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

2013 Time ZXRS for EPS


zgundam20010329 wrote:
既然不能干涉別人如何花他的鈔票,所以話說過就算了吧!fitting 的事信者自然會繼續追尋這方面的資訊,不信者再多說亦無意義,就讓樓主繼續快樂騎車就可以了(就當這是 01 精神!?)


我也是贊成一刀到底或是墊一點點
雖然也被2006兄虧是哈比人..
可以一刀到底,但我也沒生氣..

我覺的凡事點到就好
第一台車墊很多=>可原諒,誰都有第一台
第二台車墊很多=>審慎思考吧
大家都起火氣了........慎言~~

土城加藤鷹

isohera wrote:
大家都起火氣了........慎言~~


嗯嗯 贊同

很多東西是信者恆信 不信者恆不信之 雙方沒交集講再多也沒用

原PO只是分享美車,也沒有在問fitting的問題,所以就單純的賞車吧!
isohera wrote:
我也是贊成一刀到底或...(恕刪)


isohera兄,我可不知您身高多少耶,若有不適,只能說聲(阿門受勒)
不過我可沒說哈比人這字眼,短腿族可不一定是身高矮,那是比例問題的用詞

。。。。。。。。。。。。。。。。。。。。。。。。。。。。。。。。。。。。。
話說回來,別人可能是墊無可墊,您應該是裁無可裁,
若是這樣,以這裡的fitting達人來說,那你應該買錯車架了,
以無可裁落差不大,您應該還有實力更趴,那才會更好出力,該買小一號才對啦,
若是還不夠趴,應該要小兩號才對,這時可能12-13公分的龍頭,就可以派上用場了,
這時您的名駒就很有環法車架的fu了,

想請問您一下,您買車是不是也是先fitting再選車架,然後再挑一台適合您幾何的車架.
還是先設定品牌,再依自己的預算買型號,再fitting
Lionlin wrote:
看Reach跟Stack真的是很好的參考,一般只看上管很容易被座管角還有BB Drop搞混。
以BB為基準點設定騎士三角才容易得到正確的設定。
確實,不過可惜不是每個廠商都有標示。
不過看 reach 和 stack 要考量到頭管角和頭管長,不然還是有盲點。
例如:下面兩組 (reach, stack) 不一樣,但可以藉由加墊圈得到一模一樣的效果:
20062006 wrote:
話說回來,別人可能是墊無可墊,您應該是裁無可裁,
若是這樣,以這裡的fitting達人來說,那你應該買錯車架了,
以無可裁落差不大,您應該還有實力更趴,那才會更好出力,該買小一號才對啦,
若是還不夠趴,應該要小兩號才對,這時可能12-13公分的龍頭,就可以派上用場了,
這時您的名駒就很有環法車架的fu了,

想請問您一下,您買車是不是也是先fitting再選車架,然後再挑一台適合您幾何的車架.
還是先設定品牌,再依自己的預算買型號,再fitting


純討論OK啦,別動氣,我只是出來止戰的
第一台車是先選品牌,才開始設定(如您說的)
第二台車是就第一台的經驗去選與比較..
最後還是決定留在Orbea家
所以才說第一台墊高是無奈(新手)

-------------分隔線後是細節-------------
第一台鋁車看順眼就買,不過低價車不好意思貼到這來
尺吋是風城連長上Fitting台幫我量的,一切安好
初估新手趴不下去,墊圈15還是20mm保留不動.

後來越騎腰越軟,肚越小...可以簡單的握到下把位後
第二台碳車因為第一台感覺不錯幾何也合身
選同牌子的車,直接請連長降10mm
連長量完後說要裁到底留個小圈就好,墊圈3mm
降低後出力有比較直接,可以用到背肌的力量
但還是騎沒有很快,




土城加藤鷹

EK9 wrote:
原PO只是分享美車,也沒有在問fitting的問題,所以就單純的賞車吧!

