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

Giant 公路車選擇(C煞 or 碟煞)

asdsa888 wrote:
前碟後C會是自行車的最佳方案

你要不要順著你的感覺弄一台看看?
C夾車架找個碟用前叉就可以了, 簡單到不行.
也早就有人這麼做了..
機車一堆前碟後鼓.
asdsa888 wrote:
為什麼品牌成車不推出前碟後C的車呢?


自己要搞可以,成車的話對廠商而言絕對沒有賣點.

1. 車架設計混種應該沒有廠商有興趣. 車架不同包括挖孔,以及TA與QR的根本不同.
2. 碟煞標準前100X12,後142X12; C夾標準前100X5, 後135X5, 應該沒人想混著搞
3. 輪組前碟後C兩種不同輪組應該沒人想混搭,買賣也很困難
4. 前油管後鋼索? 算了吧!
5. 碟煞要加寬輪胎很容易,C夾當後輪的話寬度就被限制住了
6. 碟煞派不會想要C夾; C夾派不希望用碟煞來增加那幾十克的重量以及他們認為的難維護.即使是一個輪子也不願意.

最後,你的理想成車會變成裡外不是人!
Monte920 wrote:
自己要搞可以,成車的...(恕刪)


也是,看來真的很困難,是我太天真了。

其實,我會提這個,正是因為聽說有人組車這麼幹(但我沒親眼見過),才好奇為什麼成車沒人這麼賣?看來,商業考量到底還是凌駕一切,不是?
頂級車應該未來都是碟吧!
畢竟現在爬坡系車種 己經都要求空力化了
2021 的新車, 另一個大重點 就是空力 化

這都表示頂級車子的輕量化己經到頂了

所以研發這境界, 自然會開始點其它技能 空力下坡, 連扭力計..等都開始加入

主要問題還是7萬以下車種.... 應該沒辨法全方面封頂

如果常爬坡的人
建議還是鋁框加C夾, 小小的錢, 就有頂級車種的重量
全部都點, 自然就都弱

下次換車
把家賣了錢全部拿出來, 自然所有的技能點數都可以點到滿
空氣力學 爬坡輕快 下坡省力
suan2289 wrote:
頂級車應該未來都是碟(恕刪)


碟煞不是頂級車的配備,我騎Escape 1 Disc,現在連不到2萬的入門車都有油壓碟煞了,接下來c夾的選擇會越來越有限,等公路上的c夾車隨著時間過去逐漸凋零後,公路車主流由碟煞取代c夾應該是確定的趨勢。

我常爬坡,我騎的路線可以說是無坡不歡,對常爬坡的公路車騎士來說,碟煞比車重還關鍵得多。爬坡要對抗地心引力,車重當然越輕越好,問題是我體重超過80公斤,車重就算減個2公斤好了,再帶個兩罐水實際上重量根本沒差多少,只要飛輪夠大顆,就算我的車重超過10公斤,搭配的齒比夠輕截至目前為止我也還沒遇過車太重爬不上去的坡。

問題是假如你今天爬高1000公尺,接下來下滑一樣也要1000公尺,這時有沒有碟煞就是事關安危的重要關鍵。c夾實用上最重大的缺陷,並不在於會不會燒框或是只能用窄胎,而是相較於碟煞c夾是用鋼絲拉煞車皮,握把太硬連續長下坡很難操作,煞把輕按煞車根本沒力道,必須一直用力壓煞把才能達到下坡時持續制動減速的效果,按不了多久就會手酸沒力根本無法控制下坡速度。相較之下碟煞的煞車制動力明顯更為線性,下坡時可以隨著坡度變化視需要加減煞把的握力輕鬆控制車速,不必像c夾要一直緊握才有制動力,一趟長下坡下來雙手輕鬆許多。這不單只是好按舒適而已,而是事關下坡的安危,畢竟下坡時速度快,如果因長下坡手酸遇到緊急狀況已經沒力按不住煞車會非常危險,而碟煞則可視需要施加增減煞把的力度,即使是連續1000公尺的長下坡也不會因為手酸而沒力緊急煞車,這對下坡而言非常重要,如果是常爬坡的朋友那碟煞是必備不用考慮了。反而是騎平路的話手不會因為連續握煞把握到疲乏脫力,這時c夾跟碟煞除了是否會燒框及寬胎容許度外,其實就沒太大差別。

最後,空氣力學對於爬坡路線重要性幾乎是零,爬坡時騎士真正要對抗的是地心引力而不是空氣阻力,你如果能騎到風阻影響騎乘的話,那代表你騎的根本就不是爬坡路線。真正的爬坡路線騎起來時速很難達到15公里,更不用說一堆陡坡爬起來時速都是個位數慢慢龜,這種速度完全不需考慮空力跟風阻。
JW75 wrote:
碟煞不是頂級車的配備(恕刪)


其實下坡休息就好了
沒有人規定下坡1000公尺不用休息, 而且也安全

通常 我會先考慮如先何爬完1000公尺, 而不是考慮輕鬆下1000公尺

長時間煞車,也不會喘到心臟要跳出來呀..


另外
頂級車己經封頂, 2021年驅勢就是走向全能車

但是2萬的ESCAPE 1 走向全能, 就是重

老實說我也騎過,畢竟車重還是重,這也是換爬坡性公路車主因 

根據日本giant
ESCAPE 1 RX = 9.9
ESCAPE RX DISC =10.7
ESCAPE 2 RX =10.0

ESCAPE R DISC= 11.5
ESCAPE R3 =10.7

碟真的是重呀!
價格越低的車, 搞碟就是越重呀!
要每個人都換碟煞也要大家都意識到C夾的下山危險性吧,不過也別忘了世界上還有V夾跟登山車的存在,以訴求安全跟舒適的騎士也不全然一定會想換碟煞公路車的

基本上常練車也知道哪條路適不適合下山,有些產業道路的坡度不適合C夾,不得不騎的時候頂多下來牽就好沒必要看別人快就要快,我也說過了自己跟自己比就好🤗
suan2289 wrote:
其實下坡休息就好了
沒有人規定下坡1000公尺不用休息, 而且也安全
...但是2萬的ESCAPE 1 走向全能, 就是重

二萬車才10kg,其實很不錯,四萬也才買到9kg

上坡也能休息啊重個200-300g有何關係..
總比上坡爬不動,下來推,下坡覺得太危險,又要休息又要下來牽,下雨也要牽.....這...這一路牽回家好了
kao_photo wrote:
二萬車才10kg,其(恕刪)


2萬的車是11.5kg
剛查錯了, escape RX 沒進台灣
台灣比較類似R系列
真的不算輕...

下坡只是手累, 不會心臟跳到快停.....

也沒聽到有人說, "XXX, 又是下坡..."
大部份聽到 都是 XXX 又有上坡

不然日本也不會出輕量化的RX系列..



騎上坡的時間永遠比下坡久, 就算上上下下的, 手休息的時間還是比較久....
我不太懂手到底在累什麼?

每次我看碟煞騎士的文章, 我都覺的怪...
kao_photo wrote:
二萬車才10kg,其...(恕刪).....這...這一路牽回家好了


原來你都一路牽上山😂
  • 1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