流浪客

我想xavier0107兄如果想學應該不乏有可以教的人
也很期待有機會看到兩位的創新作品
刪刪刪刪刪刪刪刪刪刪刪刪刪刪刪
sarion wrote:
劉爺可能誤解的有點嚴...(恕刪)


原來如此啊,我一直以為K3有教他的徒弟們編輪哩
說實在雖然去過那兩次,從來沒有找K3編過輪
(當年登山車的輪組,我是請阿綸編的)
感謝SARION兄提供了一個正確的訊息
thor wrote: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16&t=1051212&p=3#11931684
1265的在這裡會看更清楚


如果是這篇文章中的這張照片...



這是個2 by 2 的Race lace後輪,看不出有什麼獨門研究之處...不好意思...

至於一切的種種特殊編法~以前我都有畫過,後來度爛被大家抄來抄去然後對外行人冒充大大
就通通刪掉了~

Race lace是幾十年前的一種流行編法,當時的人想太多以為鋼絲通通從外往內穿可以有某種空氣動力效果。後來發現沒啥屁用就放棄了一陣子。後來又有人想到為了解決後輪兩側鋼絲張力不平均的問題,如果把非傳動側通通作Race lace,可以降低非傳動側的碟型深度(Disc depth)。所以才會又有人拿出來用。

不過傳動側通通內穿外~這可能是我程度太淺了,看不懂為何要這樣做。唯一的理由可能是為了在編2 by 2的傳動側時怕在靠近花鼓耳這邊很難交疊鋼絲就給他通通來個內穿外。

我所能想到2 by 2的唯一好處,就是....比較花俏,並沒有神秘到鬼哭神號的地步

另外~ 2 by 2用在較少鋼絲的輪組上,本來就是注定要出問題的。也許請原編輪者重新考量這樣編法是否妥當。當然就我個人來講,如果是自己編來騎好玩的是無所謂啦。

可能是我道行太淺了也不一定
ohmylife wrote:
如果是這篇文章中的這...(恕刪)


某些觀點的話是對的

某些我就無法認同

至於為什麼這麼做你可以多想一點

以我來看你們還有疏漏分析的地方
刪刪刪刪刪刪刪刪刪刪刪刪刪刪刪
sarion wrote:
所以您應該對於這個邪...(恕刪)


那我請問您對於這輪組的結構穩定分析為何?

結構效率?崩壞臨界值?

鋼絲構材有效長度?

可收斂最高精度?

結構互置影響?

感謝您的指教!
平心而論~~這組輪爬山是真的好用啦,不過那是相對於我另一組rs10來說,
因為我今天把1265寄回去處理,裝上一陣子沒用的rs10,
今晚爬完山路感覺特別明顯,rs10那重拖的感覺,抽車不知是沉還是軟,
讓我今晚爬的特別累,明明我今天的速度用1265騎還算輕鬆寫意,
但今天的rs10讓我感覺又像換一台不太好騎的車了,只能說習慣是很可怕的事,
一旦胃口被養大了就很難習慣回來

這輪組雖然定位在登山輪,但其實一般有在練迴轉速的平路要騎到30-35也不算難,
如果不是比賽綜合地形的話,我覺得是真的夠用了啦,
不過最近又開始想買一組38MM的版輪來玩玩平路,
只能說~~人的慾望是無窮無盡阿
  • 1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