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

[BH簽到處含技術交流區]來自西班牙的極速火箭→08年BH G4環法戰駒

秋水 wrote:
某公路車退役選手張三...

某業餘玩家李四也說過:
..........這台車是53.5cm 的上管長度.除此之外還有另一個特點,就是比較少見的72度立管(座管)角度,

(恕刪)


我看了一下網頁,大大所指的是玩家李四的 GIR'S 車子,的確與BH有許多雷同之處,但是也有不同之處,「較高的頭管設定」實為13.5公分,和BH 60 size (上管543mm) 的頭管110mm 差蠻多的。

其餘的說明和結論,應該還有斟酌餘地。

假設:也許B車可以加很多墊片,效果和G車的結論一樣嗎? 秋水大大可以解惑嗎?謝謝
hcr2 wrote:
我...(恕刪)


hcr2 大一眼就看出是GIR'S, 應該是高手吧,那我就不敢說什麼
小弟並非選手出身,只是常常到各私人部落格學習,或許有謬誤之地。

我也是常看行家的對答、攻防來補強公路車技術上的細節。
「也許B車可以加很多墊片,效果和G車的結論一樣嗎?」就假設得好。

而且我也只注意到上管虛擬水平長度,沒有多考慮:
「因為立管角度的差異、有爭議的上管虛擬水平長度,應該要正視 reach / Saddle-Handlebar 椅子鼻端到把手之間長度的必要性」

還請hcr2 大多指教。
秋水 wrote:
某公路車退役選手張三...(恕刪)


72度只是手段的一種!
用很多方法都可以達到72度的~效果~

重點在於~結果~
而不是所謂的72度(只是手法之一)

但一般車架如果要到72度 往往後下叉(鏈支叉)往往就需要較長些(除非是很大的車架才可能不需要)
或是像bh那樣給700c的輪組一定的空間而去對立管做造形上的改變

討論了這麼多
我想還是要回到源頭

重點是72度所產生的~結果~
而不是一直繞在72度上打轉
與其說72度 我覺得較短的後下叉(鏈支叉)更為重要(應該這不可改變了)

至於頭管長度如果過長
其實可以用較大角度的龍頭來加大DROP
如果過短 可以加些墊圈或是用較大角度的龍頭(當然這是比較差的方法就是了...)

座艙後移 五通BB位置不變
這樣有沒有幫助 見人見智

72度 只是其中一種方法罷了
稍微在騎車的應該都知道後移的效果是什麼
至於適不適合每個人
這就不敢保証了
(這串回文中我有說到效果 但也有強調肌肉表現的問題
我只是想說很多方法都可以達到這效果 重點其實根本不是72 最後再說一次 72 方法的其中一種罷了)
reckless wrote:
72度只是手段的一種...(恕刪)


感覺這幾天的回應像鬼打牆。閒閒繼續「作亂」下去。

覺得立管有沒有「挖」,還要看立管本身是不是很「寬」?BH設計上就很寬,視覺上「挖」了點洞,反過來想,跟「沒挖洞」的細立管,輪胎與立管(中心線)的距離上有差別嗎? (例如KUOTA KOM 立管不用挖、後下叉也是402mm ; BH XS車架立管74度 照理一樣是「挖洞」吧?!

再看看各家競賽與休閒取向的公路車,拿出來比較就知道~ 後者頭管比較長。因為身體不用太趴,舒服一點。(不同家的相比較無實益) BH的確是適合拿來比賽用的,選手的座墊與把手高低差加大,我耑測教練會死命把選手的腰折下去~可以減低風阻。

爬坡的話改變寬股與上半身的角度方式除了增加龍頭的墊片(或反裝龍頭),將座墊前移或是放低座墊、將座墊水平位置向前微揚;四種方式都OK,其優劣個人的體會不同~

我本身只是玩票、腰又不夠軟,短頭管的車子,大不了多墊幾個墊圈,車子殺不殺?當然一看就不殺~ 使用休閒取向的車頭管長一點、不用太多的墊圈,車子看起來就是「乾乾淨淨地」。


更多補充說明:車架、前叉等自行車結構上的立管角度、頭管角度、上管長短等等的影響

http://tinyurl.com/5qrcbq


hcr2 wrote:
感覺這幾天的回應像鬼打牆。閒閒繼續「作亂」下去。

覺得立管有沒有「挖」,還要看立管本身是不是很「寬」?BH設計上就很寬,視覺上「挖」了點洞,反過來想,跟「沒挖洞」的細立管,輪胎與立管(中心線)的距離上有差別嗎? (例如KUOTA KOM 立管不用挖、後下叉也是402mm ; BH XS車架立管74度 照理一樣是「挖洞」吧?!


