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討論)c夾如何回歸主流

takajhong wrote:
我是想看看碟車有沒有可能發展abs


這已經是進行式的 不過因為重量的關係現在僅安裝在電輔車車款上
摔車才知道自己技術不好 換車才知道自己銀兩不夠...
STANLEY650719

正確來說因為體積及安裝設定 所以還無法普及在一般的登山車及公路車上 說重量確實是太攏統了

2023-06-26 13:44
利口貝爾

登山車有出阿...幾年前就有了

2023-06-26 20:34
利口貝爾 wrote:
碟煞本身出現在公路車...(恕刪)


登山車用爛的技術,
偏偏還有一坨c夾愛好者說危險,
很難調整,
是吃了太多英國牛肉嗎
TONY1978
TONY1978 樓主

c夾真的好調啊

2023-06-26 14:28
allenhuang1971

英國經常發表怪奇的研究結果與結論來帶風向

2023-07-12 9:10
3iron wrote:
登山車用爛的技術,偏...(恕刪)


沒辦法
公路車胎就沒登山車來的寬.卻自以為能有登山車的穩定跟剎車力

登山車 大多是PM規格.卡鉗鎖在 金屬內埋螺牙..CNC 沒啥問題很平整

公路車偏想讓車架重量數字好看一點 使用FM...是少了內埋鋁件重量沒錯...只是接合面有平整嗎?
加上M6螺絲變成M5螺絲.以及鎖距離降低.都使得大部分的2線以下廠.精度跟品質跟不上
只好用通病來解釋..其實根本不是什麼通病.就是自找的
連被用爛的技術也抄不好.就像抄同學的答案還寫錯字一樣可笑......
應該也蠻多家車架都很爛..削一下卡鉗座就知道了...連平整都做不到也敢自稱高科技???
傳統製造業看到都搖頭而已
最後讓變速廠商出來增加卡鉗間隙簡直好笑...人家登山車用更大的碟盤 ,甚至到20MM以上
都不用那麼寬的間隙的 .14 .16卻歪到不行?

真的不知道公路車廠到底有什麼毛病..BB30的公差要求辦不到....改用BSA
FM平整辦不到.削下去一堆碳粉....
我有預感最後卡鉗會回歸PM
就跟當初BB30回歸螺牙BSA(車架內埋螺牙)一樣....
用內埋金屬件交給CNC廠平整最沒問題
利口貝爾

TONY1978 銑面工具是其次.主要是車廠連這個精度都搞不定..搞不訂就算了.連自己銑一遍再出貨也辦不到? 可見有多落後..換成汽車的話... 對喔 還有特斯拉..難怪我不開電動車

2023-06-27 20:22
june-sue

碟片太薄太小的話,煞車帶來的高溫也難保不會變形

2023-06-28 8:44
碟煞車最大的優點就是把煞車拉線變成油壓管線
不會受到折彎角度的限制可以實現真正的內線化
全內線看起來就是帥就是霸氣
是網紅拍照打卡貼FB的好選擇
就算騎不快看起來也要帥
有些車款都已經做成碟煞了還有幾條蟑螂鬚露在外面是在搞笑嗎?
還要自己DIY改裝變成全內線
改完真的好看多了
團圓嚕 wrote:
碟煞車最大的優點就是...(恕刪)


買一台新單車一定很開心對吧
回想十五年前單車熱 tcr slr 搭 race zero 搭105 5600
就是一台高性能蟑螂鬚跑車了
那時候開心的代價約五萬台幣 騎出去面子滿滿
因為沒什麼可買 有錢沒地方花的人
會每年買tcr收集 不然就去買鳥車
後單車熱時期 碳纖維崛起 trigon gusto dizo
把重量降到一個新境界
又不用花什麼錢

油壓碟剎主流後帶給社會很大的階級焦慮
車價三級跳 重量也三級跳
掏12-15萬才買的到輕一點的車
搭全內線的車 還要綁頂規一體把
全內油壓碰到維護只能靠車行
我會組車的人來看待全內線 :根本是整人遊戲
近幾年入坑的人
應該不知道框煞那種簡單的美好
直白的說 :碟剎是有錢人的玩具
便宜的碟剎 重量難看到不行
june-sue

C夾只要老虎鉗跟內六角扳手就搞定了,重點是這工具平常家裏就有

2023-07-01 20:00
ll8+33l0

不搞新東西,品牌商會餓死...

