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3盤的壞處是?

我嘗試了53/39/30+12/27的組合
僅超過1

可能在下太龜毛了!
在下使用後
認為去挑戰原廠建議絕非明智!
上大盤無法滿意!

或許
這是就是為什麼
在sram10速大飛問世之前
一些小廠開發的10速大飛都是12開頭的吧?
後變齒容……

這個我到真的沒想過,也不是很懂,但照字面的意思來想
如果是這樣的話,三盤如果是50/39/30,那是不是大盤差了20齒
如果照agassi0826大大說的「洗馬路大部分的GS公路車後變齒容,最多應該只有支援到37齒」
那麼飛輪還有17齒可用
這樣的話是不是用11-28的飛輪也沒問題呢?

我是不太懂「後變齒容」
如有說錯請糾正

agassi0826 wrote:
這一篇討論的火氣還真...(恕刪)

不太能接受你的說法,如果你說的容齒理論是對的那我是不是該向捷安特求償,因為它配給我的就是50-39-30配12-27而且還順的很,至於大家所在乎的重量,會因為幾百克的差異讓肉腳變勇腳嗎.
兩盤三盤真的沒什麼好爭的,各人依據自己的腳力喜好選擇適合的大盤即可,無須在乎別人的眼光及無法讓你變勇腳的重量差距!
...............
(50-30)+(27-12)=20+15=35

我真的不知道您在想什麼

實在不知道某些人這麼在意這個討論串
到底是有沒有仔細看其中的回應
又是否有去爬過去的舊文
態度似乎根本不想討論
還不如簡單俐落打一句"老子爽!"更痛快俐落

無論支持ct還是支持3盤
開口重量閉口也是重量
小弟自己用過3盤和壓縮
我只能說
重量不過是一個小小缺點
有更多缺點
但是三盤對我而言是必要之惡
原因並不只夠輕齒這麼簡單

要夠輕齒兼顧輕量和上檔速度,又要用原廠搭配
可以去用campy的ct盤+13/29
跟30/27所差不遠了
但是涉及問題更廣
小弟覺得很多人沒耐性看"肋肋長"的故事
故不多言
agassi0826 wrote:
這一篇討論的火氣還真...(恕刪)


我發表自己的感想也中槍啊
能否請你不要認為別人在針對你,再來自己對號入座行嘛?
01版上奇怪的批三盤言論早就出現過N次了,我才懶的去針對任何人.


我文中也沒提到"三盤車的後變最大能用到多少T的飛輪"
(國內還有人比賽車用到32T的咧,不過這種超齒容的規格不在議題中,所以我沒拿來扯)


再來,齒容的問題:
如你所說,以SHIMANO的規格為準再加上OG-1070.

CT+SS:

除了7900的後變外,剩下的短腿後變原場建議齒容為29T
再來,大多數CT盤的規格為50/34.
(50-34)+(28-11)=16+17=33
33-29=4
咦?好像超更大嘛?
也沒聽到使用者有啥抱怨.

TRIPLE+GS:

52-39-30
(52-30)+(28-11)=22+17=39
39-37=2

50-39-30
(50-30)+(28-11)=20+17=37
37-37=0

所以你的邏輯是:"1.21和1.07沒差"或"三盤不行,而CT盤超齒容去使用就沒問題"囉?
我想應該不是吧?

今年的7900把SS後變的齒容增加到了33齒,也推出了11-28T的飛輪,而SHIMANO下一季的Ultegra 6700系列中,更是把三盤和11-28的飛輪都納入了產品線中,其中給三盤用的GS後變齒容更是增加到39齒.


我現在用的是6600的三盤系統,如果這位大哥你還是對"超一點點齒容之下使用三盤"有疑慮的話,你也可以送小弟我一顆11-28的OG-1070,我來用給你看如何?

絕大多數人都喜歡拿50-34+11-28的超齒壓縮盤組合去和52-39-30+12-25的標準內三盤組合比較齒比輕重.
我真的不瞭意義及標準何在?
三盤的價值又不是在最輕的齒比數.
在相同條件下(11-28)
三盤車甚至可以用更少的齒差去達成更輕的齒比,
三盤車不只是多了一瓶600C.C.礦泉水5分之1的重量,還多了足足10速可以運用.
也許對喜歡短程爬山的人,CT盤和28T的飛輪就足以.
但我不認為,對尋常的使用者,在長程,地型又起起伏伏之下,少那一點點重量卻也少了10速的雙盤車,與有30速可供選擇的三盤車相較,有輕鬆到那裡去.