當然囉 如果XS造型跟其它SIZE外型不同 我想客戶層或許會失去不少
其實有很多車架的後下叉頗長 但在外型上一樣做立管的~挖~或是變形
正如您所說 要看寬不寬 或是 造型 等等因素
現在大多公路車都是設定在405左右
400的(如鋁TCR)似乎就非凹一些不可


針對「72度」角度的問題:關鍵是大腿長

使用大車架的人通常大腿也比較長,椅子的setback(椅子鼻端到BB垂直線的距離) 理論上比較長,同理,大腿長的人用小車架,使用加大setback的座管 目的也是如此。
XS車架變成「74度」,表示矮的人、大腿通常比較短,椅子的setback 理論也比較短。


其實我有疑問主要是因為在網路上看到有位車主都將座椅前移相當多(剛好當BLOG大背景 看起來很明顯)
當然 或許有可能是他大腿以比列來說不長

但我主要疑問在於
該車設定 在我看來要將坐椅本身小量的OFFSET照正常去設定(不做過度的前後移動)
然後利用~72度~SEAT BACK使的坐艙後移(會比普通車架的73~75度後移一些)
但又因為彎把及龍頭用的較短 所以不影響水平上管加上伸出量的長度
但相對的 五通BB不變
自然利用到較多的大腿後方肌群

我想我應該說的很清楚了

一定要用72度嗎? 其實很多方法都可以達到此效果!
當然 如果不太會設定的話 其實買BH成車 簡簡單單即可
如果會設定的話 其實要用其它方法改到此效果亦可行
(只可惜現在大多車架RC值都是固定的 以競賽來說 或許這點BH有優勢)


將考量過SETBACK的一體式座桿車架(G4) 和其他沒有多餘SETBACK的一體式座桿車架相比較,這是BH的賣點~

將G4 和不是一體式座桿的車架相比較,的確,後者可以花一點錢、用不同SETBACK的座桿達到類似的設定,但是,後者花錢買不到的是G4一體座桿的車架呀, 這怎麼比呢?




hcr2 wrote:
將考量過SETBAC.......後者花錢買不到的是G4一體座桿的車架呀, 這怎麼比呢?(恕刪)


賣點的確是「設定好的」和「人體設定的」之間的分別。

上週日我這位玩票性質的車友也一邊騎一邊想reckless的話,
用自己臀部調整座位自然能將74度立管的車變成72度,
但和座管長、上管長、龍頭長及高低都設定好成72度的車仍舊有差;
順勢去騎和自己挪位置騎至少舒適度會不同,它的賣點就是這裡吧。

小弟淺見。
秋水 wrote:
賣點的確是「設定好的...(恕刪)


我起初說的人體向後移是~效果和結果~
(沒有~絕對~ 只有~相對~ 今天如果把bb位置向前移也是一樣的~效果~
但問題在於鏈支叉(後下叉)會變的超長......而腳和前輪打架的機會也大很多
這樣做根本是惡搞... 所以也不太可能會有這種車出現)

至於車架和周邊的詳細設定 麻煩自行爬文
我有說過5000以內應該可以搞定(自己慢慢思考吧)

如果有心就再去試試看吧(不過要花點錢就是了......)
我也有在之前的文中說過

如果是個新手 不會設定 不懂的原理又有預算的話 那大可買BH就好了 不要想太多
只是在坐椅的位子方面就不太能照傳統的~膝前端通過踏版軸心~
(在網路上甚至還看到有人似乎是身高不足(好像聽說是165)
竟然還把坐椅往前打(彎把伸出量都縮到這麼短了你還...))


我還能說啥......說什麼都沒用

為什麼呢? 這種事沒有絕對的對與錯
一直追究下去人家只會回一句:我只是騎休閒的 不用太在意...

(但也沒人說騎休閒的就可以太隨意啊XD)

只能說 一知半解的話 買這車架會有點可惜


至於HCR2先生其它廠一體式座桿......
我只能說 想辦法去買隻座弓前後調整量超大的座椅吧...
(不過也不見得適合每個人的臀部 這可能就真的沒辦法了...算是一體式的缺點嗎?)

還有 本來就不可能會跟bh車架騎起來一樣(我們要的 只是那種 出力相似的感覺)
一樣角度的車架 給不同廠商做都會不一樣了......

當應變因素過多時 這樣比較還有意義嗎?
但用我之前說過的方式 的確是可以達到那種BH幾何的~基本條件~
(至於騎起來的感覺......哀 配件 輪框 很多東西都不同了 要怎麼達到~一樣~?
相似就不錯了啦
165可以騎這個車嗎?可能本人孤陋寡聞......沒有去經過查證。

先不論是不是真的可以騎這個bh

而是真的有人買了這台車,而且只有165......

請看看樓主所發文中的車輛吧,該車的車主,就是165...............................................

另外,並請同時參見發文中的最後一張坐墊照,還好有0後移的坐桿,如果這台車是用有後移坐桿,小弟還真不知道同樣位置下,那個坐墊要怎麼鎖固呢。



此圖片乃引用自同討論串之第一篇文之最後一張圖
(若之後原始出處有移動刪改,而造成閱讀上困難之處還請見諒)
我的車車是BH登山車CB1的,車價造型超棒的,像肌肉般的線條,購入時間2008/8月吧!

前變:XT
後變:XTR
制動:XTR煞變一體
騎時對單車零件也不了解,
目前半天最遠里程為80公里,也是11/22(07:00~12:20)騎出來的,桃園市藝文特區到石門水庫,本來要騎到阿姆坪後來半途折回,太硬了,這車的爬坡真的不是蓋的,超好爬的只不過我少了過人的體力
出沒地點:藝文特區,蘆竹,石門水庫路上.......


sundbury
  • 3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