2023-07-11 20:49
框煞二級車架一級輪組換成碟煞一級車架一級輪組應該可以破PR吧
TONY1978
TONY1978 樓主

沒那回事啦

2023-07-02 23:05
june-sue

不管速度會不會增加,現在換碟煞確實是個主流趨勢

2023-07-03 21:07
目前在役的是C夾鋼管車,
輪組耗損問題,我覺得自己撞爛的機率比騎到框壞到機率高多了,
碟煞確實是主流,但我覺得如果是普通玩家,買C夾車真的是實惠很多,
有幾次去日本騎後發現因為路況相當好,坡幾乎都平平的,氣候乾燥,
一般路上看到的車子除了爬山的人根本就沒人用碟煞,在當地租了一台giant Defy

碟煞款還貴了不少,少吃好幾個車站豪華便當。
台灣的氣候山路確實是比較適合碟煞的車,但如果沒有要比賽,純粹簡單看風景騎也是蠻合適的,

如果喜歡到不同的地方騎又沒有開車,長距離移動可以搭交通工具,自己拆車組車維修也蠻方便移動,
碟煞車因為價格提高配油壓應該是大部分人都會選擇的,拆組車移動後可能壓到煞車,
有次油壓把來令片推出來,結果輪組裝不上去硬裝也一直卡碟片,
剛好又是過年,路面店家都不收,後來只好把整個油放掉,整趟只留一邊煞車騎,結束後才去修。
衡量一下使用情況,C夾車輕方便移動才是自己想要的。

幾年下來開始知道自己要用車來做什麼,現在只是喜歡到處走走看看,體力也沒這麼好還可以從早操到晚,
追求最新的配備怎麼追也追不完,寧可弄個好維修的常使用的車才有價值。
不然供在牆上當裝飾生灰塵也覺得浪費,
eric62

前陣子買碟煞車時車店有給片擋片,特別交代只要拆輪子就先把擋片塞進去避免不小心按到煞車

2023-07-10 10:55
allenhuang1971

台灣到處都是爛路 北部除了夏天 經常有午後雷陣雨 北部山區與迎風面城市,秋冬後經常陰雨綿綿,一下雨就半個月...山道都是落葉與有的沒的垃圾... 碟煞還是有它的優勢

2023-07-12 9:08
EX500 wrote:
目前在役的是C夾鋼管...(恕刪)


碟剎車主多少有活塞跑位恐懼症
以前4+2
二人二車 拆個輪輕鬆扔進車廂
三車三人也能進去
現在多少碟剎車主 進車廂也絕不拆輪
導致一台轎車只能放一台單車
上次我碟剎車拆前輪4+2
是用便利商店的塑膠叉子尾端塞進來令中間
eric62

碟煞就毛多啊,去年騎活動就聽說有人車路上卡鉗放不開解決不了,最後上回收車

2023-07-13 0:19
june-sue

碟煞車配回收車,很對味

2023-07-13 6:47
無聊逛了一些國外的文章發現碟煞車性能上有的些微優勢

一樣的輪組(例如 SLR1 跟 SLR1 DISC) 碟煞輪圈上有0.6W的優勢.主要原因出現在框形
碟煞輪組因為不需要剎車邊.框邊可以做弧形收尾.使框邊跟輪胎呈一直線.降低風阻..
而框煞因為需要剎車.煞車邊只能設計平整

然而有趣的是.碟盤卻又會帶來劣勢... 以SHIMANO 碟盤為例
使用160MM整體相對於框煞會倒虧0.3W
而140MM則小優0.3W
所以如果是前160後140那框碟風阻剛好打平

MING賢 wrote:
無聊逛了一些國外的文...(恕刪)

那些數據可能要在300w下產生的
一般人可能微乎其微吧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