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hope wrote:對這種小粉紅的反應一點都不意外啊!我也沒興趣理會他們。那你有意願回答前面關於輪組相對溫和的提問嗎? 上一个回复的截图我删了,在内陆说还可以算装疯卖傻,来这边说,有家有女儿的人不合适,我得为家庭负责。有些不是粉红,是蛆,极端程度估计超过你想象,我就不说了你说温和对提问,你可以回头看一下一些回复,只要没有讽刺挖苦,我回复都很温和,谦谨,尤其我这个方案,是与现有100多年的成熟方案不一样的东西,我一直都在说,尝试,进一步尝试,验证。我一向不怕失败,也不怕承认错误,发现自己错误我自己都揪就这样吧,如果回到一楼话题内,非常欢迎,并感谢!
真理越辯越明, 要交流, 情緒化字眼就拿掉吧, 話說”內地”幽默的人還不少, 真的是人才濟濟.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By4y177RA?spm_id_from=333.851.b_7265636f6d6d656e64.5
xuqs wrote:1、这个结构设计之初(恕刪) 你好,我是香港來的。我對政治那些不太關心,只要大學讀過幾年物理,剛好對這主題有點興趣。我想先回覆一下你舉的幅條受壓變形的例子:左邊是車輪所受的外力;右邊是輪圈變形時,幅條所受的力:紅色代表它是受壓,藍色代表受拉。當然,你非要說紅色幅條受壓時會展現出"承托力",那是不可否認的。但圖中主要是靠輪圈本體,和藍色幅條的拉力來抵抗這個變形。從圖中來看,紅色幅條已經出現挫曲現象,它們所貢獻出的承托力或許只有輪圈本體(和藍色幅條增強輪圈抗壓)的5%(當然要取決於材質本身和幅條的拉法)。所以呢,我是對這5%能增加整體多少承托力是抱有疑問的,當然我是抱持廣闊的胸襟接受新事物的,亦相當希望科學/科技有所進展,打破(我的)固有的印象。另一點是預拉力/承托力的問題,照我的理解,材質受著(預)拉力(tension)的情況下是不會有承托力(compression)的,我主要是想知道"预拉力设定由130kgf到现在110kgf..."是指騎行/測試的過程中受到超出這100多kgf的compression,從而能展現出承托力?還是你的承托力別有所指?最後一點我想說,你舉的測試不是正常騎行的車輪的受力情況,準確點說,平時單車的負載是通過前後叉在軸承向車輪施力的。所以在左圖可見,正常騎行的狀態下,單車的負載並不是由車輪頂向下壓的,而是由中心的軸承向車輪施力。而這個情況的不同,是會造成幅條的受力狀況有所不同,同樣是藍色受拉,紅色受壓。這只是一個註腳而已,並不是用來闡述任何論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