我個人使用3盤,不過,下一台車我也會考慮使用較簡潔的雙盤系統,但我不會去批判說雙盤有什麼缺點,因為這樣的行為非常奇怪.
廠商不是笨蛋,不同需求有不同的產品可供選擇,不過就是這麼簡單的事.
Shimano 中腿 (GS) 後變允許最小齒 11T,最大齒 27T,後齒容 16T (27 - 11),全齒容 37T

37 - 16 = 21,而 Shimano 所推出的三片式齒盤都是 50-39-30,差距只有 20T,20 < 21,可
也就是說,「Shimano 三盤 + 11-27T 飛輪 + Shimano 中腿後變」的組合完全符合規範
※重點在於 Shimano 的三片式齒盤的最大齒只有 50T,所以差距就不會那麼大
 如果你的三盤的最大盤是 52T 或以上,那飛輪範圍就無法 11 ~ 27 通吃了

但 Shimano 又說了,中腿後變接受 22T 的前齒容
37 - 22 = 15,也就是說當使用 52-xx-30 的齒盤時,飛輪的範圍就只能 11 ~ 26,或 12 ~ 27
※如果飛輪範圍想 11 ~ 27 通吃,甚至想使用 11-28 飛輪,那麼三盤大小齒差距必須縮小



總結:F + R = 37
1. 以 R 為主,且令 R = 16 (= 27 - 11),則 F = 21 (= 51 - 30,即最大盤最大只能用 51T)
1a. 欲使用 11-28 飛輪 (R = 17),則最大盤最大只能用 50T (37 = F + R = F + 17 = (50 - 30) + 17)

2. 以 F 為主,且令 F = 22 (= 52 - 30),則 R = 15 (= 27 - 12 = 26 - 11)
2a. 欲使用 53-xx-30 齒盤 (F = 23 -> R = 14),則飛輪範圍:11 ~ 25 或 12 ~ 26 或 13 ~ 27

3. F 或 R 有一個超限,則另一個勢必犧牲,很簡單的道理
請問Shimano有沒有說,三盤主要是應用在什麼情形下

齒比輕,齒比輕綿密,還是沒有特別註明應用在什麼情形下

只要在齒容範圍內就可以用,小弟是覺得原廠設計一項產品

一定有其設計的理念
BB-64 WISCONSIN wrote:
我發表自己的感想也中槍啊不知
能否請你不要認為別人在針對你,再來自己對號入座行嘛?
01版上奇怪的批三盤言論早就出現過N次了,我才懶的去針對任何人.


我自己說過的話,我敢說敢當
如果您針對的不是我
我為我自己對號入座,並回覆一些抱怨性的言語跟您鄭重的道歉
真的不好意思,希望您見諒


不過如果您願意的話,可否說明一下這邊的"你們"指的是誰
BB-64 WISCONSIN 文章編號: 11557790 文章日期: 2009-04-22 14:32 wrote:
(恕刪)...
我想你們大概都比SHIMANO的設計師還高竿!
...(恕刪)

我是因為看到這句,所以才有火氣上來,看起來也像是有特定"針對"的對象
當然,不願意說明的話也沒關係
您已經請我不要對號入座,我想我應該不包含在這"你們"裡面了


BB-64 WISCONSIN wrote:
我文中也沒提到"三盤車的後變最大能用到多少T的飛輪"
(國內還有人比賽車用到32T的咧,不過這種超齒容的規格不在議題中,所以我沒拿來扯)


我會提到 "我前面說到的是後變齒容,不是後變可以上的飛輪最大齒"
是因為您上一篇的發言
BB-64 WISCONSIN 文章編號: 11557790 文章日期: 2009-04-22 14:32 wrote:
(恕刪)...
給三盤車用的長腿後變在設計時,早就把齒容的問題給考慮進去了.
SHIMANO原廠的零件規格說明中,也駐明原廠生產的27T飛輪是可容納的使用範圍.
就算是壓縮盤使用者愛扯來跟三盤比較的SRAM那一顆OG-1070 11-28,要裝上三盤使用也沒啥問題.
你們能用的,三盤車也能用!
...(恕刪)