非常贊同
以小弟拙見,大部分的車友都是以休閒或運動為主來騎車
等騎到一定的程度之後再依興趣做更專業的騎乘與知識的吸收
所以大部分的車友對於專業的fitting並無太多的涉獵
原PO的用意是美車分享 就讓我們以欣賞的角度來看文章吧
各位不覺得01上的開箱文愈來愈少了嗎?

關於fitting的問題 建議有興趣的大大們可以另開一個主題討論
我相信一定會得到許多人的迴響
其實公路車 fitting 亦非甚麼用來班門弄斧或威嚇別人的“工具“!

yoshaw 兄的比喻其實很好,我們買鞋子前先試穿鞋子是常識,亦是“必然“吧!所以 fitting 其實是“必需“的。

當然我們一眾網民絕大部份會想:我只是騎健康騎樂趣或滿足購物慾,我們又不是選手沒必要那麼執著 fitting 吧!?但問題就是因為我們不是選手,一般只會靠感覺或口耳相傳來調較騎姿,所以很容易便會出問題。輕則花了枉錢買入不合用的東西,嚴重則導致運動傷害及引發安全問題。

既然都花了一大筆錢買入頂級配備,為何不花點時間或金錢去做一次專業 fitting 呢?當然最後一定有人會說“錢是別人的不要干涉“又或“誰說駕法拉利就要是車手“等說話 .... 但別忘記法拉利等貴價車廠有時都會要求車主親身到工廠試車及上課程啊!這就是認真對待一件事情或隨便玩玩的分別吧!

舉另一例子:自從小弟愛上公路車運動後,便開始了刮掉腳毛的習慣,我既非單車運動員亦非甚麼高手,騎車亦不會比你們快。但我尊重這運動的傳統所以便刮掉腳毛,很多人不理解為何騎單車而已,堂堂一個大男人為何要刮掉腳毛那麼奇怪?有必要麼?就是我認真對待及尊重這運動,所以我會繼續這習慣。
所有的討論, 只要帶上情緒, 討論就會失真

只會看到自己想看的 (對方的小錯誤/文字上的漏洞/對方的情緒)
完全看不到該看的 (對方要表達的想法/自己的缺失)

所以, 大家還是相互尊重吧
樓主的分享文最後會稿成這樣.....以後誰還敢分享~難怪分享文會越來越少.....
不過..這就是01...你的東西再完美...總會有一些意見相左的人..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堅持..@@"
我也是相信fitting後能夠騎的更舒適~但理論是死的...不見得一套公式可以100%套用在每個人身上吧~
既然是分享..大家就從分享的角度去看就好..這篇文章是分享車子..不是分享.fitting的詳細數值...大家最後還當起柯南猜起車架此吋起來....這樓已經歪的可以了~~
zgundam20010329大,我想你誤會我的意思了,我這句話並不是在討稐fitting的問題,fitting這東西我沒各位大大懂,我不會指證誰對誰錯,我只是認為數據這東西應該是所謂的基準參考,再依每個人的狀況不同去微調。而之前那句話我的意思是說,每個人購買單車都有不同的用途,有的人拿來比賽,有的人拿來運動,有的人拿來休閒的兜兜風。很多人會酸說買好車,又沒有很會騎。以此推論,是不是一定要騎很大才能買好車。我並沒有說法拉利的車主都不需要俱備某種程度的駕駛技巧。要駕馭這些馬力怪獸,俱備某程度的操控技巧是必須的。但車主買車可能為了參賽,可能是興趣,不一定說買了什麼東西就一定要怎麼做。我沒有說這些車主都不需要受訓。我只是覺得話可以好好講,不需要用很偏激的文字或想法去酸別人(這不是說大大你喔,是在說一些酸民)。請你不要誤會我的意思喔^^。我如果這樣講我就太汙辱超跑車主了。

買車先做功課是必然的,但每個人對於這些應該做的功課並不一定都非常精通,也或許他使用的取向不同,造成他買的東西尺寸或調整方式與大家的認知不同,大家或許比車主懂,或許比車主不懂,大家可以給車主一些建議,可能對他有些幫助,不需要什麼事情都用酸的。單車這門學問太深了,不是每個人什麼都非常懂,討論是好事,用挖苦的就沒有意義了。
  • 1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