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ocrab wrote:
不過有一點我還是講清楚:引起我不以為然的,並不是「思想僵化大叔」的指涉。而是你身為一位礫石車/單車背包客的愛好者,而且應該樂在其中,也頗有心得,卻不斷對所謂的「競技騎乘」指指點點。
在公路車區,「競技騎乘」武鬥派,或是像我這種愛cosplay專業車手的人顯然比較多。幾次往來之後,我發現你對這種我所深愛且樂在其中的騎乘方式並不了解,卻又屢次站在錯誤的前提上跟大家「嚴厲討論」。很抱歉,不行,這我吞不下去。
原來如此。我惹你不開心的原由與本篇討論串無關,只是藉此機會把新仇舊恨發洩出來?
怪不得我覺得被罵得一頭霧水,只能拼命道歉。
容許我解釋一下我的出發點吧:
M01文化下,只要新手上來問車一率推薦TCR。環島車? TCR。運動減肥? TCR。通勤? TCR。
有一次上公路車版首頁20個主題十幾個在討論TCR,真讓人看得了無新意!
甚至謠言四起,TCR明明是競速車種被說成是 "全能車",被到處亂推。
我本身是個不折不扣的contrarian,大家都在捧紅TCR時我就會酸它,畢竟我不希望看到M01變成一言堂,公路車討論版變成TCR討論版。
但我知道這種行為很可能會惹惱既有的TCR車主,所以我也盡可能把我的酸言酸語局限在新手問車的討論串下。像是TCR簽到版我就從來不會進去鬧,或是TCR大小問題的討論我也盡量避開。畢竟已經是TCR車主了,在那邊酸只會造成不愉快。
新手問車討論串,90%回覆推TCR,我一個人在那邊提供異議,難道不好嗎? 一定要每個討論串都達到100%推TCR才行嗎?
你知道toxic discussion, 應該也很清楚什麼是tyranny of the majority吧! 我們是多元社會,沒必要像專制時代一樣銷清異己。意見不同還是可以互相討論,一直積怨心中,最後在不相干的討論串中爆發出來,搞得我一頭霧水。
之前酸TCR酸得太過火被版上一些前輩罵了一頓之後,我有盡量節制。或許這樣還是不夠,我會再檢討改進。
討論至此,我知道你立意良善⋯不,應該說,立意正直。畢竟,不由分說就想把TCR塞給新手的車店老闆的確是有的。而我自己對於捷安特不好好推Defy,也頗有微詞。畢竟,我有一部Defy的前身,OCR C1,還有初代碟煞S-Works Roubaix。夠endurance了吧?XDD
我了解你反TCR的原因,說精確些,你反台灣公路車圈獨尊TCR的風氣。但是,在你常見的論證中,有幾個錯誤。正直的意圖如果沒有正確的論證執行,終究會成為無效的論證。
以你想達成的目的來說,這樣太可惜了。
我簡單條列一下,請參考。
a. 功率的理解。功率計普及之後,可以說終於有一個客觀的評判標準出現,不再需要依靠心跳,PRE,甚至難以操作的血液乳酸檢測。要評斷單車相關配備時,終究要面對並了解功率這道牆。
b. 過於強調幾何。在車架單一材質的時代,車架的性能或許還可以經由幾何的比較窺知一二。但現在是複合材料當道的年代,不同的碳布用不同的方式貼合,都有可能讓同樣幾何(或相近的幾何)有完全不同的調性。「幾何」在金屬車架或許還可以當成紙上了解性能的依據,但碳纖維車架呢?難說囉。
c. TCR。假定你騎過MY16 TCR,而你討厭它的調性,於是將之稱為「不道德的車種」。而理所當然的,你不可能再去騎MY21。但事實上MY21是一個很大的變革,除了保留前代的優點,更在下坡穩定性著墨甚多。如果加上碟煞無內胎等潮流技術,更在舒適性上有長足的進步。捷安特說它MY21全面進化,我認為是真的,千真萬確。
有些東西現在有明確的答案,這時候並不適合搬出Tyranny of the Majority,而必須著重在論證的信度與效度。你如果想當個有說服力的contrarian,必須更了解並適度學習你想反對的範疇。
以上都不是什麼好聽的話,但加減參考一下吧。
wikiwikiwildwildwest wrote:
原來如此。我惹你不開(恕刪)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