我的理解是您以 "也駐明原廠生產的27T飛輪是可容納的使用範圍"這句話
來說明三盤上11-28沒問題,也符合原廠規格
所以才回覆 "我前面說到的是後變齒容,不是後變可以上的飛輪最大齒"
來表示我先前提的是齒容,不是最大飛輪齒數


BB-64 WISCONSIN wrote:
再來,齒容的問題:
如你所說,以SHIMANO的規格為準再加上OG-1070.

CT+SS:

除了7900的後變外,剩下的短腿後變原場建議齒容為29T
再來,大多數CT盤的規格為50/34.
(50-34)+(28-11)=16+17=33
33-29=4
咦?好像超更大嘛?
也沒聽到使用者有啥抱怨.


既然使用CT盤要撘大齒飛輪
我就會選擇使用GS後變
不曉得BB-64 WISCONSIN兄有什麼原因,必須將這假設執著在SS後變

BB-64 WISCONSIN wrote:
TRIPLE+GS:

52-39-30
(52-30)+(28-11)=22+17=39
39-37=2

50-39-30
(50-30)+(28-11)=20+17=37
37-37=0

所以你的邏輯是:"1.21和1.07沒差"或"三盤不行,而CT盤超齒容去使用就沒問題"囉?
我想應該不是吧?


的確不是
因為我從沒想過CT盤需要暴齒容使用,因為我一直很直覺的認為撘GS後變即可


BB-64 WISCONSIN wrote:
今年的7900把SS後變的齒容增加到了33齒,也推出了11-28T的飛輪,而SHIMANO下一季的Ultegra 6700系列中,更是把三盤和11-28的飛輪都納入了產品線中,其中給三盤用的GS後變齒容更是增加到39齒.

這對三盤用戶是一大福音
甚至對登山車飛輪愛用者也是一大福音,雖然也是破原廠規格使用


BB-64 WISCONSIN wrote:
我現在用的是6600的三盤系統,如果這位大哥你還是對"超一點點齒容之下使用三盤"有疑慮的話,你也可以送小弟我一顆11-28的OG-1070,我來用給你看如何?害羞

我之前回覆的任何文字內,對暴齒容使用沒有提到有任何的疑慮
僅有提過哪種狀況會是暴齒容使用,不在討論範圍內
不曉得BB-64 WISCONSIN為何會有這樣的想法
既然假設不存在,我也不用考慮您提的 送您OG-1070

要看暴齒容使用的話,也不需要您表演,我看過很多了
說到這
還看過車友惡稿 52-42-30 撘 11-32九速 用MS公路長腿
大對大時已經崩到超緊,鏈條也必須比正常還要短一點
這樣暴太多使用,就會有疑慮了


BB-64 WISCONSIN wrote:
絕大多數人都喜歡拿50-34+11-28的超齒壓縮盤組合去和52-39-30+12-25的標準內三盤組合比較齒比輕重.
我真的不瞭意義及標準何在?
三盤的價值又不是在最輕的齒比數.
在相同條件下(11-28)
三盤車甚至可以用更少的齒差去達成更輕的齒比,
三盤車不只是多了一瓶600C.C.礦泉水5分之1的重量,還多了足足10速可以運用.
也許對喜歡短程爬山的人,CT盤和28T的飛輪就足以.
但我不認為,對尋常的使用者,在長程,地型又起起伏伏之下,少那一點點重量卻也少了10速的雙盤車,與有30速可供選擇的三盤車相較,有輕鬆到那裡去.

我個人使用3盤,不過,下一台車我也會考慮使用較簡潔的雙盤系統,但我不會去批判說雙盤有什麼缺點,因為這樣的行為非常奇怪.
廠商不是笨蛋,不同需求有不同的產品可供選擇,不過就是這麼簡單的事.


