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BIKE FITTING是從角度還是長度切入?

我比較關心~

187萬有沒有繳稅~有沒有開發票給大家

希望國稅局不要看到這篇
哪一家車店有開發票阿...我那30萬...可以報公司帳...

那來張發票吧...
量關節角度器具是GONIOMETER 標準量法請參考ROM(Range of Motion)的教科書
NS 辦的 挑戰武嶺 活動

今年有 6300人 X $650 = 409萬

還有其他 200K.300K.400K.陽金P字山道 這些活動

1整年的營業額 1000萬 應該有

不知道有沒有開發票給大家

國稅局有沒有看到??
xtr234 wrote:
我覺得重點根本與版大...(恕刪)


大大確實看到骨子裡,簡單講:有"置入性行銷廣告"嫌疑...是吧?
小弟深有同感與新聞傳媒炒作沒啥兩樣.....
我覺得專業與專家的很大的區別是
專業:專門搞同業
專家:專門騙人家
有認同的大大嗎?
小弟決不懷疑suhumi大等在單車fitting上的專業!
不過還是在此請諸高人高抬貴手,能少強調買車前一定要fitting。

要單車fitting無疑就是要有fitting的設備。
小本經營不足以購買高昂的設備,品牌利潤也不似高檔品牌那麼多。
這些年下來沒聽過車友反應尺寸不合,也不曾硬塞不適合的單車給車友。
只是現在拿個皮尺不只上不了台面,甚至還可能成為笑柄!

還是請大師們高抬貴手!
對不起,我資質愚昧!
看到後面我不知道舒迷大發這篇的用意是.......

1.讓大家打嘴砲,打發時間?
2.闡述FITTING的重要觀念?
3.請同業不要互相攻擊?

沒有別的意思,只是看不懂,好吧!返回首頁!
既然FITTING那麼多流派,舒迷也不打算公開流程,
那車友們是不是來分享被FITTING的經驗與心得,
讓大家參考比較。

我做的FITTING老板應該是以人體的角度切入。

當初FITTING是在板橋一間巷弄小店組車時作的,
老闆有強調他是以過去醫學院學的「生理學」及「組織學」理論,
先找到身體各部位最舒適的設定後再稍加壓力,
以達到循序漸進的方式增強肌耐力,
所以在競速比賽需求上不完全適用。

在量身時下半身只有跨高,大腿長及小腿長並無分開測量,
在家用Competitive Cyclist自己量明明就要這兩個數值,
當然向老板質疑,
老板解釋若不考慮腳底板長度,每個人腳踝踩踏角度適應的不同,
光大腿長及小腿長兩個數值算出來的值根本就僅供參考,
那還不如直接上車調整最快。

老闆是用自己的公式計算不是到Competitive Cyclist取的數值,
所以得到的建議值略有差異,
只有車架水平上管長度、曲柄長度、
坐墊頂至BB距離、坐墊與龍頭高度差、龍頭長度、把手寬度。

在選車架前老闆大概解釋了後下叉長短的差異,
坐管角度的適用騎乘屬性(有提到還是可藉由坐桿或坐墊設定來調整)。

確定車架後,將幾何設定至模擬車上進行試乘(裝上我選的卡踏及坐墊),
老闆會先設定扣片位置、膝關節角度及膝轉點位置,
他說膝關節踩踏最大效能是有一個角度範圍的,
太大或太小都會造成韌帶及臏骨傷害,
膝轉點位置又因高迴轉或騎乘需求(平地、爬坡及騎乘距離)等有所差異,
因為常爬山所以我是在踏板垂線前1cm。
這時後就會得到坐墊頂至BB距離、坐墊前端至BB水平距離的確定值,
然後再確定坐墊與龍頭高度差及龍頭長度。

老板在FITTING的過程中還有提到手臂肌肉用力,
不要一直用肘關節支撐,一些會用到的肌肉名稱等,
因為這時已經踩到噴汗喘吁加上FITTING前一晚熬夜,
所以在模擬車上聊到的東西都印象模糊了。

說真的現在回想起來,
當初我的車組好時也是長頸鹿,
但是老板強調肌耐力訓練是逐漸增強,
所以他的FITTING也是循序漸進,
既然是長時間的服務,所以必須終身保固。

到現在裁前叉不算組車時共進行了二次,
第一次降了2.5cm,第二次降了1cm。

因為是在店裡組車,所以FITTING不另外收費(單作FITTING也是跟舒迷一樣2500元),
另外裁兩次前叉又因為終身保固,也沒繳任何費用。

不知道其他車友的FITTING經驗如何,我是覺得有賺到、享受到啦!

放上一張最近保養完更換車手帶的全新狀態(五短身材一看就知道)。

u;;6u.4 wrote:
大大確實看到骨子裡,...(恕刪)



深有同感~

kafka2004 wrote:
(恕刪)...
我到是想知道是台北那個店家這麼怨恨,要人身敗名列,aquarous 可否說一下你的主人是誰 ?

不敢說出來的話,可否pm。我不會說出去的。XD


我不屬於任何店家

我的主人就是我自己


看了這麼多書迷的文章,我只想讓fitting這件事不再被書迷說得玄而又玄,卻又語焉不詳

而能夠有憑有據站得住腳,並且能將理論工序攤開在光天化日之下

讓眾車友都能清楚明白

哪些是常識,哪些是騎車久了就會有的經驗累積,哪些是專業知識

即使大家都瞭解fitting的各面向

專業fitting者有自己的論述,有器材,有經驗,有手感

依然能為車友帶來極大的幫助

仍然生意興隆





除此之外

你這篇我感到針對我個人的挑釁與攻擊而非尋求本文主旨
  • 2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