這邊我就一起回覆
我本身並不是一位 ANTI-TRIPLE
我在別的討論串也有提到,齒比的搭配需要依照個人的狀況來選擇
三盤較CT盤有齒比較密的優點
在某些組合下,三盤較CT盤有更重最重齒比的優點
在某些組合下,三盤較CT盤有更輕最重輕比的優點
但是三盤較CT盤也有重量較重的缺點,不管這缺點能否被克服
但是三盤較CT盤也有變檔較繁複的缺點,不管這缺點能否被克服
但是三盤較CT盤也有調整較繁複的缺點,不管這缺點能否被克服

這些優缺點就是擺在眼前
就算缺點能被主觀條件克服,在客觀衡量上,他仍然是缺點
在主觀的使用上,選擇哪種,就必須依照個人的狀況來選擇
沒有哪一種是一定最棒的,至少在目前

我會在這篇討論串回覆,純粹是想回覆gianxxxxx兄的發言
說明三盤在"輕鬆"上,不見得絕對討的到便宜
因為必須考慮到後變齒容的問題
沒有任何反三盤的想法在其中
您要用哪種盤,也不關我的事






gianxxxxx wrote:
後變齒容……

這個我到真的沒想過,也不是很懂,但照字面的意思來想
如果是這樣的話,三盤如果是50/39/30,那是不是大盤差了20齒
如果照agassi0826大大說的「洗馬路大部分的GS公路車後變齒容,最多應該只有支援到37齒」
那麼飛輪還有17齒可用
這樣的話是不是用11-28的飛輪也沒問題呢?

我是不太懂「後變齒容」
如有說錯請糾正


您的算法沒有錯









agi829 wrote:
不太能接受你的說法,如果你說的容齒理論是對的那我是不是該向捷安特求償,因為它配給我的就是50-39-30配12-27而且還順的很,至於大家所在乎的重量,會因為幾百克的差異讓肉腳變勇腳嗎.
兩盤三盤真的沒什麼好爭的,各人依據自己的腳力喜好選擇適合的大盤即可,無須在乎別人的眼光及無法讓你變勇腳的重量差距!

我沒有什麼 "容齒理論",這是洗馬路原廠規格,上原廠網站查就查的到
如果您要向捷安特求償,我不會阻擋,那是您的權益
但是如果您用的是GS的話,請不要牽扯到我
我怕捷安特跑來找我說 我不會算數
沒超齒容,我不曉得要求償什麼
我也沒說幾百克的差異讓肉腳變勇腳
一切請回到我回gianxxxxx兄文章的前因後果







Stallings兄的說明真的是詳細多了
而且也不會引起紛爭
看來我要還是要多學習學習....
agassi0826 wrote:
我自己說過的話,我敢...(恕刪)


你反不反三盤對我來說,一點都不重要,我一點都沒興趣知道你是如何想的,我也不管別人說什麼,我知道我自己需要用什麼,相信你自己本身也是有自己的一套見解,不是嘛?

所以說,你要用你自己那一種雙盤與GS後變之流的稀有配法,那是你的自由我管不著.

不過還是請你去找一台原廠出廠規格即為:

CT盤+GS後變的產品,
讓我拜見一下如何?

我只是就市場上常態的產品規格論述.

依照你的邏輯,我也可以去找一個登山車的長腿後變,再說這是我直覺三盤超齒容可以用登山車的長腿後變來克服.

我文中也早就說過,32齒那一種特殊的配法,完全是特殊規格,所以不提及,你卻又要扯說你看過啥大對大之OOXX噫噫啊啊,我實在是不懂你的重點是什麼?

三盤車完全不用去做你所謂的超齒容搭配,或來一個怪怪的後變就能兼顧密齒比及CT盤很哈的輕齒比,這就是三盤的真締.
52-39-30個盤間的齒差是13和9,再來一個12-25,齒差也才13

對於那一種:
前齒差16齒,後齒差17齒,公路車密齒比蕩然無存的配法,捨SS短腿的簡潔去使用變速較鈍一些的GS後變來達成你要的齒比,你能滿意就好,這你家的事,因為我這輩子都不會去這樣弄.
你認為的優點,轉個方向,對我來說是缺點.

至於你喜歡咬著不放的那些所謂,重量較重的缺點,變檔較繁複的缺點,調整較繁複的缺點.
跟雙盤系統相較,的確是這樣,我自己在使用三盤,我完全不否認,不過老實說,這些問題根本對使用上不會有困擾.
不過也許這些雞毛蒜皮的事對凡事都過敏的人很會痛苦.(我在此聲明,我沒影射任何人,有心人請勿又自行對號入座.)

因為再轉個方向,我也可以說:
CT盤平路登山兼顧的設計是齒比差距大,簡潔的齒比範圍是段速不足,換來的結果是僅省下那一點點點點點的重量.
不過上述的缺點,轉過來卻也是優點,相信CT盤的使用者也是用的很開心.

我也一直在說,CT和TRIPLE是不同的東西,根本就不能拿來混為一談,不過還是有很多人喜歡拿香蕉和蘋果來比較.
套入這個討論串的某些羅輯我可也以說:

香蕉鉀離子多,吃香蕉可以預防抽筋.
香蕉的鉀離子雖多,不過香蕉太軟沒口感,
不過蘋果比較香,比較脆,而且也有鉀離子.
雖然不及香蕉多,多吃幾就顆幾就可以吸收到跟香焦一樣多的鉀離子.
所以吃蘋果也是可以和香焦一樣,達到預防抽筋的效果.
相較之下,吃蘋果也可以預防抽筋,香焦和蘋果比較起來,好像沒有優勢.
我只能說,喜歡吃蘋果,捧蘋果,卻又要拖香蕉下水,這就是某些人的邏輯,香蕉還真可憐.




說真的
參與這篇討論串,真的讓我自信心受損
原來我的表達能力這麼差
總是沒辦法讓對方了解我要表達的重點

沒有人在貶低三盤或CT盤
只是目前這兩樣東西就是各有優缺點
能克服缺點,自然能掌控優點
各自當然按照自己的條件去選擇


BB-64 WISCONSIN wrote:
你反不反三盤對我來說,一點都不重要,我一點都沒興趣知道你是如何想的,我也不管別人說什麼,我知道我自己需要用什麼,相信你自己本身也是有自己的一套見解,不是嘛?

是的沒錯,我無意去改變你對三盤跟CT盤的看法
我們就只是在這討論串參與討論不是嗎?
大家互相說出自己的看法而已,我無意改變你


BB-64 WISCONSIN wrote:
所以說,你要用你自己那一種雙盤與GS後變之流的稀有配法,那是你的自由我管不著.

不過還是請你去找一台原廠出廠規格即為:

CT盤+GS後變的產品,
讓我拜見一下如何?

我只是就市場上常態的產品規格論述.



既然如此
以您的邏輯,是不是可以請您去找一台原廠出廠規格即為
CT盤 + 11-28飛輪 + SS後變的產品,
讓我拜見一下如何?
因為您說您是就市場上常態的產品規格論述,那我想下面您提的例子應該是常見的囉??
BB-64 WISCONSIN 文章編號: 11565298 文章日期: 2009-04-22 21:32 wrote:
恕刪...
CT+SS:

除了7900的後變外,剩下的短腿後變原場建議齒容為29T
再來,大多數CT盤的規格為50/34.
(50-34)+(28-11)=16+17=33
33-29=4
咦?好像超更大嘛?
也沒聽到使用者有啥抱怨.
恕刪...

不能您舉例的時候,就可以想到就舉例
我舉例的時候,您就要質疑我所謂的 "市場常態"
這不太合理吧



BB-64 WISCONSIN wrote:
依照你的邏輯,我也可以去找一個登山車的長腿後變,再說這是我直覺三盤超齒容可以用登山車的長腿後變來克服.

當然可以
我相信板上有車友這樣搭配


BB-64 WISCONSIN wrote:
我文中也早就說過,32齒那一種特殊的配法,完全是特殊規格,所以不提及,你卻又要扯說你看過啥大對大之OOXX噫噫啊啊,我實在是不懂你的重點是什麼?

我這段話的前面有提到,順帶一提
我的重點只是要表達 你想要表演爆齒容給我看要求 就不用了
爆齒容的例子,我看很多了
這就是我要表達的重點

另外 "OOXX噫噫啊啊" 這段話我看起來,有種被訕笑的感覺
希望您能尊重我發言的內容
希望如果要繼續討論的話,大家都能和平理性
盡量避免情緒的言語

BB-64 WISCONSIN wrote:
三盤車完全不用去做你所謂的超齒容搭配,或來一個怪怪的後變就能兼顧密齒比及CT盤很哈的輕齒比,這就是三盤的真締.
52-39-30個盤間的齒差是13和9,再來一個12-25,齒差也才13


這跟我上篇回覆中的 "三盤較CT盤有齒比較密的優點" 不是一樣嗎?
如果您覺得不一樣,那我再說明一次
我同意您的這點看法



BB-64 WISCONSIN wrote:
對於那一種:
前齒差16齒,後齒差17齒,公路車密齒比蕩然無存的配法,捨SS短腿的簡潔去使用變速較鈍一些的GS後變來達成你要的齒比,你能滿意就好,這你家的事,因為我這輩子都不會去這樣弄.
你認為的優點,轉個方向,對我來說是缺點.

OK....
我上篇回覆也有說
這些優缺點就是擺在眼前
就算缺點能被主觀條件克服,在客觀衡量上,他仍然是缺點


BB-64 WISCONSIN wrote:
至於你喜歡咬著不放的那些所謂,重量較重的缺點,變檔較繁複的缺點,調整較繁複的缺點.
跟雙盤系統相較,的確是這樣,我自己在使用三盤,我完全不否認,不過老實說,這些問題根本對使用上不會有困擾.
不過也許這些雞毛蒜皮的事對凡事都過敏的人很會痛苦.(我在此聲明,我沒影射任何人,有心人請勿又自行對號入座.)

我再複製我上一篇的話
如果您還是只看到我說三盤客觀缺點的部份,而忽略我也有指出CT盤缺點的部份的話
那我真的不知要怎麼表達,才能讓您知道我的意思

agassi0826 wrote:
三盤較CT盤有齒比較密的優點
在某些組合下,三盤較CT盤有更重最重齒比的優點
在某些組合下,三盤較CT盤有更輕最重輕比的優點
但是三盤較CT盤也有重量較重的缺點,不管這缺點能否被克服
但是三盤較CT盤也有變檔較繁複的缺點,不管這缺點能否被克服
但是三盤較CT盤也有調整較繁複的缺點,不管這缺點能否被克服

這些優缺點就是擺在眼前
就算缺點能被主觀條件克服,在客觀衡量上,他仍然是缺點
在主觀的使用上,選擇哪種,就必須依照個人的狀況來選擇
沒有哪一種是一定最棒的,至少在目前


BB-64 WISCONSIN wrote:
因為再轉個方向,我也可以說:
CT盤平路登山兼顧的設計是齒比差距大,簡潔的齒比範圍是段速不足,換來的結果是僅省下那一點點點點點的重量.
不過上述的缺點,轉過來卻也是優點,相信CT盤的使用者也是用的很開心.

這段話,用我上面引述上篇回覆的一段也可以繼續回

BB-64 WISCONSIN wrote:
我也一直在說,CT和TRIPLE是不同的東西,根本就不能拿來混為一談,不過還是有很多人喜歡拿香蕉和蘋果來比較.
套入這個討論串的某些羅輯我可也以說:

香蕉鉀離子多,吃香蕉可以預防抽筋.
香蕉的鉀離子雖多,不過香蕉太軟沒口感,
不過蘋果比較香,比較脆,而且也有鉀離子.
雖然不及香蕉多,多吃幾就顆幾就可以吸收到跟香焦一樣多的鉀離子.
所以吃蘋果也是可以和香焦一樣,達到預防抽筋的效果.
相較之下,吃蘋果也可以預防抽筋,香焦和蘋果比較起來,好像沒有優勢.
我只能說,喜歡吃蘋果,捧蘋果,卻又要拖香蕉下水,這就是某些人的邏輯,香蕉還真可憐.很樂


說真的
如果要客觀理性的討論
那請把影射的 "某些人"具體描述清楚一點
這樣大家比較不會有誤會
人總是要對自己說的話負責
理性的討論,不該有含糊的影射

套句台詞 "車手應該有火的"
不過希望這火能用對地方
這邊只是討論串,大家心平氣和一點
少用點情緒,少用點含糊影射
大家會更開心
  • 1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